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自在快樂的人,都是記性不好的人(3)(1 / 2)

沒有第二次選擇,人生就是如此,蘇格拉底這句話說得很好。有時候,人生就是這樣麵臨著兩難的選擇,並且這種選擇是一次性的。一旦做出了決定,就應該義無反顧,且不能心生悔意。

但是,生命中總會有許多懊惱和悔恨,每個人都渴望有重新再來一次的機會。回首往事,童年時,過於留戀操場上的秋千和窗外飛舞的蝴蝶與落葉,沒能珍惜光陰,潛心學習知識;少年時,過於留戀小說和電視劇,沒能把握住青春的時光;中年時,為了忙於所謂的事業和應酬,沒能把家庭和孩子及老人照顧好……多想從頭再來一次。可是,人生沒有第二次選擇。苦惱和遺憾隻能為自己平添許多無奈,讓人背負更大的思想包袱。隻有從現在做起,從力所能及的小事一點一點地做起,珍惜眼前,把自己的一切做好。

相信所有的人麵對選擇時都出現過差錯,因為我們不是聖人,不可能做的都那麼完美,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理想的世界,凡事都處理的那麼得當。

我們能做的,隻能盡量不讓自己後悔。如果發現自己的選擇出現了錯誤,就要及時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為以後的選擇提供理性支持。須知,一個人不能讓後悔阻擋前進的腳步。

很多機會,當你經曆過才發現自己沒有好好把握;很多人,當你錯過後才懂得珍惜。但機會不重來,光陰一去不複返,你隻能黯然神傷,悔恨不已。既然生命寶貴,機會稍縱即逝,我們在麵對每個階段的選擇時一定要當機立斷,不可優柔寡斷,更不能心不在焉。任何時候,主動地創造機會都勝過傻傻地空等機會的到來。

不求完美,有得有失才是人生

人生是一個有得有失的代謝過程,不完美才是其特征。但是,很多人希望自己的人生是沒有缺憾的。實際上,擁有一切的人在某些方麵卻是極度貧窮的,他永遠無法知道什麼是自己真正向往和期盼的,也不懂得用更好的夢想來滋潤自己的心靈。由此看來,完美的東西本身就有缺憾,而不完美的東西自有一份完整的意義。

凡事都可以爭取做到最好,卻很難真正追求到完美的東西。平常日子裏難免會有不少磕磕碰碰,也會有各種不如意的事情超出了意料,這時候不必苛求,也不為那些不順利惱火,而應以平和的心態去應對,自然容易多一份自在。

10歲的時候,一個小男孩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左臂,這對他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有一次,他碰巧遇見一位日本柔道大師,大師說:“你跟我學柔道吧,或許能重新長出左臂來。”小男孩聽完,覺得生活又有了希望,便跟隨老師開始學柔道。練了三個月,隻學到一招不說,也沒見左臂長出來。

這一天,他終於忍不住了,於是開口問師傅:“我是不是學得不夠多,應該再學些其他招式?”師傅回答說:“不,你隻需要會這一招就夠了。等你能參加比賽了,左臂就長出來了。”他仍舊相信師傅,為了能參加比賽,他努力地練習著。

幾個月後,師傅帶小男孩去參加比賽,他沒有想到居然輕輕鬆鬆就贏了前兩輪。盡管第三輪稍稍有點艱難,但對手還是很快就變得有些急躁,連連進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絕招,又贏了。就這樣,小男孩稀裏糊塗地進入了決賽。決賽的對手比小男孩高大、強壯許多,也更有經驗。

關鍵時刻,小男孩顯得有點招架不住了。此時師傅對他說:“繼續下去!找回你的左手。”比賽繼續,對手放鬆了戒備,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招,製伏了對手,最終獲得了冠軍。

小男孩感到特別意外,在回家的路上,鼓起勇氣道出了心裏的疑問:

“師傅,我沒能長出左臂,隻用那一招怎麼會贏得比賽呢?”師傅答道:

“你用的那招是柔道中最難的一招,而對手破解這一招惟一的辦法是抓住你的左臂。雖然你沒長出左臂,但是你同樣獲得了圓滿的成功。你失去了左臂,但你沒失去整個人生呀!”後來,小男孩成了世界級的柔道大師,隻是因為他沒有左臂。

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那份艱辛,但人生本是一架天平,有失有得,學會平衡自我,駕馭自己的人生,才能讓悲壯演繹成歡歌。對每個人來說,接受並不完美的人生是一項必修課,能在不完美的生命裏欣賞到盡可能多的風景,那也是另外一種圓滿。

生活不是上帝為了責備我們的失敗而設的圈套。生活也不是拚寫比賽,無論你答對多少詞,隻要拚錯一個,就喪失了比賽資格。實際上,生活像棒球季後賽,最佳球隊也許會輸掉比賽三分之一的分數,而最差的球隊也會有光輝燦爛的一天。我們的目標就是贏多輸少,從而放大快樂,減少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