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河南兩省遭受入秋後的罕見水災,兒臣奉命前往辦賑。”
“兒臣入駐後,對當地鄉紳富商進行勸捐,鄉紳富商皆感念皇上天恩,踴躍捐穀,山東河南受災兩省鄉紳富商共捐穀五十七萬餘石,周邊省份又捐穀二十二萬餘石,合朝廷賑災穀一百萬石,賑災糧草頗為充裕。”
“糧草到位後,兒臣命兩省文武大小官員分頭查辦,凡被災處所,無論鄉村市鎮、有無同業之人,俱按照極次貧給賑,現在民情已然安貼。”
“陸續安置流民甚多,近聞本籍水退,願歸者,已令當地州府支給口糧,日內散歸者已不下十萬人,其尚有搭棚居住者,仍按戶日給錢米。”
“現市米價較前月已每石減賤數錢,是以平糶停止(píng tiào,指官府在荒年缺糧時,將倉庫所存糧食平價出售,以抑製糧價)。”
“黃河堤壩垮塌處,已組織工人進行搶修,預計還需兩月可完成修繕……”
“……”
奉天殿,朱元璋讀著朱標的奏折,嘴角的笑意壓都壓不住。
“聽聽,聽聽!你們一個個張惶無策的難題,咱標兒一出馬就解決了!”
“太子英明!”
舉殿的大臣們發自肺腑,誠心高呼。
太子的這一次賑災,竟然這麼順利,他們都是非常驚訝。
從太子的奏報上看來,其中說的鄉紳富商無不感念皇上天恩,從而踴躍捐穀,這話騙騙小孩還行,可騙不了他們。
他們都是經年老臣,好多也都賑過災,如何不知道那些鄉紳富商究竟有多難對付。
太子應該是用了什麼手段。
隻是用了什麼手段,他們不知道,也想不到而已。
朱元璋在群臣間掃視一眼,突然喊道:
“錢唐!”
“臣在!”
“出列!”
錢塘應聲出列。
朱元璋盯著錢塘,微微眯起眼睛,道:“太子去賑災前,咱聽到有人說咱不管太子,也不管災區,現在你看看,在你們張惶無策的時候,標兒已經完成了賑災,你說說,說那話的人,該如何處置啊?”
錢塘梗在原地,咬牙道:“罰俸半年!”
“好!”
朱元璋終於笑了,道:“你是刑部尚書,你比咱懂律法,就照你說的辦!”
錢塘很硬氣,打落的牙齒硬生生往肚裏吞。
大明的俸祿不低,但也不算高,做到他們這個高位的,俸祿自然不少,但開銷也不小,所以如果沒有貪汙的話,也是剛剛好維持稍微有品質一點的生活。
罰俸半年。
不用說肯定很難受,是不算太重但也絕不算輕的懲罰了,也算合理。
但是你問錢塘後悔嗎?
他不後悔。
太子能夠順利完成賑災,他發自內心的感到開心,如果有下一次,他還要說!
因為這是他的原則,也是他認為他作為臣子的本分。
這也是朱元璋不殺他的原因,錢塘雖然軸,但卻是真心為大明好。
朱元璋也不再理錢塘,道:“此次賑災,太子立了頭功!”
說著,朱元璋笑眯眯看向朱標:“標兒,你想要什麼獎賞?”
朱標上前,不假思索的道:
“禍不妄至,福不徒來,上天降下災禍,皆因人事不修,現天災已除,普天同慶,所以,兒臣懇請皇上大赦天下,以佑大明,永世太平!”
諸臣紛紛點頭。
太子這個請求可謂胸懷天下。
當初朱元璋因為楊憲案牽連甚廣的時候,朱標便站出來反對,還因為這個被朱元璋關進了天牢。
沒想到,朱標現在竟再一次提及赦免之事。
他們當然不知道,朱標這一次單純是為了楊炎,他們也不知道,朱元璋會答應得如此痛快。
“好,說得好!那就聽太子的,今年秋決犯人,除大不赦之罪外,凡援例可赦者,一律大赦!”
“謝父皇!”
朱標大喜過望,連忙拜謝。
他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這一次大赦天下的懇請,會這麼順利。
知子莫若父,反之亦然。
朱標最清楚自己父親的性子了,強硬霸道,說一不二,如果是他不想做的事情,誰勸都沒有用。
如果這一次朱元璋不答應,朱標已經打算好豁出去了,以性命相威脅。
他是無論如何都要保下楊炎的。
朱元璋當然知道,他這一次懇請大赦天下,主要是為了楊炎。
答應得這麼痛快,隻能說明,在朱元璋心裏,其實也是有這麼個打算的。
“皇上仁慈,太子仁慈,上格天心,永葆大明!”
舉殿再次高呼
朱元璋嘴巴都快要咧到耳朵根了,很是開心……
……
天牢。
楊炎在吃最後一頓飯。
這是斷頭飯,也稱壯行飯,辭陽飯,是讓犯人吃飽喝足好上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