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製造業上線,一切都會改變。
馬雲將這一模式稱為“C2B”—客戶對企業。這是一條貿易的新康莊大道,完全適合DIY運動的微創業者。馬雲說:“如果我們能夠鼓勵企業接受更多跨界小訂單,就能獲得更高的利潤,因為這些小訂單都是獨特的非商品產品。”
費莫奇注定要做一名工人,而且很可能僅此而已。他在佐治亞州的蒂龍長大,那時的蒂龍是個隻有160人的小鎮。費莫奇的父親成立了一家小建築公司,他高興時就過去幫幫忙。費莫奇隻上了6周大學,他覺得學習和考試不是他的專長,於是就退學了,去一所技術學校報名參加了一年的學習課程,心血來潮地選擇了機加工專業(他對電子學更感興趣,可惜已經滿員了)。課程結束後,費莫奇沒有獲得任何學位,在一家機械工廠找了一份工作,每天就是負責按下衝壓機上的按鈕,為福特麵包車製造車門塑膠邊,有時也手工拋光金屬。
1982年,20歲的費莫奇迎娶了高中時代的女友,他的生活似乎就要這樣過下去了。
某一天,工廠老板突然問車間裏的工人:誰了解CAD/CAM設計。福特汽車公司剛剛給了這家工廠一個大訂單,要求使用數字文件。雖然對數字設計一無所知,費莫奇還是舉起了手。為什麼?他說:“我真的已經厭倦了自己的職業選擇。”而且別人都不想接手這個活兒。
費莫奇臨時抱佛腳地學習了一些技術手冊,然後就去了位於迪爾伯恩的福特工廠,了解福特公司的具體要求之後就開始把機械工廠的設計進行數字化處理,以符合福特公司的要求。他越做越順手,先是手動編輯了機器編碼文件,然後學會了如何編程進行處理。有時候確實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學習編程仿佛打開了費莫奇頭腦中的一個開關。他愛上了這件事情,最終找到了自己的事業。1988年,西北航空公司在亞特蘭大的一家維修廠聘請費莫奇為製造商無法供應的飛機替換零件編寫數字版,以便航空公司自行製造。
費莫奇漸漸成為西北航空的“創新人士”,對數字工具越發了解。他自製了一台能夠自動檢查渦輪機扇葉並發現瑕疵的數控機器;改造了束之高閣的DC-10飛機(麥道寬體客機),使其能夠飛到以色列進行翻修,然後再賣給一家出租公司。每架翻修過的DC-10飛機可以獲利1000多萬美元。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費莫奇已經是西北航空公司的技術運營總監。那時,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航空公司的成敗完全取決於供應鏈管理—全球供應商在正確的時間把正確的部分交付到正確的地點。
此時,費莫奇也意識到除了有效運營一家航空公司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正在發生—數字技術正在改變整個製造進程。他接受了一家數控機器公司地區銷售負責人的職務,在工作中開始接觸更多的製造商,發現製造商最需要的不是新的數控機器,而是溝通能力。費莫奇由此開始邀請製造商共進午餐。1999年的某天,在吃完午餐開車回家的路上,他聽到了廣播中Lending Tree網站的廣告:“提出你的抵押貸款要求。讓放貸人去競爭吧。”費莫奇意識到,那也是他應該為製造業做的事情。
他以2000美元購得了“MFG.com”的域名,在2000年創立了一個在線製造市場。網站的構想很簡單:需要製造產品的公司將產品的CAD文件上傳到網站,注明需要製造的數量以及其他說明;機械工廠和其他製造商可以對製造項目競標,方式與Lending Tree網站上放貸人競標獲得抵押貸款的方式相似。假以時日,各家公司就會分出高下,排名靠前的公司不會落入最低報價的陷阱。
