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忙中不大意——細心的父母勝過高明的醫生(1)(1 / 3)

孩子隔三岔五地就要去一趟醫院,怎麼才能讓孩子少受些疾病的折磨,怎麼才能讓家庭減少些經濟負擔呢?

老婆一出差,我就一個人帶孩子,工作忙起來,父子倆的夥食要麼隨便買一點將就,要麼就去外麵吃快餐。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醫生”,可是,孩子稍微有點頭痛腦熱,我們除了慌手慌腳,簡直就是不知所措。

……

為了工作,為了拚搏,很多忙爸忙媽照顧孩子時往往粗心大意。然而,一個不小心,孩子就會惹上毛病、纏上疾病。其實,一分的預防大於十分的治療,做好孩子健康的“看門人”,才不會慌手慌腳,才能讓孩子健康、無憂無慮地成長!

給什麼都不如給孩子一個好身體

當一個孩子降生在我們麵前,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在想:隻要是個健康的孩子就好,其他的都不重要。此話雖說略微有些老套,但是,身體的確是革命的本錢,給什麼都不如給孩子一個好身體。

讓我們回憶一下體育教練吧,他們總是不知疲倦地訓練運動員,讓他們擁有好的體力;然後,經過若幹年的苦練,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可以說,恰恰是因為這一堅如磐石的根基,我們才能在日後的賽場上看到運動員們英姿颯爽的一麵。

聯係到養兒育女,恐怕所有家長都會達成這樣的共識:有朝一日培養出一位成績優秀、工作出色的孩子來。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為他打造一個好身體,這一基礎遠遠比讓孩子考出優秀成績、做出一番事業要重要得多。

在西方醫學界,曾流行過這樣一句名言——腸胃支配頭腦,在這一方麵,拿破侖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有人曾說,當年拿破侖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他被胃痛折磨得無法正常飲食、正常睡眠,於是,他才會錯誤地判斷了形勢,最終導致滑鐵盧之役的大敗。我們常戲稱吃得多、消化好的人為“飯桶”,殊不知,如果腸胃不能正常工作了,即便你有多麼靈活的頭腦,也不過就是一輛沒有汽油的奔馳車。

所以說,當孩子已經累得筋疲力盡、餓得咕咕直叫了,如果家長硬是讓他們拿出樂觀主義精神、靠信念支撐下去的話,完全就是不負責任的態度;當孩子在某項比賽中不幸落選了,如果家長總是拿意誌力不堅定、精神頭不夠來責備孩子的話,根本就是錯誤的做法。

雖說我們不能小看意誌或是忍耐力這些精神因素的力量,但是,精神也不是萬能的,而大部分的精神動力恰恰來自體力。各項統計數據也表明,現在的小朋友和過去的相比,身材雖然有所增高,但是體力卻明顯降低,不僅如此,以前隻會在成年人身上出現的高脂血症、高血壓、肥胖、糖尿病等成人病的多發年齡,也逐漸降低到青少年時期。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這麼說,體力才是幸福的前提。何以這麼說呢?因為無論在什麼情形下,努力鍛煉自己的體力才是成功和幸福的最重要的條件,才是獲取活力的根源。

仔細留意一下那些過上幸福生活的人們吧,也許在他們身上,你會發現一些普遍的共同點:臉上掛著笑容,喜歡運動,眼神中流露出才情,說話有底氣,做事情充滿活力;走近他們,好像有種觸電般的感覺。可以說,具有這些特點的人無一例外都是那麼的有活力,而活力最基本的根源就是體力。當然,我們也不排除樂觀的態度、堅持的意誌力以及正向的思考方式,這些都是使人充滿活力的重要因素。

的確如此,肌肉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重要,它不再是扳贏手腕、抬起重物那麼簡單,也不再是擁有一副外表粗壯的好身材。恰恰相反,肌肉不但能夠讓我們自由活動,而且還會產生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增強身體活力的各種物質。與此同時,肌肉還是燃燒體內有害物質的火爐。而一旦擁有這一切,任何人都毫無例外地會得到他期望的幸福與成功。

但是,如果我們身體的肌肉無法運動,那又會怎麼樣呢?

《羅倫佐的油》是一部由真實事例改編而成的電影,在整部片子裏,主人公羅倫佐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一位患有特殊疾病的患者,這種疾病的特點是,患者的全身肌肉會慢慢萎縮,直至喪失運動能力。隨著病情的進一步惡化,主人公羅倫佐隻能依靠醫療儀器、特殊藥物來延續他的生命,雖說先進的醫療儀器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肌肉的某些功能。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到最後,他還是喪失了說話能力、呼吸能力、思考能力,隻能苦苦等待死亡的降臨。

雖說這是一個非常極端的故事,但是無疑告訴我們肌肉是維持生命、延續生活的最重要的原動力。在人的一生中,肌肉的活躍運動占據了我們一般所說的活力的大部分。所以說,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要想幸福、想要成功,就要有生氣、有活力,而肌肉正是擁有這一切的本錢。如果看到這裏,還不足以讓父母們警醒,不妨看看下麵這則關於一位小女孩成長經曆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