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忙中不大意——細心的父母勝過高明的醫生(1)(2 / 3)

這是一個被很多醫生判斷為先天體弱多病的小女孩,因為從小缺少活力,她曾失去了很多東西。這個小女孩有一姐一妹,然而在三個姐妹當中,她的體力最差。

在小女孩成長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她討厭任何的身體活動,幾乎沒有做過任何培養體力的運動。可以勉強稱得上是運動的活動,也不過是在自家院子裏來回走上三四圈而已。

如果家裏有大事小情或是恰逢什麼節日,女孩的爸爸媽媽就會告訴她:“你乖乖坐著就好,千萬別幫倒忙。”

後來,女孩長大了,進了大學,看著周圍人都在學網球,她也很想學,但是爸爸卻擔心了,怕一個不小心萬一發生骨折,所以堅決不肯答應她。

就這樣,這位小女孩羸弱地度過了她的學生時代。

再後來,這位小女孩成為兩個孩子的媽媽,而恰恰是從此之後,她的體力反而漸漸變好了。這位媽媽回憶說:“為了不讓我的孩子像我一樣,我不遺餘力地把重點放在增強他們的體力上。”

看看這位媽媽是怎麼做的吧。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她總是陪著孩子們一起鍛煉,而恰恰是她一點一滴的努力,才讓自己在過去三十年,在體力快要瀕臨崩潰邊緣的時候,慢慢有了起色。

後來,這位媽媽還不可思議地說,“我居然可以做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甚至連寫論文,我也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順利完成,而且不僅如此,我還有大把的富餘時間投資在別的事情上。”

從這位媽媽的身上,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活力的存在,而恰恰是這股活力,帶給了這位女性一生的幸福。的確如此,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活力可以律動我們的身體;同時,也會讓我們的身體產生持續的能量。而這股具有無窮力量的能量,最終能夠給我們的身體和心靈帶來悠閑的氣息,進而一點點地化為我們追逐幸福的原動力。我們是不是可以這麼說呢?如果幸福是架飛機,那麼活力就是跑道,而每個人心中的幸福恰是從這裏起飛,然後才能越升越高,任意翱翔於天空中。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讓大家明白這麼一個道理:從現在開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培養孩子的基礎體力吧,健康的身體永遠會成為孩子麵對困難永不退縮的後盾的。

為“忙爸忙媽”支招

體力不會在一夕之間變好,也不會在一覺醒來後有所變化,如果不在孩子小的時候打好基礎,即便日後再怎麼努力,也隻會事倍功半。

與孩子的學習成績相比,孩子的健康更值得每位家長重視。

沒有任何症狀,並不意味著孩子很健康,隻要帶孩子爬一爬附近的山,就會知道答案了。

悉心嗬護孩子的先天之本

胎兒就像一粒種子,種在肥沃的土壤裏自然會長出健壯的小苗,而種在貧瘠的土壤裏隻會長得又細又弱,而孕育胎兒的土壤又完全依賴於母體的營養供應。相對於人體而言,土壤是肥沃的還是貧瘠的,就是指氣血是否充足,營養是否全麵、均衡。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說,孕婦的營養狀況直接影響著胎兒的生長發育。

曾經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講的是一男一女兩個嬰兒,他們同時出生於一家醫院,男嬰出生時體重四斤,女嬰出生時體重七斤。後來,兩個嬰兒在同樣的喂養條件下慢慢地長大。但是,在對兩個嬰兒將近兩年多的觀察中,研究人員發現,四斤重的男嬰抵抗力很差,動不動就會生病,明顯比那個七斤重的女嬰難養得多,而那個七斤重的女嬰身體發育良好,基本很少生病。

看到這裏,也許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問,自己的孩子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生下來都是健健康康的,可是為何卻存在著強弱之分呢?

事實上,除了那些患有先天性遺傳疾病的孩子,絕大多數的孩子都存在這個強弱之分,也就是“壯苗”和“弱苗”的分別。這就好比一陣大風吹過,那些“壯苗”頂多是搖一搖、晃一晃,而那些“弱苗”很可能就被吹彎了、吹倒了。

無獨有偶,關於這一問題,英國一位醫學教授經過多年的研究指出,很多人認為高血壓、糖尿病、心髒病和中風是在成人期形成,事實上這些疾病和胎兒期的營養不良有直接的關係。這位教授繼續解釋說:如果子宮內的營養不足,胎兒就會通過減緩其細胞分裂的速度予以適應這種狀況,尤其是減緩組織細胞的分裂速度,這就意味著胎兒某些器官的細胞最終可能小於它們所應具備的理想形態,換句話說,在胎兒出生以後,就很可能會暗藏許多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