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應該簡單明了、要言不煩,留給他們理解和調整情緒的時間,這樣他們就相對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
(4)壓抑孩子的好奇心
對於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世界充滿了神奇。但有的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好奇心理,認為孩子在胡鬧,甚至通過打罵來壓製孩子。孩子的逆反情緒就會逐漸高漲起來。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探索,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這樣不僅不會使孩子逆反,還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聰明。
不管是第一期還是第二期的逆反,父母首先應該理解孩子,真正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和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一味地打壓、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是不行的,可能產生兩種不良後果:遇事唯唯諾諾,或是執拗任性、胡作非為。
2.如何糾正孩子的逆反心理?
除了注意避免以上四點教育誤區外,父母還應該做出以下努力,來糾正孩子的過度逆反心理:
(1)確定合理的、與孩子年齡相適應的限製,並堅持下去;(2)與孩子衝突時要冷靜,不要使衝突加劇,可以暫停或出去;(3)用體育鍛煉等來舒緩你的緊張情緒,避免向孩子發脾氣;(4)一旦孩子表現出合作與變通時,要給予他正麵的表揚和鼓勵;(5)尋求與孩子老師的合作;
(6)必要時可以尋求兒科醫生和心理學家的幫助。
七、如何應對孩子的“心理斷乳期”
當孩子進入了青春期,你就會發現,“變”成了其顯著特點。隨著孩子的快速發育,不僅生理上在變,心理上也是變化劇烈。父母會發現,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孩子不聽話了,而且專門與父母對著幹,像變了個人似的。你要他這樣,他偏要那樣;父母多說他兩句,他要麼不理睬,要麼就喊煩。孩子的這種逆反心理是其進入心理學上所謂“心理斷乳期”的正常反應。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尤其是第二性征的出現,以及社會活動增多和知識麵擴大,孩子的心理活動也逐漸複雜,自我意識覺醒,獨立活動的願望變得越來越強烈。但由於缺乏生活經驗,不能正確理解自尊,隻是強烈要求別人把他們看作成人。如果這時父母還把他們當孩子來看待,他們就覺得父母不尊重他們,就會產生厭煩和反抗心理,做出對立行為。雖然他們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性有所發展,但自我控製能力還比較差,因此常會無意識地犯錯誤。他們喜歡懷疑別人,其實沒有依據;喜歡批評別人,但很容易走極端;喜歡發表見解,卻又條理不清;喜歡與人爭論,卻又論據不足。
“心理斷乳”的真正意義是擺脫對父母的孩子式依戀,走上精神的成熟與獨立,也是一個人的社會化過程。因此,父母在這一時期應該把愛孩子的重點放在幫助他們完成從孩子到成人的轉變上。隻滿足於表麵上了解孩子是不夠的,父母必須學習一些心理學的知識,了解“心理斷乳期”的實質,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心理斷乳期”。
(1)對於孩子消極的青春期逆反心理,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從行為和心理上進行引導,教育的方式要多樣化。應該采用平等對話的方式,讓他把心裏話說出來,然後父母把自己的觀點、經曆講給他聽,讓孩子自己進行比較。
(2)要理解信任孩子。父母要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係,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充分利用孩子的“小大人”想法,針對家裏的一些事情征求、聽取孩子的意見;要盡可能支持他們,尤其在他們遇到困難、失敗的時候,幫助他們分析事物、明辨是非,然後鼓勵他們自己去正確處理。
(3)父母要做出表率。在孩子遇到困難和失敗時,應多給予鼓勵和安慰;孩子有了成績,要及時給予表揚;父母自己有缺點和錯誤,應勇於承認,立刻改正,為孩子做出表率,使孩子從中得到啟迪。
(4)父母應盡量避免與孩子正麵衝突。在孩子發火時,父母應保持冷靜。
爭論激烈時,父母應轉移話題或采取冷處理方式,以免孩子萌發對立情緒,使逆反心理更強烈。但父母不能過於遷就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行為,以防孩子以後總是用反抗的方式來要挾父母,達到自己的目的。孩子平靜下來之後,在適當的時候,父母應心平氣和地指出孩子的錯誤和不當之處,使孩子積極克服愛衝動的毛病。對於比較嚴重的反抗行為,父母可以采取獎賞訓練的方法,強化孩子的順從行為。
(5)鼓勵孩子多參加有益於身心的集體活動。通過集體活動,孩子可以廣交朋友,豐富、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發展“自我”意識,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有利於培養活潑開朗的性格、真誠待人的品德,利於順利度過斷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