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練習球類運動
目的:學習各種球的打法和計分方法。
玩法:日常寶寶最容易接觸乒乓球,在玩時很快學會,發球打贏時才得分。被別人打敗要換發球,記滿21分算一場等規則。通過一種球類的深入練習會學到技巧,如發球落點的技巧、接球、扣球或者削球;通過練習就能學會多種打法。
每種球都各有不同規則和技巧。寶寶由於體力與成人不同,可練習用半場打籃球和踢足球,以免消耗過大。
意義:學習遵守不同種類的打球規則,使寶寶能適應各種變化,既練習體能和耐力彈跳等基本功,也鍛煉了動作靈敏、反應快等能力。
精細動作能力訓練
(1)擺珠子反映數目,用珠子分份
目的:通過具體事物學習個、十、百、千位。
玩法:用算盤珠或塑料管剪成的小珠,穿10個作串,10個串並排成片表示一百;穿10個片疊起來成正方體表示一千。還有一些單個的作個位。
大人可以隨便出數,如1253,用1個立方體,兩個片,5個串和3個單的放在一起。使寶寶通過實物了解位數的具體意義。
再學習分份,如45分3份。先擺出4個串5個單的,每份可得1個串和1個單的。餘下1個串先換成10個單個,同餘下的兩個均勻分3份,最後每份有1個串和5個單的。即是45分3份每份可得15。
意義:寶寶要通過具體東西認識位數的意義,通過動手去分才能把一定數的東西分均勻。用具體實物顯示抽象的數,弄懂了才能真正理解數的意義。
(2)照圖剪出花、葉和莖,按對應位置貼上
目的:練習剪和貼的技巧。
玩法:首先在自己塗色的圖中沿線將花剪出,再在綠色的葉和塗褐色的莖處將葉和莖剪出。可以去掉塗色出界的部分,另用白紙把這幾處按相應位置貼上。貼之前可以用鉛筆在白紙上畫好應貼的位置客能避免貼得不正。
意義:練習塗色、剪和貼,可學會做事的計劃性,如先把原圖塗上顏色,把各部位剪好,再在白紙上畫出應貼部位,把漿糊塗在正確部位上再貼。有步驟按計劃才能把剪貼做好。
(3)用麵團或膠泥塑像
目的:學照模型塑像。
玩法:找出一個瓷或陶製的塑像作模型,如小貓、小狗、熊貓等。先把麵團搓成大概的大小,再在每一個部位按模型捏出耳朵、頭、身體和四條腿,另外捏尾巴貼上。
意義:照模型塑像比憑空去捏較易成型。選擇最容易的,大人和寶寶一同學做就較易成功。有了幾次經曆就能學會捏人、動物及用品和工具的外形。
(4)拚上不同方法切分的正方形
目的:學會拚砌成形和分解圖像。
玩法:大人用不同顏色的方形紙12×12厘米,並用硬紙貼厚,隨意讓寶寶按順序先易後難地拚成正方形。父母也可以按自己的設計讓寶寶用不同方法切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菱形及梯形等讓寶寶學習拚砌。
意義:通過拚砌圓形可讓寶寶對圖的不同切分方法有所認識,如果再進一步學習拚砌三角形、長方形及梯形、菱形等就會對圖的切分加深印象,為以後進一步學習幾何三角時留下感性認識的印象。寶寶動手拚砌後會引起圖像方麵創造性思維,對以後學習和實用都有打基礎之功。
(5)將沙包投入吊籃內
目的:練習瞄準。
玩法:首先把20×20厘米的方筐吊起離地1米,寶寶站在離筐兩米處將沙包試投入筐內。吊筐容易晃動,比固定的籃球架要略難一些。經過練習就可投入。
意義:練習瞄準,還要學會策略。投沙包時盡量向高處投拋,使落點到達吊筐。要經過多次練習才能總結經驗而投中。
(6)學編織或木工電工修理
目的:從當助手中學到技能。
玩法:大人經常讓寶寶當助手,如媽媽打毛衣時讓寶寶幫著繞線,漸漸女寶寶會對媽媽打毛衣感興趣而學著編織。爸爸經常修理木器和電器也會讓寶寶當小助手,先是幫著遞工具拿東西,或者幫助固定要修整的部件,漸漸男寶寶也會拿起工具幫著做點小事打下手,如釘釘子、刨木頭、接電線等。
寶寶從當助手中可學到技能。
意義:讓寶寶學會父母所擅長的工作,都從打下手學起。會烹調的父母會帶出廚師的苗子,會縫紉的帶出服裝設計的後代。家庭生活中免不了的勞動也要從當助手學會。鼓勵寶寶有多種能力,女寶寶也可學木工電工,男寶寶也要學烹調和縫紉。學會多種技能才能生活方便愉快。
言語能力訓練
(1)試閱一本新的故事圖書,看看能否講出來目的:讓寶寶通過看圖及部分認識的字去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