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環境:這是一個著名的工業城市,形成了以汽車和機械裝備為重點的機械工業,以微電子和通訊設備為重點的電子工業,以石油化工、海洋化工和精細化工為重點的化學工業,以優質鋼管、鋼材和高檔金屬製品為重點的冶金工業,以國際貿易和商業流通為重點的現代物流等五大支柱工業。至於大力推進以電子信息、生物技術、現代醫藥和新能源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則是城市重點的發展方向。
高校資源: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中國民航大學、天津美術學院、天津體育學院等。
(4)南京
城市印象: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自古江南出才子,據說,明清兩代半數的狀元和近代超過半數的院士都來自於這塊神奇的土地。今天的南京,擁有一批國內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機構,成為中國四大科研教育重鎮之一。
就業環境:南京距離沿海發達地區比較近,資源豐富。它的支柱產業一是工業,二是服務業。工業有五大支柱:電子、石化、鋼鐵、汽車、電力。服務業也是五大支柱:商貿流通、旅遊會展、房地產、交通運輸以及郵電通信。
高校資源: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南京藝術學院等。
(5)重慶
城市印象:最年輕的直轄市,一座非常特別的城市,山即是城,城即是山。抬頭望,一座座高樓拔“山”而起,低頭看,一爿爿店鋪從地底下鑽出。於是,它便有了一個特別的名字:山城。
就業環境:長江上遊地區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內陸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先行區,中國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長江上遊科研成果產業化基地,長江上遊生態文明示範區,中西部地區發展循環經濟示範區,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上遊航運中心,中國政府實行西部大開發的先行地區以及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高校資源:重慶大學、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重慶郵電大學、四川外語學院、重慶醫科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重慶師範大學、四川美術學院等。
(6)成都
城市印象:它的悠閑令人溫暖,它的淡然使人鬆弛。這是一個非常適合居住的地方,是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就業環境:成都的奮鬥目標是成為中國中西部創業環境最優、人居環境最佳、綜合實力最強的現代特大中心城市,並致力於構建中國中西部的金融中心,欲執中西部“總部經濟”之牛耳,目前共有130家世界500強在這裏投資興業,有上百家全球研發中心在這裏為世界的改變和科技的進步做著貢獻。成都目前在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化學化工產業、家具和鞋業製造產業、動漫和傳媒產業、會展產業、航空航天產業、旅遊業等取得巨大成就,穩步奠定了成都作為我國“十大城市”之一的地位和西部中心城市的地位。
高校資源: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華大學、西南科技大學、西南民族大學、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等。
(7)廣州
城市印象:華南地區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不僅是曆史文化名城,更以“現代、時髦、繁華、富裕、美麗”為時代特征。鄰近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是最適合個人發展的城市之一,考生最向往的城市之一。
就業環境:作為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廣州為這裏的學子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和創業的機會。廣州工業在全市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工業增加值在全市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超過1/3。汽車製造、電子通信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產業的工業產值約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3。隨著先進技術的引進,輕紡、食品、醫藥、建材等傳統行業升級換代,由電子通信、家電、精細化工、石油化工等行業領頭的許多新興產業及高科技產業迅速發展。
高校資源: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州美術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南方醫科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
(8)西安
城市印象:中國首屈一指的千年古都。沒有哪個城市像西安似的,現代與古代、嶄新與破敗、發展與滯後,交錯得那樣緊密,對比得那樣鮮明。左邊是豪華商場,右邊可能就是斷牆舊垣;身旁是歌舞縈繞,轉個彎可能就是暮鼓晨鍾。
就業環境:西安是中國中西部地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國防科技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是中國重要的機械製造中心、電子信息產業基地、航空航天工業的核心基地。自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西安在經濟上奮起直追,扮演著西部開發“橋頭堡”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