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接著說:“既然這樣,你就要自己學會疊被子、穿衣服、穿鞋了。假如還要奶奶做這些事,你還是會被小朋友笑話的。你說對不對?”曉彬哭著又點了點頭。
第二天起床的時候,奶奶來到曉彬房間,正準備給他疊被子,誰知曉彬一下子攔住奶奶說:“奶奶,我要自己疊被子。”奶奶早就習慣給孩子做這一切了,突然聽孩子這麼一說,心裏一下子覺得空落落的,不由地說:“奶奶幫你疊被子又快又好,你可以有時間去洗漱、吃早飯呀。”
曉彬又把他在夏令營的事情說了一遍,最後,語氣堅定地說:“我不想讓小朋友笑話我,奶奶你要幫我啊。”
聽孩子這麼一說,奶奶也很高興,但是又實在不忍心讓這麼小的孩子做如此費力的事情,於是說:“好,奶奶一定幫你。你看這樣好嗎?這幾天奶奶先幫你疊,你在旁邊看著,等你學會了,你再來自己疊,好不好啊?”曉彬高興地說:“好啊,奶奶,你要一邊疊一邊告訴我怎麼疊!”爸媽在房外聽見了,笑了,知道孩子成功地邁出了獨立自主的第一步。
從曉彬的變化可以看出,隻要遇到恰當的機遇,父母就可以抓住孩子很容易受情緒影響的特點,說服老人糾正不正確的教育方式,最終從內部瓦解祖孫的“攻守同盟”。
事實上,無論從老人入手還是從孩子入手,目的隻有一個,就是達成共識。老人和父母達成共識了,父母就會意識到袒護孩子對其成長是不利的;而父母和孩子達成共識了,孩子就會主動改掉依賴老人的壞習慣;而最終,三代人就會達成一個共識,那就是讓孩子擁有優秀的品格。由此看來,巧妙地破解祖孫的“攻守同盟”才是家庭和睦的重要基礎,而孩子也無疑會在一家人的教導下健康成長。
為“忙爸忙媽”支招
和諧的家庭關係是孩子成長的最好環境。
祖父輩要協調一致,兩代人要優勢互補,做到這些才能形成2+4>6的教育合力效應。
父輩應尊重並接受祖輩行之有效的意見,祖輩也應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
當心婆媳之爭傷及孩子
俗話說:“十對婆媳九不和。”的確,婆媳關係難處是千家萬戶都難念的一本經。然而,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家庭的中心——孩子,家庭的大事——孩子的教育,就更成了婆媳不和的一個重要因素。
婆婆說要這樣教育孩子,媳婦說要那樣教育孩子,總之,雙方都希望把孩子拉到自己這邊來,甚至是唆使孩子怨恨另一方,簡直就是水火不相容,誰都不讓誰。不可否認,婆婆和媳婦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孩子。但是,在這種兩麵夾擊下——圍繞教育孩子的婆媳矛盾,經常讓孩子和父親不知所措。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內心往往是很痛苦的。他們不希望自己的所作所為傷害任何一方,也不希望看到兩位親人變成仇人,相反,他們是多麼地希望這兩位親人能夠和和氣氣,讓自己生活在歡樂而不是怨恨的環境中。而父親呢?要想勸解這種因孩子的教養問題而引發的婆媳矛盾就更是難上加難了。一方麵,手心手背都是肉,幫誰不幫誰都不好;而另一方麵,婆媳都是為了孩子,誰都不會質疑這一出發點。
不過,盡管難歸難,問題還得解決。而父親無疑在這一矛盾的解決中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做父親的可以利用婆媳都是為了孩子這個中心,讓孩子成為家庭關係的紐帶,從而緩解婆媳矛盾,同時消除隔代教育的弊端。
在很多隔代教育的家庭中,有個很嚴重的現象就是性別歧視。盡管年輕父母會達成共識:生男生女都一樣。但有,在某些祖輩看來,還是認為生男孩好。因此,如果孩子媽媽生了女孩,婆婆就會給孩子媽媽和孩子臉色看,這樣的婆婆帶來的隔代教育注定是失敗的。這種情況下,做爸爸的又該如何調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