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理解有些許偏頗(1 / 2)

雙因子理論,亦稱“激勵—保健理論”,這並不是楊炎自創的。

這個理論名稱對很多後世的人而言可能很陌生,但理論的應用卻是十分的常見。

職場上最常見的由基本工資加提成或者年終獎組成的工資體係,就是由這套理論衍生而來的。

還有領導的畫餅,也是職場常見的激勵因子。

好比說你打電話給女朋友是低績效行為,打電話給客戶是高績效行為,結果老板規定你不能打電話給女朋友,可是即使有這樣的規定,員工也不一定就會自動自發地打電話給重要的客戶。就算規定他一天要打幾通電話,但員工在打電話給客戶的時候,也不會有很高的熱情。

所以,必須要給他激勵因子,譬如談成這個客戶給他提成多少,或者提什麼職位,這樣他才會有足夠的動力,甚至你不用催他,他都會主動的去打電話。

所以說,雙因子理論在後世的管理體係中是非常常見的。

但是這個理論,直到1959年才由醜國的心理學家赫茨伯格提出,然後被廣泛應用於管理學中。

所以楊炎在這個時候提出這個理論,朱元璋和朱標還有劉基三人一時間理解不了也是正常的。

這個理論可是足足超前了數百年之久。

然而,用這個資本家壓榨打工人的心理理論來對心思各異的藩王以及以後龐大繁雜的皇室宗親進行管理,卻是再合適不過。

消化了好長一會時間,朱標才道:

“先生,你看我這樣的理解對不對,就是將皇室宗親的供奉分為兩份,一份是什麼大保健因子,類似於現在的供奉一樣,每個月都有,大家都一樣,但五世而斬!另外一份激勵因子就類似於……軍隊的獎賞,供奉和爵位都可以按功勞進行分配,功勞大者多拿,功勞少者少拿,無功者不拿,無功且有過者甚至可以罰!”

楊炎滿意的點了點頭,道:

“理解得不錯,如此一來,無限製增長的供養宗親壓力便得到了有效的限製,而且還有很關鍵的一點,那便是各路藩王不會因此而怨恨朝廷!”

“為何?因為矛盾轉移了!”

“原本朝廷與皇室宗親之間的供奉矛盾,轉移到了皇室宗親之間的競爭上,你這一係的宗親拿得少,不是朝廷不給你,而是你的那一份,被別人拿去了,而拿得多的宗親則是受到了激勵,獲得了很強烈的滿足感,對朝廷感恩戴德。”

“所以,朝廷若是采用我所說的雙因子策略,不僅可以限製供養宗親的財政壓力不斷膨脹,避免天下養朱的情況出現,還可以輕鬆的拿捏住各路藩王,因為他們之間的矛盾關係所在,他們更不可能聯合造反,為了獲得更多的激勵因子,他們隻會想方設法的依靠朝廷,討好朝廷!”

聽到這裏。

一牆之隔的朱元璋從半躺的悠閑姿勢猛然挺直了身子,眼睛直勾勾的盯著這一麵可以竊聽的石牆,仿佛想要透過石牆,看一看氣定神閑說著話的楊炎是個什麼樣子。

此子當真非同尋常。

經過剛剛的分析,他也才知道原來這個什麼雙子策略,還暗含著轉移矛盾的因素在裏麵,這和明麵上的削藩簡直是雲泥之別。

明麵上的削藩,曆朝曆代已經用實踐證明,定會激起各路藩王的不滿。

而楊炎的雙因子策略,不是削藩勝似削藩,非但不會引起他們的怨恨,而且還利用了藩王之間的矛盾,讓朝廷輕鬆的拿捏住他們。

古語雲,治大國如烹小鮮。

楊炎的這個治理藩王的策略,不同於曆史上的任何一個策略,著實讓朱元璋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