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父母又該如何破解祖孫的這種“攻守同盟”呢?
有對年輕爸媽對奶奶為孩子護短的事情極為煩惱,固執的奶奶也是根本聽不進勸解。為此,夫妻倆費盡心思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
有一天,爸媽帶著孩子去麥當勞吃飯,沒一會兒,孩子就跑到兒童天地玩耍。可是,突然間,兒童天地就傳來孩子大喊大叫的聲音,跑去一看,原來自己的孩子在和幾個小朋友搶滑梯。孩子執意不讓小朋友玩兒,而其他小朋友一致認為應該大家一起玩兒。
看到這裏,爸爸計上心頭,決定下次去麥當勞的時候拉上奶奶。
不久後的一天,一家人又走進了麥當勞,沒一會兒,孩子又要去兒童天地玩耍。後來,孩子又和小朋友們吵了起來,爸爸和奶奶趕緊走過去。原來,孩子又在搶滑梯,結果遭到周圍小朋友的反對。
起初孩子爭不過其他小朋友,但是看見奶奶來了,膽子一下子大了,嚷著說:“奶奶,我想坐滑梯,可是他們不讓。”
爸爸一聽,心想:“這孩子又在編,我一直都在看著呢!這回你可騙不了奶奶。”隻聽爸爸說:“事情真是這樣嗎?你把事情說一遍,讓奶奶聽聽。”
孩子說:“我想一個人玩滑梯,可是他們不讓。”
爸爸知道接下來孩子還要撒嬌,於是趕緊打斷他的話,問其他小朋友:“你們覺得呢?”
一位高個子男孩說:“滑梯是大家的,一起玩兒才對!”
一位最小的女孩跟著說:“對,滑梯不是他一個人的,應該大家一起玩兒。”
“是誰告訴你們這些道理的啊?”爸爸循循善誘地問。
“是媽媽說的,媽媽說好東西應該和大家一起分享,那樣才會更快樂,一個人玩兒多沒意思啊!”
這時,爸爸轉身對奶奶說:“媽,我看這些孩子說得對,一個人玩兒確實沒意思,孩子都喜歡熱鬧,大家一起玩兒才會高興啊!”
其實,奶奶也是個喜歡熱鬧的人,街坊鄰居有什麼活動,總少不了奶奶的參與。聽了兒子的這番話,她自然很讚成,於是對小孫子說:“對啊,小朋友們在一起玩兒才有意思呢!”
就這樣,孩子同意和大家一起玩兒了,而且他也玩兒得更開心了。
爸爸趁機對奶奶說:“媽,您看孩子現在玩兒得多高興啊!這孩子,以前太獨食了,所以才不願意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兒。不獨食了,多好啊,孩子比以前開心多了!”
這時,看著孩子活蹦亂跳的樣子,奶奶一下子想起很多往事:以前什麼好的都給孩子吃這樣不對;有幾次,兒子讓孩子把好吃的讓給自己,自己還批評兒子不懂得照顧孩子,這就更不對了……想著想著,她下定決心不再護著孩子了。
很顯然,讓老人明白袒護孩子是害了孩子的最好辦法就是對比。當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對比的時候,老人就能站在旁觀者的角度,領悟到孩子的習慣有多麼不好,而自己也能容易地反省自己的錯誤做法。的確,這種不涉及正麵衝突的做法不僅照顧到了老人普遍的固執,而且不傷及老人的自尊,可以稱得上是破解祖孫“攻守同盟”的一個技巧。
既然從老人入手可以破解祖孫的“攻守同盟”,那麼,從孩子入手呢?下麵這個例子就是最好的說明。
在一次夏令營活動中,曉彬興高采烈地走出家門,卻是紅著眼睛回來。無論爸媽怎麼問,他都不肯說一個字。後來,曉杉爸媽從老師那裏才知道其他小朋友都懂得自己疊被子、穿衣服、穿鞋,而曉彬卻得在老師的幫助下才能勉強完成,小朋友們看了都笑話他。盡管老師當即製止了這件事,但是曉彬覺得丟了麵子,臉上很沒有光彩,就嗚嗚地哭了。
媽媽聽了,當著奶奶的麵把孩子抱在懷裏,態度溫和地說:“那以後你是不是不想再讓小朋友笑話了啊?”曉彬使勁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