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應該是孩子成長的樂園,孩子應該在健康的環境下茁壯成長。讓孩子健康成長不僅是不能傷害孩子,而且也不能過分寵愛孩子。
很多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寵物”,怕他們摔倒,怕他們受到傷害,嚴格限製他們的自由活動,這樣孩子就沒有機會自己鍛煉身體、鍛煉意誌。有的大人甚至擔心看書影響孩子的腦部發育,於是就阻止他們學習。這樣的父母總是為孩子包辦了一切事情,孩子連自己動手的機會都沒有,最後自己都會懷疑自己的能力。他們會認為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去做一些事情,因此而養成依靠父母的習慣,最終成為一個無所事事,對社會沒有作用的人。
卡爾·威特認為孩子小的時候總是容易被寵壞,父母總以他還小為借口而放縱他,這樣做是不對的,這樣的結果會使孩子養成一輩子也改不了的壞習慣。卡爾·威特的鄰居曾向他訴苦說,他們家的小孩就是因為在小的時候疏於管教,導致現在脾氣暴躁、自私貪婪。無理取鬧、不尊重父母、行為粗魯,這些小毛病似乎危害不大,殊不知,孩子長大後這些毛病就會變本加厲。
有一次,小卡爾·威特想吃一塊點心。卡爾·威特沒有給他,因為他們剛剛吃過晚飯,過多的吃喝會影響孩子的健康。不到2歲的小卡爾·威特就發起脾氣來,他又哭又鬧,還躺在地上打滾。小卡爾·威特的母親看不過去了,為了哄他不哭不鬧,不再打滾,她拿出那塊點心,答應了他的要求。通過這樣的方式,小卡爾·威特取得了勝利,得到了那塊美味的點心。
在小卡爾·威特哭鬧的當時,卡爾·威特並沒有說什麼,但他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麵對小卡爾·威特的這種哭鬧式的挑戰方式,父母本身就不應該答應他的要求。他還小,卡爾·威特夫人還看不出來這種惡果,但卻已經為滋長不良習性埋下了很深的隱患。卡爾·威特不禁深思,如果小卡爾·威特長到了十四五歲,依然以這樣的方式對他的話,必然會引來無限惡果,小卡爾·威特會變成一個蠻橫無理的人。
對於這樣的事情,卡爾·威特是不會讓孩子得到滿足的。他要讓孩子知道,所有的一切無理取鬧都是徒勞無功的,他也告訴妻子不要再嬌慣孩子。要知道,這種嬌慣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意義。通過教育,他們讓小卡爾·威特明白了這個道理,不能要的東西,即使是哭鬧也無濟於事。此後,遇到這樣的情況他就不會大哭大叫地無理取鬧了。
孩子的哭鬧對父母來說是一種對權力的挑戰,孩子往往都會在這類挑戰中取得勝利。若是在第一次發生這樣的情況時,父母不加以阻止的話,孩子就會養成任性的習性。
因為孩子知道哭鬧一番,就能夠從父母那裏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隻要遇到事情,他都會采取這樣的方式挑戰父母,若是父母滿足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他還會以同樣的方式繼續哭鬧。長大以後,他索取某些東西的方式就不僅僅是哭鬧了,那種無理的索取,也就不僅僅是針對他的父母了,他又怎樣憑借自己的無理取鬧在社會上立足呢?他會以無禮的方式要求其他人也來滿足自己的要求。許多事例都證明,父母與孩子早期養成的關係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將來與社會、與其他人之間的關係。
一位鄰居告訴卡爾·威特,他覺得自己的兒子糟糕透了。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忽略了對孩子品德方麵的教育,致使孩子不懂得尊重父母,把整個家庭攪得一團糟。他的妻子認為孩子還小,長大了自然會明白尊重父母的道理。可是事實並沒有按照他們預想的那樣發展,他們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壞,自私貪婪、自以為是、脾氣暴躁。孩子做錯了事情,鄰居都不敢說。現在他們的孩子十二歲了,已經變成了脫韁的野馬,時常對父母發脾氣,沒人能管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