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內地高校自主招生的麵試,港校麵試主要以英語交談為主,部分麵試教授或輔以普通話與考生交談。麵試主要考查學生能不能準確理解題目,回答問題是否有邏輯性。有的考生英語表達不是很流利,但是觀點新穎,言之有物,也可能被錄取。注意,英語麵試不是考查英語對話,英語隻是老師觀察你的邏輯思維、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的一座橋梁而已。另外,考官也會考查考生談吐中表現出的風度,考查考生是否在展現自己的同時尊重他人。

針對麵試,考生不妨提前做一些準備,如準備一段漂亮的自我介紹;熟悉學校的資料,深入了解報讀專業的各方麵數據和消息;思考自己報讀該專業的原因;上網搜索學校曆屆麵試的題目。如果時間充裕的話,也要了解最近比較熱門的時事話題。麵試的時候說話聲音切忌太小,要確保麵試官能清楚聽見。即使遇到沒有準備過的或者比較複雜的題目,也不要慌張,即使心裏緊張也要麵帶笑容,表現出自信的一麵,從容作答。

4.注意家庭經濟承受能力

在內地念普通高校的大學生,一般一年學費加生活費在1.5萬元左右,藝術類學生則通常高一些。到香港讀大學,則4年要準備40萬元至50萬元的學費和生活費,是在內地學習成本的近10倍。如果你有幸獲得獎學金,金額在每年5000元~10萬元不等,有的學校甚至還會給你贈送筆記本電腦和生活費用。不過,香港的消費水平比內地要高許多,有時候吃碗麵就動輒上百元。對於那些沒有爭取到獎學金的學生來說,去香港讀書還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情。

澳門高校的學費和生活費相對較低,每年為人民幣4萬~6萬元左右。

雖然港澳高校都設立了豐厚的獎學金,但是覆蓋麵極其有限,校方也不鼓勵借貸來讀書。所以,考生在報考上述高校時還得認真考慮家庭經濟的承受能力。

5.注意個人的適應能力

港澳高校有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但不是所有的內地學生都適應在港澳高校讀書。對於內地學生來說,到港澳高校讀書還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除了天氣、語言、飲食習慣等因素之外,最關鍵的就是“獨立”。自己不僅要獨立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比如病痛、人際關係、對陌生環境的適應,等等,還要獨立處理自己的學業,學生要自己設計自己的知識構架——自己應該補充哪方麵的知識,必須心裏有數。學生還必須學會設計自己的前程,爭取自己想要的機會。僅憑自己學習好在港澳高校並不能包打天下,學生還必須學會把自己其他優秀的方麵展現出來。每年都有內地學生因為不適應港澳的學習環境而被校方勸退的情況發生。

看來,到哪裏上大學,是否上最好的大學,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所學校是不是適合你自己。

真相99高考後出國留學靠譜嗎

案例播報

兒子從小學習不溫不火,始終是個中等生。高考後,本來能上個三本,可是當時一時糊塗,把孩子送到了加拿大。

在一次留學說明會上,有一位自稱是“多倫多理工學院”亞太地區執行董事的林校長說,凡是高考成績上三本線的學生,都可以到加拿大的名校深造,而且學費也不貴,所有花費加起來,一年才五六萬元。禁不住別人的忽悠,我們就和林校長簽訂了協議,約定進入該校後,通過完善的培訓課程,幫助兒子通過語言關,然後在明年8月之前,把兒子送進名牌大學,攻讀電腦工程專業的學士學位課程。

然而,兒子出國後的情況卻完全出人意料。

起初,兒子給家裏打了不少電話,從電話裏我們了解到,那裏的教學環境和當初宣傳的完全不同,林校長所稱的“三個校區”其實隻是在一棟寫字樓裏租賃某一樓層的簡陋校舍,樓上樓下都是各個公司和商號,而先前承諾開設的6門專業課程和2門英語課程,隻開了4門,並且根本沒有開設托福類課程,這使兒子在短期內想提高語言能力的計劃也成了泡影。

後來電話是越來越少,漸漸地就斷了聯係,直到第二年兒子突然回國,我們才了解到後來的真相。

兒子上學的環境並沒有英語氛圍,班上15名學生中有13人是中國人,而且都講漢語。下課後,喧鬧的走廊裏,除了幾個外國麵孔的老師外,幾乎都是中國人,男孩子坐在陽台上大大咧咧地抽煙,女孩子瘋瘋癲癲地亂跑,沒有一個老師過來製止。從小說標準普通話的兒子,跟一些廣東同學居然學會了粵語,連普通話都帶上了廣東味道。有一次往家裏打電話,我竟然沒有聽出來是他的聲音。

由於兒子英語沒有過關,缺少必要的學分和托福成績,七所名校先後拒絕了兒子的入學申請。一年後,由於簽證無法續簽,隻能被迫回來了。

案例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