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5~6歲:走進寶寶的世界,引領寶寶建立社會化心理(4)(2 / 3)

玩法:以前總是大人給寶寶講故事,寶寶約略認識一些字,還不會看書。這回買到新書後先讓寶寶自己試著看,初時連猜帶學地把情節連接起來。

讓寶寶試著講故事,看他懂得多少,由大人再給以補充。

意義:讀新書讓寶寶猜故事內容是一個很好的刺激興趣的方法。一來寶寶會仔細看圖,試著用圖去編故事;二來他認得一些字,他會從字句中猜到內容。通過猜,寶寶會對認字有極大的熱情,很想多認識幾個字。

(2)帶表情用不同聲音講故事

目的:學會講故事的技巧。

玩法:同寶寶講故事時要麵帶表情,講到二人對話時用粗大的聲音代表大灰狼,用嬌嫩的聲音代表小白兔。寶寶在聽故事時受到不同表情和聲音的感染會留下深刻的印象。當寶寶表演講故事時自然會麵帶表情,用不同聲音去代表不同角色。

意義:有不同表情講的故事比刻板背誦的故事好聽,有感染力。寶寶受到大人講故事的感染才有可能講出好聽的故事。通過講故事練習講話的感染力,這是十分有用的技巧。

(3)用不同聲調學外語或方言

目的:學會不同的發音技巧。

玩法:有意教會寶寶同操不同方言或講外語的人接觸,寶寶會通過眼神和動作去聽懂別人講的話,逐漸學會幾句。接觸機會多了就能學會幾種方言甚至外語。

意義:4~5歲寶寶能夠學會多種方言甚至外語。要經常接觸,經常聽和有意去學。有些家庭常來講外地方言的親屬,如果得到鼓勵寶寶學話很快。

不過學來的話如果不鞏固很容易忘記。有些父母認為學講方言沒有用,殊不知這是鍛煉語言能力的機會。會講幾種方言的寶寶具備良好語言能力,以後學講幾種外語也不難學。

(4)堅持自己的聲部參加輪唱

目的:練習唱歌時堅持自己聲部不隨從別人。

玩法:在一起先練習唱“三隻老虎”。待歌詞和音調全學會後,由寶寶獨自唱第一聲部。唱完一句後媽媽加入,唱完第二句時爸爸加入。三個人各唱各的,看寶寶是否能堅持把歌全唱完。有時寶寶堅持不住就丟了自己的聲部去隨從別人。經過幾次的練習每個人獨自堅持的能力都能得到加強,輪唱才能成功。

意義:輪唱實際上是一種合唱,音調在每一句加在一起時能起和聲的作用,使節拍和音部都能相合,要求每人都堅持自己的聲部才能達到三重唱的效果。如果寶寶注意力集中唱自己的歌,不受幹擾就能成功。這是一種十分快樂而又有益的鍛煉。

認知能力訓練

(1)學習物品是用什麼製造的

目的:知道製造物品的主要材料。

玩法:同寶寶一起自製一些用品,如用紙訂成一本書,貼上喜歡的圖畫;或用紙糊一個信封;用布裁剪及縫製一件娃娃衣服;看看木工怎樣製作衣櫃和書桌;看鞋匠怎樣用皮或革製鞋;從電視或圖書上看到工廠製塑料可造玩具、日用品、圓珠筆和尺子等物;在郊區或農村可見人們用黃土製磚、瓷土燒陶瓷或用竹子編織家具和竹席。父母引導寶寶留心觀察製造的物品材料,使寶寶增長對材料的認識。

意義:通過認識材料及學習製造簡易物品,引起寶寶對自製用品及玩具的興趣,逐漸學會利用廢品動手製作的本領。

(2)認識爬行動物和昆蟲

目的:認識動物的特點。

玩法:寶寶特別喜歡小動物,但往往害怕爬行動物。在動物園的爬行館內,可看到鱷魚、烏龜、蛇和青蛙。它們都有四足(蛇沒有足)有長尾巴(青蛙沒尾巴),都以產卵來繁殖後代。

昆蟲也是寶寶經常觀察的對象,最常見的是蚊和蠅,也會見到蝴蝶和蜻蜓,院子裏樹叢中會見到美麗的瓢蟲和螢火蟲;地上也會遇見螞蟻。父母可及時告訴寶寶所有昆蟲大的成蟲都有六個足四個翅,所以又會飛又會爬,蒼蠅經常爬在髒東西上又飛到食物上,如果人吃了它爬過的食物,沒加熱消毒,就會生病的,等等。

意義:擴大知識麵,使寶寶除了禽和獸之外又多認識一些生物。

(3)知道星期幾及幾點鍾

目的:對時間有進一步認識,知道星期幾及幾點鍾該幹什麼事。

玩法:大人用日曆和鬧鍾同寶寶對話。指著掛曆上的雙休日同寶寶回憶上周爸爸媽媽休息時同寶寶到過什麼地方玩,看見什麼新鮮事物,準備這個星期利用休息日進行什麼活動,這時寶寶最先認識星期六和星期日。上幼兒園的寶寶很快懂得星期一,因為星期一要早點起床趕快上幼兒園。在幼兒園內寶寶要輪流做值日,要知道哪天輪到自己。幼兒園每天上的課不完全相同,每天食譜也不同,寶寶們會記住星期幾吃餃子,哪一天吃自己喜歡的食物,逐漸記住星期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