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在這位幼兒園老師看來,孩子體質弱、常生病是一個普遍現象,但是,在對待這個問題上,每位家長,當然也包括每位老師都應該明白這一點:預防孩子生病,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保護好孩子的脾胃。隻有孩子的脾胃保護好了,才能為疾病構築起一道堅固的健康防線。何以這麼說呢?
在中醫理論中,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有主管消化係統的功能,而一個人的消化功能在整個人體的協調運轉中又處於極其重要的位置。脾胃功能正常的人,氣血才能充足,這樣人體這部機器的其他零部件才能補足營養,人體這部機器才能運轉自如;而脾胃功能虛弱的人,人體氣血的供應就會減少,人體的髒腑器官因為營養供給不足就難以健全,這樣人體這部機器也難以自如運轉,很容易出現厭食、食積、腹瀉、便秘等情況。與此同時,這些情況的出現還會進一步影響人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這樣反倒更易讓小兒患病。
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往往沒有意識到預防孩子生病,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保護好孩子的腸胃,於是,稍不留意,孩子就會鬧出許多病來。讓我們聽聽下麵這位父母的真實感言吧。
悠悠爸媽如是說:
我們夫妻倆一致認為,對孩子來說,吃飯是件頭等大事,而且家裏經濟條件不錯,也不會苦了孩子。因此,隻要是孩子認為好吃的,我們很少會節製,而悠悠愛吃的多是些寒涼和油膩食品。
可是,最近一段時間,孩子吃東西越來越沒了胃口,而且晚上睡覺也不踏實,有時候還會出虛汗,這可讓全家人心急如焚。奶奶更是心疼不已,怕孩子餓著了,就不停地給孩子嘴裏塞吃的,還時不時喂點涼茶。
很顯然,是悠悠家人的做法把孩子的脾胃給搞壞了。中醫說,“先天之本就是腎,後天之本就是脾”,小兒常見疾病多數是後天之本在起作用。而且對於年齡尚小的幼兒來說,還有一個“三不足兩有餘”的特點,也就是肝常有餘,脾常不足;心常有餘,肺常不足,腎常虛。簡單地說,小兒的消化功能不佳,如果飲食不注意,尤其是吃得過飽,多食油膩、寒涼的飲食就會對脾胃造成損傷,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佳,消化不好了就會病從中來,這樣睡眠不好、出虛汗各種疾病也就跟著來了。
的確如此,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情況還不在少數。很多孩子往往隻愛吃肉不愛吃菜,這樣隻會加重孩子的脾胃負擔,尤其是對於那些原本就虛弱的脾胃來說,更是難以承受的負擔。所以,我們常會看到醫生在臨床上總要費盡口舌地勸告家長,動物蛋白是好,但是過猶不及。對於孩子來說,動物蛋白要比青菜、穀物雜糧難於消化。所以,醫生會建議家長在孩子脾胃虛弱時,要給他們補充青菜、雜糧,少食動物蛋白,等孩子脾胃調整健康了,再逐漸增加肉、魚的攝入,千萬不能急功近利。
總而言之,疼愛孩子是要講求科學方法的,而孩子有了健全的脾胃功能,才會有充足的氣血,這樣孩子的五髒六腑才會得到足夠的氣血滋養,孩子才會有適當免疫的健全身體。
為“忙爸忙媽”支招
為了保護好孩子的腸胃,家長別給孩子吃得太多、吃得太飽,晚上睡覺前也盡量不要讓孩子吃東西。
在孩子消化不好的時候,家長要安排有助消化的飲食。
不要隨意給孩子喝涼茶、吃偏涼性食物,殊不知,這些食物都是極易損傷腸胃的。
孩子的飲食需要注意什麼
飲食是所有生命活動的基礎,對於生長發育迅速的孩子來說,更需要合理而豐富的營養物質,因此,飲食無疑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那麼,要使孩子吃得好、長得健壯,孩子的飲食又需注意些什麼呢?
1.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飲食
孩子髒腑器官的結構及其功能是逐漸發育完善的,而且年齡越小的孩子,其脾胃功能越不完善,而且在孩子的不同年齡段,身體所需營養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說,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對其進行飲食調理。下麵針對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期這三個年齡段,說說孩子在不同時期的飲食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