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畔一如既往的熱鬧繁華,但這一切與楊炎無關。
烏衣巷的宅子裏,楊炎在好好休息了幾天之後,便開始行動起來。
他決定打造一把梭子。
梭子,織布時牽引緯線的工具,兩頭尖,中間粗,形如棗核。
梭子的曆史悠久,在戰國到漢代之際即已使用梭子。
一枚小小的梭子,在織布機中來回穿梭,卻見證了人類曆史的發展。
“天邊日月似梭飛,百歲光陰難預期。”“平生心緒無人識,一隻金梭萬丈絲。”
歲月如梭,時空穿梭,說的正是這個。
不過今天,楊炎並不是要做這個年代司空見慣的梭子。
他要打造一枚飛梭。
飛梭的原理其實並不複雜,其實就是將原來手工來回移動的梭子上安裝到一個滑槽上,並在滑槽的兩端裝上彈簧。
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呢?
要弄明白這點,得先搞懂土棉布的構造,它是由經緯縱橫兩根線組成的,豎著的叫經線,橫的叫緯線。
而梭子負責的是牽引緯線,人們在織布的時候,如果是普通的梭子,隻能用手來左右拋接梭子,牽引緯線和經線交織,這樣因為需要手臂來回移動梭子,所以效率低,而且手臂的長度有限,從而限製了布匹的寬度,如果不熟練的話,還容易夾到手。
而飛梭呢,是裝在滑槽上的,滑槽兩端裝上了彈簧,在織布作業時,操作者隻需要踩動腳踏板,就能控製飛梭快速的來回穿梭。
這個改動在今日看來可能平平無奇,且做不到全自動化。
但你可不要小看了這個小小的改動。
有了飛梭以後,布匹的生產效率大大提升了,而且布匹的寬度不再受到限製,質量和品相也都有保證。
按照飛梭的原理,楊炎開始找工匠打造他設計出來裝有飛梭的織布機……
……
這段時間,朱標一有時間都來看一下楊炎,但楊炎一直忙前忙後,忙裏忙外的,沒有多少時間和在天牢裏一樣,和他坐下來一說就是一整天,有好幾次他想和楊炎深入探討那二十四個字,但楊炎都沒有時間。
朱標難免有些失落。
就像是被獨寵的學生一下子遭到了老師的冷落,有些適應不過來。
“先生自由了,他當然有很多事情要做,哪有那麼多時間天天講課……”
朱標隻能這麼安慰自己。
不過朱標也很好奇,楊炎究竟在忙些什麼東西。
不僅朱標,朱元璋和劉基也都忍不住通過各種途徑過問,出獄之後的楊炎在做什麼,但都沒有什麼掀起波瀾的消息。
在獄中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楊炎,仿佛一下子泯然眾人矣。
直到這天。
朱標再次來看楊炎的時候,楊炎看起來很高興,一見麵就招呼他過去:
“黃公子,來來來,我給你看樣東西!”
“好!”
朱標一下子來了精神,連忙跟了上去。
跟著楊炎來到後院,隻見後院擺著一個物件,看到那個物件後,朱標的眉頭一下子就皺了起來,露出怎麼也抓不住要領的神情。
“先生……”
朱標有些不可思議的看向楊炎:“這是……織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