實事求是地說,這個想法並非完全原創。那時,所有B2B市場,比如Ariba、Vertical Net和Commerce One(還有很多以“e”開頭的網站,從eMetals到eTextiles等),涵蓋了從汽車到塑料各個產業。在比爾?蓋茨《未來之路》(The Road Ahead)中提到的“無摩擦的數字資本主義”夢想的驅動下,這些公司都在改變著供應鏈管理的麵貌。有的尋求使用逆向拍賣模式降低價格,比如eBay;有的則是某一產業中的大買家,旨在聯合起來獲得類似沃爾瑪的購買力(由此,我在《經濟學人》中使用了“買方多頭壟斷”一詞—多個買家形成的壟斷。據我所知,我是第一個使用這一詞彙的人,我對此感到無法形容的自豪)。
MFG網站在2000年2月創立時,有超過2500家同類型的B2B在線市場網站。然後整個市場突然崩塌。到了2004年,僅有不到200家此類網站。數十億美元的市值消失殆盡。崩潰的部分原因來自當時十分常見的非理性繁榮。但與其他很多網絡創意一樣,這些網站不能說是瘋狂—隻是出現得太早而已。當時,各家公司還沒有習慣電子購買,很多甚至還處於傳真時代,他們的采購係統或精算係統尚未與新的電子商務市場兼容,雇員隻好手動輸入所有資料。更糟的是,供應商不願參與其中。他們為何要放棄花費了數十年才與大客戶建立起來的購買方/供應商關係,轉而在以降低價格為目標的市場中競爭?
MFG網站是為數不多的能夠存活下來的網站之一,鑒於其創立的時間較晚,因此沒有淪為造星運動的受害者。沒有失敗的首次公開募股,也沒有大規模的風險投資回合,隻是費莫奇和幾名雇員、由費莫奇獨自出資在亞特蘭大從無到有地創立一家最基本的網站。他們從小做起,沒有因為太多資本或是太大壓力而走形,能夠從容地尋找自己的道路。
那條路就是簡潔。沒有拍賣、逆向拍賣或是其他,沒有團購或訂單集中,沒有“無摩擦的資本主義”。這裏隻是一個可以上傳文件、獲取報價的平台。
火箭科學
這個模式非常奏效。網絡泡沫過去之後,業務開始穩步增長。到了2005年,每天都有數千條詢盤和報價信息,其中有不少來自華盛頓的肯特一個名叫藍源(Blue Origin)的小型秘密團隊,尋求似乎是用於火箭的高耐受性零件。實際上,確實是火箭,而藍源公司是亞馬遜網站創立人傑夫?貝佐斯創立的一家秘密的太空公司。公司員工對MFG網站印象深刻,把它推薦給了貝佐斯。貝佐斯於是使用一個假名字登錄網站,親自體驗、核實。
正當貝佐斯悄悄瀏覽MFG網站時,費莫奇卻在與法國的達索係統公司洽談網站出售事宜。就在MFG網站與達索係統簽訂合同前的兩周,貝佐斯突然出擊、還盤,向網站注資。MFG網站最終留在了費莫奇手中。貝佐斯又拿出200萬美元用於雇員開支。最後的結果是MFG網站繼續保持獨立經營的狀態,貝佐斯是網站的主要投資人。
現在,這個網站是世界上最大的定製製造市場,在50個國家擁有20萬會員。截至目前,網站交易額已經超過1150億美元,月均交易額為30億~40億美元。
每天在網站屏幕上滾動的各類訂單通常都是普通產品—注塑成型的塑料外殼、機加工的金屬棒、緊固件、特殊纜線,但這為費莫奇打開了一扇無與倫比的窗,向他展現當今的製造業世界。他(以及深入挖掘該網站的任何人)可以看到產品在哪裏由什麼人製造,能夠觀察到製造的潮流與工具的浪潮。有在中國采購的美國人,也有正在把眼光投回美國本土的人,還有在波蘭采購的德國人,以及在除了德國以外任何地方進行采購的法國人。通過網站,可以看到文化、經濟學和全球化的深刻烙印。別管那些辭藻,這隻是眾多公司日常事務的基本交易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