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工作。

特別是太子朱標。

朱元璋專門安排了翰林院的大學士,學識淵博的大儒宋濂教導朱標。

宋濂也沒有讓朱元璋失望,將朱標教導得知書達理,溫文儒雅,慈仁殷勤,頗具儒者風範,而且不驕不躁,虛心求學。

可是……

太子怎麼來監牢中反省一趟,還認了一個老師了?

而且還是一個秋後問斬的犯人!

犯人也就算了,那人還是楊憲的門生,按年紀來說,應該和太子相差無幾。

他到底給標兒灌了什麼迷魂湯,讓標兒不僅好酒好菜的招待他,還管他叫先生?

朱元璋麵沉如水,下意識的微微眯了眯眼睛。

看著朱元璋的表情,劉基心中已經開始升起不妙的預感。

隻聽牆內二人閑敘片刻後,楊炎道:“黃公子,咱們上次說到哪兒了?”

朱標回道:“先生,咱們上次說到了西漢的七國之亂。”

“嗯。”

楊炎點了點頭,道:“楚漢相爭時,漢高祖劉邦迫於形勢,分封了異姓諸侯王,後來漢高祖有感於諸侯王的強大,采取斷然手段,消滅了異姓諸王。”

“可是在消滅了異姓諸王後,漢高祖發現光靠朝廷的力量無力直接控製全國他在異姓諸王的舊土上又陸續分封了九個劉氏宗室子弟為諸侯王,史稱同姓九王,並與群臣共立非劉姓不王的誓約。”

“隨後經曆了呂後專權以及文帝時期,到了景帝繼位之後,禦史大夫晁錯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泱集權。”

“景帝采用晁錯的《削藩策》,削藩之舉在朝野引發震動。”

“最終,以吳王劉濞為首的藩王以 ‘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的名義,舉兵西向,從而開始了西漢曆史上的吳楚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這並不是什麼稀奇事,而是曆史上的著名事件,牆內外的幾人除了毛驤之外,都是有學識之人,自然也都知道。

隻是他們不知道,楊炎為何要提起這個大家都知道的著名事件。

劉基不知為何,心中總感覺不妙。

他的這個名義上的徒孫,在太子麵前提起了七國之亂,這是論史,以史為鑒,這是好事,就怕……

借古比今啊!

劉基眉頭不自覺的皺了起來,心頭的愁雲開始聚攏,這時,隻聽牢房那邊傳來楊炎聲音:

“那麼問題來了。”

楊炎看著朱標,問道:“前有西漢的七國之亂,後西晉的八王之亂,為何當今聖上仍舊要采取分封王戍邊之策?”

完了完了!

劉基心頭猛地一突,差點兒暈厥過去。

真是怕什麼來什麼!

果然!

要開始妄議朝政了!

劉基悄悄瞥了一眼朱元璋,隻見後者雖然不動聲色,但一雙虎目又微微眯了一下,這可是皇上被觸怒的標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