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拚接時間碎片——多忙也要留些時間給孩子(1)(3 / 3)

然而,另一方麵,在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日子裏,你還會漸漸地發現,原來媽媽的潛力是那麼地無窮。在你的身上會發生這樣一個變化,或許這是你自己做夢都沒有想到的——通過全身心投入地養育孩子,你竟然能從一個什麼也不懂的新手媽媽,懂得了有關育兒教子的知識,懂得了生活護理和飲食營養,懂得了兒童心理到行為習慣的培養,懂得了孩子在青春期的指導,儼然此時的你已成了大家眼中公認的“教子專家”。就如故事中的女強人媽媽一樣,連她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會在育兒教子方麵悟得這麼深。

的確,媽媽的潛力是不可限量的,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媽媽是孩子最親密的朋友,媽媽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在這個世界上有誰能比媽媽更了解兒女呢?

為“忙爸忙媽”支招

在時間上,工作和家庭無疑是一對矛盾體,但是學會遊刃有餘,忙媽媽一樣能完成養育子女的重任。

不要為哺育和培養孩子而感到恐懼,忙媽媽照樣也能帶好孩子。

因為你有無私的母愛,所以你的潛力是巨大而不可限量的。

沒有誰天生就會做媽媽,成為一個好媽媽,是需要千錘百煉的。

媽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媽媽的一句話,或許就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媽媽的一件事,或許就會給孩子留下終生難忘的烙印。

忙爸教子,孩子更出色

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生活中,很多爸爸留給孩子的是早出晚歸的背影和電腦前、書房裏忙碌的身影,他們越來越偏離於親子生活的主軌道。然而,相比以經濟上的成功為最高目標的“富爸爸”時代,現在,我們正迎來一個“新爸爸”時代。在這個時代,孩子更需要的是能和他們一起摸爬滾打,不斷從中發現孩子的潛能,並激發孩子的潛能,像朋友一樣和孩子朝夕相處的“新爸爸”。

英國著名牛津大學曾對1958年出生的十七萬孩子進行過一次全麵的調查研究,此項調查圍繞這些孩子從出生到三十三歲的這段成長曆程展開。結果表明,在孩子發展和教育的過程中,那些有著父親積極參與而成長的孩子,不僅學業優秀,而且在日後社會生活和婚姻生活中也都更有成就,更容易成功!

我們都知道,從胎兒期到六歲這段時間,是孩子腦發育最為迅速的時期。在這一時期,為了促進孩子的健康發育,爸爸媽媽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爸爸和媽媽的腦是不同的。換句話說,隻有把媽媽和爸爸的作用疊加起來,才能對孩子形成更加完整的影響和作用。也就是說,隻有爸爸積極參與到育兒教子中來,孩子才能獲得最有效的腦發育、最健康完美的心理素質。

這麼看來,爸爸們在育兒方麵參與度越高,帶來的影響越正麵,這不僅關係到孩子的人格形成,對其各個方麵的發育都極具影響。比如,爸爸和孩子對話這一看似再簡單不過的親子交流,對孩子的發育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僅能提升孩子的溝通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社交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還能為孩子日後成為領導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再比如,如果爸爸在遊戲中與孩子一起嬉戲玩鬧,並同時設定目標來共同參與的話,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和集中力,尤其是在成功達到目標時,爸爸的適當鼓勵更能大大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這也正是為何當今有越來越多的爸爸正在逐漸擺脫自己長期所處的“二線”輔助者地位,快速並堅決地投身到“一線”中來的原因所在。下麵兩位爸爸無疑都是不折不扣的忙碌的上班族,但是他們又毫無疑問都是子女成長中合格的陪伴者。

故事一:

張立的兒子張凡從小就活潑好動,精力過剩,上幼兒園的時候,是班裏有名的淘氣包,幼兒園裏的老師提起他就會頭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