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這是你的折子,你來回答一下胡惟庸與呂昶的爭論!”
竟然是太子的奏折!
所有大臣心中暗暗震驚。
還以為是誰如此大膽敢妄言,原來是太子!
朱標點了點頭,隨後站出來,中氣十足的道:
“我以為,此法若是施行,日後非但不會引起各大皇室宗親的不滿,相反的,還會激發各位皇室宗親奮發圖強的熱情,促使他們規範言行,積極的為國為民效力,而且還可以形成一個良性的內部競爭。”
“我在奏折中說到的保健因子,這一部分供奉,得到它不會讓人滿足,得不到的話則必然會產生不滿情緒,因為大家的認知裏,這部分就是他們該得的。”
“而另外一部分激勵因子,這些因素如果得到滿足,那麼便可以使人產生很大的激勵,若得不到滿足,也不會像保健因素那樣產生不滿情緒。”
“為何?因為大家是公平的,古語有雲,不患寡而患不均。”
“所以,廢除世襲罔替,施行五世而斬的宗親製度,這固然是在削弱保健因子,如果單單是這樣,必然會引起各大藩王的不滿,但是,當朝廷把削掉的這些加入到激勵因子中,保健因子少了,但是激勵因子卻多了,各大藩王可以在激勵因子中獲得比保健因子更大的滿足,這不僅僅足以彌補保健因子的缺乏,而且還能大大激發皇室宗親的熱情!”
朱標的話音落下,朝堂上一時之間一片安靜。
各大臣工都陷入了思考之中。
剛剛太子的奏折,讓他們大致了解了這個雙因子管理製度的操作方法,而太子的解釋,則是讓他們更加深入的了解此法背後的深意。
想通的大臣,背脊不禁有些發涼。
這是用製度和人性的組合拳去動態調控啊,其實此法還有更深一層的意圖,那便是將在供養宗室這一問題上,宗室與朝廷的矛盾,轉為宗室與宗室之間的矛盾。
日後宗室即使有怨恨,也隻會怨恨別的宗室搶了他們的供奉,而不會怨恨到朝廷和皇上的頭上。
用宗室去製約宗室,朝廷從而脫離矛盾中心,站在更高的層麵去調控,從而輕鬆拿捏宗室。
此法實乃釜底抽薪。
悄然轉移矛盾,精準拿捏人心,簡直讓人匪夷所思!
很快。
呂昶率先站了出來,大讚道:“太子此法甚妙,妙不可言啊!臣附議!”
“臣附議!”
又有大臣站了出來。
“臣附議!”
“臣附議!”
一個又一個大臣站了出來。
他們當中許多人,本就對皇上的封王之策頗有非議,畢竟曆史上早就已經有了前車之鑒,但礙於皇上的雷霆手段,許多人隻能把話揉碎了吞回肚子裏。
沒想到最後太子竟是站了出來。
而且提出了一個匪夷所思,卻又堪稱完美的解決之策,這讓他們如何不擁護?
就連耿直出了名的,曾扶棺進諫的刑部尚書錢塘也站了出來,高呼:“太子英明,臣附議!”
這時,胡惟庸也是站出來,連忙改口道:“微臣愚鈍,太子此法太過於精深,微臣一時間理解不透徹,故有此疑慮,經太子解釋之後,臣再細細一想,此法確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精妙之策,所以,臣附議!”
“臣附議!”
李善長亦是跟著站了出來。
滿朝的附議之聲,讓朱標的威望更上一層樓。
“好!很好!”
朱元璋肉眼可見的喜笑顏開,掩飾不住的驕傲道:“瞧瞧,瞧瞧,咱標兒提的這個建議多好啊!”
“太子英明!大明能有如此優秀的儲君,實為大明之幸啊,臣恭賀皇上,恭賀大明!”
李善長言罷,便是一拜。
朱元璋不喜歡別人拍馬屁,但是拍到點子上的馬屁,他還是非常享受的。
“太子英明,臣等恭賀皇上,恭賀大明!”
群臣跟著拜倒。
這倒讓朱標有些不好意思了,雖然他也有參與,但這畢竟不是他想出來的策略。
“諸位臣工謬讚了……”
“誒,標兒不必過謙,你奏折上的策略確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策,甚好,咱也學到了不少東西啊!”
朱元璋對朱標笑道,
朱標現在在群臣之間很有威望,而他就是要給朱標樹立威望。
對朱標說罷,朱元璋看向群臣,道:
“諸位臣工,都起來吧!”
“既然你們都讚成這個政策,咱也覺得挺好,這樣,那就按照太子的意思去辦,由太子牽頭,吏部和禮部協辦!”
“皇上英明!”眾臣再次高呼。
朱元璋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笑道:“咱覺得,這麼好的政策,僅僅在皇室宗親內施行有些浪費了,是不是應該在咱們朝廷內部,以及各省部各級官員之間也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