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理者品行修養
品行修養是指透過言談舉止表現出的品格和德行,主要通過個性、性格、氣質、情趣、意誌、原則、儀表、交往、談吐等綜合特質來表現,反映的是個體的價值觀、生活態度、處事方式、心理素質、精神境界及道德情操。管理者與員工之間實際就是個體與群體的關係,人的品行包括:個性、性格、氣質、情趣、意誌、原則、儀表、交往及道德情操等。
個性是個體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和教育熏陶下形成的,有比較固定的心理特征,並能對所處環境作出相對一致、穩定的持續不斷的反映,可分為積極、沉著冷靜、慷慨大度、急躁等類型。
性格是個體對人、對事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上所反映出的心理特點,是個性心理的核心,可分為:粗心、馬虎、魯莽、認真、負責、勇敢等特征。
氣質是個體心理活動通過行為表現出的,具相當穩定的個性特征(內向型或外向型),主要分為多血質(活潑、敏捷、興趣廣泛等)、膽汁質(熱情、精力充沛、易衝動、性急等)、粘液質(安靜、穩重、情緒不外露、注意集中等)、抑鬱質(善觀察、動作滯緩、愛沉默等)四種類型。
情緒是情調、趣味和性情與興趣,表現個體對事物的反映度、關注程度等。
意誌是指毅力與定力,表示個體的執著精神與信仰。
原則是指處事的標準、尺度,表示個體對標準、尺度的把握程度。
儀表是指容貌、著裝、姿態及風度,表現個體外在的形體形象。
交往是指交際與往來,表現個體關係的群體範圍。
談吐是指言語及表達,表現個體口才、吐詞、語言邏輯、表述能力及態度。
價值觀是指對事物價值的觀點、看法和評價。
生活態度是指對生活的認識、感受、感悟及行為。
處事方式是指解決、處理問題的手段、措施、方法和出發點。
心理素質是指內心活動對外在影響的承受能力。
精神境界是指意識和思維活動達到的領域與形態。
道德是人們生活及其行為準則和規範。
情操是由感情和思想綜合起來的,不被輕易改變的心理狀態。
良好的品行修養惹人親近,受人尊重。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為了利於個人良好形象的塑造,公司根據管理者不同特長分類羅列出重點的修養素質項,按相對完美的標準為自己勾畫一個即符合自身性情特征,又符合公眾欣賞品位的模擬形象,並嚴格按照模擬形象的標準去要求自己、陶冶自己、測試自己,通過修心、養性、磨練,逐步改變和彌補自身品行修養的缺陷,促進自己修養境界不斷超越,使人生價值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