4.從5種物名當中挑出1種不同用途之物
目的:學習以用途分類,練習注意聽和想的能力。
玩法:首先告訴寶寶注意聽5種物名,從中找出一種與其他四種不同用途的物品。例如:香蕉、蘋果、橘子、桃子、桌子。大人說後停一會兒,讓寶寶去挑出哪一種與其他四種不同,為什麼?如果寶寶說“桌子不能吃,它不是水果”,就應該鼓掌以示表揚。又如:毛衣、褲子、皮鞋、娃娃、大衣。
看看寶寶能否挑出娃娃是玩具,不能穿到身上。如此類推,說時故意找一些音調相似的,如:出租汽車、大卡車、小臥車、風車、自行車,看看寶寶能否挑出風車不是交通工具。
意義:寶寶從大人列舉的物品當中先判斷它們的共性,才能挑出其中不具備這種共性的物品。在尋找共性時鍛煉綜合能力,比較挑出某一個不同是分析能力。不但使寶寶對物品用途認識得更加明確,同時培養了綜合分析和判斷能力。
情緒和社交能力訓練
(1)自我介紹
目的:讓寶寶學會準確無誤地講清自己的情況。
玩法:寶寶在21個月前後會說自己的名字,很快能說出母親和父親的名字。2歲前後如果母親有意讓寶寶練習,不少寶寶會說出自己住在什麼胡同幾號,或者幾樓幾單元幾號。因為號碼較多,可以分開幾次學習,先學胡同名,再學幾號,再背誦幾樓幾門和幾號。也可以結合認數字來學習,讓寶寶指認有數字的樓號和門號,在房門口練習看數字使寶寶感到有趣,每天進進出出都溫習就易於學會。
意義:會說自己和父母的姓名及住址,這是一種安全教育,便於在偶然走失時及時找到父母。
(2)禮貌用語
目的:學習使用禮貌用語。
玩法:大人用娃娃當道具,“早晨遇見娃娃應說什麼?”寶寶回答:“你早。”“娃娃看到你穿新衣服,說真漂亮。”寶寶回答:“謝謝。”“娃娃請你吃她的餅幹。”寶寶回答:“我吃過早餐了,你自己吃吧。”“你請娃娃到家裏來玩耍,說些什麼?”寶寶回答:“請你到我家來玩玩。”娃娃說:“我要上學去,改天再來吧,再見。”寶寶也說:“再見,歡迎下次再來!”……母親同寶寶像演話劇那樣反複表演,使寶寶漸漸學會使用禮貌語言。
意義:培養寶寶文明禮貌可以從遊戲著手,多次玩不同情景的遊戲,如自己不小心球打著寶寶先說“對不起”,教寶寶回答“沒關係”,漸漸成了習慣就不會開口罵人而成為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寶寶。
(3)玩“包剪錘”遊戲
目的:練習靈敏動作快捷準確,學會判斷輸贏。
玩法:首先練習第一步,寶寶手的動作,五指伸開代表布,布能包住錘子,被剪刀剪開。五指握拳代表錘子,能把剪刀打壞,但會被布包住。伸開食指和中指代表剪刀,能剪開布,但會被錘子打壞。開始練習時大人喊口令,兩人出同樣的手形,要求手的動作快而準確,不能在兩者之間。口令喊出馬上出手,練到又快又準時才能開始玩。
第二步,學習喊口令“一二三”後馬上出手,要求動作快而準確,隨便出一種動作,暫時不定輸贏。不可以在別人出手之後再換動作。
第三步學判輸贏,可以慢慢認識,講明道理,逐漸明白之後才能加快。
意義:玩包剪錘,就能在搶玩具或有必要輪流時,用遊戲來決定。誰勝了就可誰先玩,輸了要等別人玩完了才可以玩,便於解決一些無謂的爭端,減少許多打鬥。
(4)摸黑到廚房或廁所取到用品
目的:練習不用視力而用觸覺及記憶力去取物。
玩法:大人陪同寶寶進入未開燈的廚房取到桌上擺放的用品。下次讓寶寶自己進去取另一種東西,取到後要表揚“真棒”!以後故意讓寶寶進未開燈的廚房或廁所取到他熟知的東西,如肥皂、衛生紙、抹布等物,使他能記住放東西的地方並熟練地取出。
意義:練習觸覺和位置覺使寶寶漸漸學會靠本體感覺指導行動。此外,習慣於在未開燈的地方取物,寶寶就會越練越大膽,不怕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