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後,一個大大的箱子就送到了我的門口,裏麵是數千個我定製的小型電動機,用異型泡沫塑料整齊地包裝、固定。每個電動機外麵都覆有一層略油的薄膜,防止腐蝕;另附一張看上去非常正式的收據。最棒的是,這些電動機完全是按照我的設計製作,而價格不到零售產品的1/10。
這讓人豁然開朗。我是一個普通人(而非一家公司),坐在加利福尼亞的家裏輕點幾個網頁鏈接,就找到了一家中國工廠為我工作。不用長途飛行,不用開具信用證,甚至不要求我必須是一家公司,而且他們接受貝寶支付!
老舊的模式就此終結。送到我家門口的那個大盒子裏蘊藏的經驗清晰無誤:全球供應鏈已經進入了網絡時代,不僅麵向公司,也麵向個人敞開大門。製造業的準入門檻已經降低,一如從出版到廣播各個領域曾經出現的情況。
這是一場工業革命得以發生的最後一塊拚圖。憑借3D打印機等數字生產工具和Arduino這樣的實體計算平台,人們已經可以在自家桌麵上製造精密複雜的產品原始模型,無須任何特殊技能。但從單個模型到大量產品生產仍然是一大挑戰。現在,大規模生產也成為在線服務:我們有了雲工廠!
當然,實際情況不像我說的那樣簡單。不過,阿裏巴巴絕對是創業者快速、低成本進入生產環節的便捷之道—它是給Kickstarter(眾投)一代的天賜禮物。但如果產品生產規模達到數十萬件,還是需要親自到中國工廠實地接洽。正如實體產品創新中“硬件就是新軟件”的潮流所示,任何能夠讓創業者易於獲得製造能力的手段都會對創新產生巨大的影響。
這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可能就是製造業的未來。阿裏巴巴網站現象背後有三大動因:首先,中國的互聯網一代已進入企業管理層,他們了解麵向大眾的重要意義;其次,數控機器等數字驅動工具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自動化生產中,增加了生產靈活性與產品可定製性—小訂單生產與大批量生產難易程度相似;最後,此類小批量訂單是低利潤商品生產死螺旋的解決之道。定製產品更具特性的小型客戶可以帶來更高的利潤,競爭程度卻隨之減弱。
由此看來,中國生產的變化恰恰完美契合了“創客運動”代表的由互聯網推動的創新與創造的改變(也是本書的關注重點)。這確實不錯,但問題是中國能否在創新領域也做出相同的貢獻。開源硬件與所謂的深圳山寨文化之間有太多相似之處,但也有很多不同,其中就包括“回饋”型社會契約。
互聯網創新模式的內涵之一是付出少許、獲得更多。開源是這一模式的缺省狀態。然而目前,以開源協作與合作為特點的“創客運動”仍然主要存在於西方社會中(中國也出現了一些突出的團隊,比如專注於開源硬件的矽遞科技)。
我希望本書能以其綿薄之力為中國製造業的改變做出一些貢獻。就像阿裏巴巴網站協助打開了中國製造業的大門,我希望“創客運動”也能夠在中國生根發芽。開源創新是互聯網勝利的秘密所在,我認為它也會是下一次工業革命的引擎。中國主導了20世紀的製造工業,開源創新將是中國在21世紀繼續主導製造業的必經之路。敬請開卷展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