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該將孩子對性的探索限製在何種範圍呢?這是一個家庭問題。這個階段最好不要反應過度,因為孩子對性有適度的興趣是正常反應。另一方麵,孩子有必要知道什麼行為可以為社會接受,什麼不可以。因此,你可以做出決定,讓孩子知道:對生殖器官有興趣是健康和自然的;在公共場合裸體是不能接受的;包括朋友和親屬在內的任何人均不能接觸他的“私處”,醫生和護士進行體格檢查以及父母在他感到生殖區域疼痛時檢查原因的情況屬於例外。
幾乎同時,孩子對異性的父母非常著迷。4歲的女孩可能與母親競爭父親的關心,男孩會更加想引起母親的注意力。這是本階段孩子發育的正常組成部分,如果父母不過分關注,這種情況很快就會自動消失,沒有必要因為這種情況感到擔憂或嫉妒。
本階段的情感發育要點
知道性別
可以區分幻想與真實
非常渴望合作
二、寶寶敏感期解析
1.身份確認的敏感期:我是誰?我是……
當寶寶到了四五歲,他們開始體驗到了一個全新的現實世界,出於生命本能的自然力量,他們想要知道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人,與自己周圍世界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這看似是個頗為深奧的問題,但這恰恰開啟了寶寶自我形成的生命曆程。於是,從此之後,他們必須完成兩件事,而這些都會在一生中影響寶寶與自我的關係及與他人的關係。其一,寶寶必須在自己的內心建立一個穩定和持續的自我形象,以及一個穩定、持續的他人形象;其二,寶寶必須確定對自己能力的自我評價,從而確立自己的自信心。
我們成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在寶寶3歲之前,父母哪怕是一秒鍾不在他們身邊,他們便會頓生焦慮和被遺棄的恐懼感。當寶寶到了4歲左右,隨著空間活動能力的不斷增強,盡管父母不在身邊的時間越來越多,但是他們仍然像以前一樣是那麼地需要安全感。於是,這種時候,寶寶麵臨的一個“任務”,就是需要逐步建立起一個關於自己內心的形象,即回答“我是誰”的問題,並逐步給自己定位。
在動畫片和文學作品中有各種形象,有高大威猛的,有伸張正義的,有除惡揚善的,當然也有膽小怕事的。對於一個在精神上剛剛與看護者脫離,時時處處覺得自己非常渺小的寶寶來說,無不希望自己能夠變得像動畫片和文學作品中的形象一樣。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開始迷戀某個或是某幾個偶像,開始全心全意地模仿他們的角色。於是,我們會發現有的寶寶向往神通廣大,說“我是忍者神龜”,“我是超人”。有的寶寶喜歡美麗願望,說“我是白雪公主”,“我是仙女”。當寶寶明確了自己的心中偶像之後,一心想當超人的男寶寶會把自己全副武裝,站在床上或是沙發上,似乎在捍衛和平;一心想當公主的女寶寶會把自己盛裝打扮,說話溫和輕柔,就連舉手投足也會優雅溫婉。事實上,在崇拜某一偶像並不斷模仿的過程中,寶寶也在不斷地積累著未來成人時的人格特征。有時,我們形容童年是夢幻般的,是充滿幻想的,然而,這麼看來,在兒童的世界裏,夢想也是真實的。
所以,無論寶寶選擇扮演哪種角色,作為父母都要懂得尊重和保護他們的正常需要,讓他們自然快樂地成長才能幫助他們順利地度過這個敏感期。同時,父母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滿足寶寶的需求,並根據情況給予正確的引導。
因為崇拜,所以喜歡做老師
在身份確認的敏感期,寶寶常常會樂此不疲地、全身心地模仿自己的偶像。也許在外人眼中,寶寶的行為是很怪異的。其實,在天真爛漫的童年時期,每個寶寶都有自己五彩斑斕的夢,他們恰恰是在自己的幻想中定位著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位置,而在此過程中,他們通過模仿某一人物,汲取此人物的某些特質,從而不斷地充實自我,並不斷積累未來成人時的人格特征。可以說,模仿就是寶寶內心力量的源泉,有時模仿多個偶像,恰恰說明寶寶進入了身份確認敏感期的高潮。
在幼兒園,老師笑著說:“強強,今天是星期一,再過兩天就是小老師會議了。”
強強聽了,扳著手指,嘴裏念叨著“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剛數到星期四,就興奮地舉起第四個小手指,趕忙說:“就是這一天,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