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訴說未來是騙別人,沉湎過去是騙自己(3)(1 / 2)

第二天早上,年輕的天使起床後發現,農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原來家裏的奶牛死了,那可是全家惟一的生活來源。於是,他質問老天使:“第一個家庭什麼都有,你幫助他們修補牆洞;第二個家庭盡管如此貧窮,卻仍舊熱情款待客人,而你卻沒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老天使絲毫沒有大驚小怪,仍然冷靜地重複那句話:“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接著,他道出了其中的緣由:“前幾天在地下室過夜時,我從牆洞看到牆裏麵堆滿了金塊。因為主人被貪欲所迷惑,不願意分享他的財富,所以我把牆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來召喚農夫的妻子,我讓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

是啊,我們常常被眼前的表象迷惑了雙眼,做出錯誤的判斷。比如,過去遭遇的挫折隻是成長路上的一種磨礪,是必不可少的一種訓練,但是有的人想不通,始終無法從失敗中振作起來,乃至喪失了應有的自信。這與年輕天使的判斷有什麼區別呢?

再比如,未來尚未發生的事情,根本不用為它焦慮,但是有些人總是心存焦慮,給自己徒增許多煩惱。以今天的想象,代替明天的事實,這種做法怎麼看都缺乏遠見和洞見,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愚蠢行為。其實,真實的世界異常複雜,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學會公正客觀地看待一切,不糾結於一時的喜樂,才能減少不必要的煩惱。

有的人無法與快樂牽手,不能活在坦蕩自在的世界裏,往往與自己痛苦的經曆有關,並由此形成了某種思維定勢。於是,在此後的人生中遇到一些風吹草動,就本能地抱著不良的心態消極看待一切,乃至產生了習慣性的錯誤認知。

一個年輕人到鄉下拜會朋友,看到一位農夫把一頭駱駝拴在一個小木樁上。於是,他走過去說:“它會跑掉的。”

農夫嗬嗬一笑,十分肯定地說:“它不會跑掉,從來都是這樣的。”年輕人有些迷惑,於是問道:“為什麼會這樣呢?這麼一個小小的木樁,駱駝隻要稍稍用點力,不就拔出來了嗎?”

聽到這裏,農夫耐心地解釋:“年輕人,我告訴你,當這頭駱駝還小的時候,就被拴在這個木樁上了。剛開始,它不是那麼老實,有時想從木樁上掙脫,但是,那時它的力氣小,折騰了一陣子還是在原地打轉,於是就適應了。後來,它長大了,卻再也沒有心思跟這個木樁鬥了。有一次,我拿著草料來喂它,故意把草料放在它脖子伸不到的地方,我想它肯定會掙脫木樁去吃草的。可是,它沒有,隻是叫了兩聲,就站在原地望著草料。”

至此,年輕人終於明白了,真正約束這頭駱駝的並不是那個小小的木樁,而是它多年的習慣。

上麵這種情形,放到人的身上就叫“思維定勢”,也就是習慣地順著定勢的思維思考問題,不願也不會轉個方向、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對那些悲觀的人來說,他們總是習慣性地消極麵對,不善於從積極的角度考慮問題,因此錯誤地想象某些人和事,也渾然不知自己已經走在了錯誤的道路上。

這樣欺騙自己,又有何益?

當你陷入無法自拔的糾結狀態時,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在以定勢思維考慮問題。假如你的心靈受到束縛,那麼熱情就會被抑製,信心就會受到挫傷,能力必然被削弱,怎麼會有快樂可言呢?

生活中,經常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誤會。有些是人與人之間的誤解,也有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偏見與傲慢。因此,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懂得反思一下自己,就容易從對過去的糾結中走出來,也不再擔憂未來的某些東西了。

有些無奈並不能影響人生的精彩

在每個人的生活中,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有無奈的人和事,讓人糾結不已。錯過是無奈,失去是無奈,後悔是無奈,思念是無奈,生死離別也是無奈……這些讓人無計可施的現實,挫傷人的積極性,消磨人的意誌,擾亂了人的心神。

比如,那些無奈的痛苦,或許不如傷痛來得直接,但卻是深刻的,讓人無法忘記。又比如,你不懈奮鬥了許久,耗費了大量精力與光陰,卻發現一切隻是蚍蜉撼樹——徒勞無功。這種種無奈讓人久久不能釋懷,甚至難免令人對自身產生懷疑,更清醒、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渺小,發現我們並不能左右和駕馭世界上的一切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