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正色道:
“如果堅決貫徹封王戍邊戰略,按照現有的藩王宗室的製度,太子以外的皇子授予親王,親王嫡長子世襲親王,其餘兒子都封為郡王,郡王嫡長子世襲郡王,其餘兒子都封為鎮國將軍,
以此類推,鎮國將軍之後是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到了奉國中尉以後,不再遞降,以此爵位 世襲罔替,也就是說,奉國中尉的世世代代的所有子孫皆封為奉國中尉。”
“從親王到奉國中尉,一共是九個等級,那麼幾代人之後,就會出現在籍宗親數量急劇膨脹的問題,這將會給朝廷的財政帶來極大的壓力。”
“當朝廷無法承受供養皇室宗親的巨大財政壓力,那麼就會將這個壓力傳導到地方,而隨著宗室子弟的越來越多,地方也會逐漸被壓垮。”
“到那個時候,麵對財政上巨大的壓力,朝廷再想要削減藩王宗室的俸祿已然非常困難,因為涉及的人數太多,必然會招致藩王宗室的強烈反對,甚至會出現藩王聯合造反的情況。”
“先生所說的天下養朱的狀況就會出現,不斷增長的皇室宗親,將會活生生的吃垮大明!”
對於朱標的分析,楊炎點了點頭,露出讚賞的目光。
朱標受到激勵,信心更足了,繼續道:“所以學生認為,朝廷是不是應該從一開始就限製皇室宗親的無限製發展?”
“皇室宗親的爵位,世襲罔替,到了九代之後的奉國中尉,便不再遞降,奉國中尉的世世代代的所有子孫皆封為奉國中尉,這樣就導致了奉國中尉這一爵位的人數無限製增加,最終出現不可控製的局麵。”
“所以,朝廷是不是可以來一手釜底抽薪,九代之後,也就是國中尉以後,不再繼承爵位,轉為平民,自力更生,不再由朝廷供養。”
“如此一來,就不會出現皇室宗親人數不受控製,瘋狂增長的情況,後世朝廷供養皇室宗親的壓力,也就大大減少,杜絕天下養朱的情況發生。”
“我覺得,甚至可以將皇室宗親的九個等級爵位也可以縮減為六個,或者七個等級,這樣讓朝廷供養皇室宗親的大包袱再一次大大減輕。”
朱標井井有條,侃侃而談。
一牆之隔,朱元璋早就已經笑容滿麵,老父親式的驕傲之色溢於言表。
“聽聽,聽聽,標兒說得多好啊!”
“太子殿下好才學,好手段!”
一旁的劉基也是深以為然的點頭,話中雖不乏順著皇上的恭維之意,但亦是發自肺腑的讚賞。
他也曾教導過朱標,朱標的確是一位難得的優秀儲君。
這時,隻聽朱標道:“隻不過我剛剛說的這個政策,其實已經等同於削藩,憑借的僅僅是對百年之後的推測,無相關的依據,恐怕很難去說服當今聖上推行這個政策。”
朱標了解自己的父親。
他也曾多次與朱元璋有過政見上的爭執,但他每每希望實行“寬通平易之政”,最終卻多因與朱元璋意趣不合而難行其道。
朱元璋雖然愛護他,當終究還是封建家長的那一套,父為子綱。
所以,他喜歡和楊炎交談,因為總是可以暢所欲言,隻不過說歸說,做歸做,他沒有信心用一個兩百年後的推測去說服朱元璋。
然而,楊炎卻是笑著搖了搖頭,道:“黃公子此言差矣,你剛剛說的政策並非沒有依據,不知道黃公子有沒有聽過一句話?”
“先生請講!”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楊炎的話音落地,一牆之隔的朱元璋眸光陡然大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