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本批次考生:在京參加二本批次招生的院校最多,每年有數百所。處於二本批次的考生,雖然誌願選擇範圍較廣,但容易形成紮堆現象,絕大部分考生都會首選北京的二本高校,而外省的二本高校大多需要靠征集誌願來勉強完成招生計劃。本批次考生,如果分數處於中等位置,在填報本市高校的同時,不妨多關注一下外省的一些特色院校,如長春理工大學(原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南京審計學院、中國計量學院、上海海洋大學、成都理工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等。這些院校都是原中央部委院校,其綜合實力和畢業後的就業前景也是非常不錯的。
(3)三本批次考生:本批次院校都是民辦性質的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由於北京市隻有5所這種院校,所以在京錄取人數最少。但是,外省在京招生的三本院校卻很多,高達一百多所,不過絕大部分學校即使降分錄取也“吃不飽”。許多上線考生甘願“下嫁”,將目光投向了北京的高職院校。
如何判斷自己能被哪一所高校錄取呢?北京考生可以用這個公式計算:將選擇的第一誌願院校招生計劃+高於所選擇院校的其他院校計劃數+前麵各批(不包括提前批)錄取數。如果得數大於考生自己的名次號,表明投檔沒問題。
3.考前要弄清自己的專業定位
考生檔案投到某一高校後,並不一定就能被該高校錄取。其起決定因素的是考生所填報的專業順序,即考生的專業定位。考生可根據該校往年各個專業錄取的分數來確定自己能否被第一專業錄取。但是,大部分高校一般不公布往年各個專業的錄取分數,考生也不必太在意這一點,最好根據自己的職業興趣和單科成績來確定第一專業。因為你所喜歡的專業不一定是該校的熱門專業,當然也就不一定是錄取分數比較高的專業。更何況,每一個學校可以選報好幾個專業,隻要把這幾個專業的層次拉開,同時填上專業服從調劑,一般就不會被學校退檔。
真相98走出報考港澳院校的誤區
案例播報
我高考時理科考了638分,在提前批裏填報了香港中文大學,專業按順序分別填寫的是:A.工科基礎班(獎學金);B.理科基礎班(獎學金);C.商科基礎班(獎學金);D.工科基礎班。錄取時,香港中文大學在我省的理科調檔線是598分,我的檔案順利投到該校,但該校招生人員打來電話,說我的分數達不到前3個獎學金專業(每個獎學金專業隻錄取1人),隻能錄取到最後一個自費專業——工科基礎班,而這個專業,每年需要承擔高達10萬港元的學費和住宿費,像我這樣的工薪家庭根本就負擔不起,盡管我的叔叔姑姑都表示願意讚助一些,但我不想讓父母為此背上沉重的經濟包袱,所以最後隻能放棄了。
案例點評
去港澳求學,既要考生有才,更要家長有財。有人說,不是有高額獎學金嗎?還用自己掏錢?事實是,港澳高校獎學金的發放通常是獎優不是扶貧。這個“優”不是一般的優,大多是考生當地“狀元級”的優。香港高校近兩年在內地招生規模每年大約1500人至2000人,大部分是繳納高額學費的自費生,獲得全額獎學金的學生隻有200人左右,澳門的獎學金名額更是寥寥無幾。隨著報考港澳高校人數的逐年增多,要贏得這些獎學金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每年都有許多考生因為拿不到預想中的獎學金而前功盡棄,本案就是一個典型的範本。
呂老師提醒
1.注意高考成績
香港高校對高考成績的要求,除少數高校外,絕大部分高校均要求在一本線以上,考生報考時要仔細研讀所報考高校的招生簡章。報考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和澳門旅遊學院的考生高考成績要達到一本線,單科成績原則上應達到及格水平。
當然,也有港澳高校要求考生的高考成績達到二本線或以上的,如香港樹仁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2.注意英語成績
由於港澳地區高校一般都是用英文授課,因此,考生除高考總成績要達到港澳地區各高校的標準外,還應具備較好的英語實際應用和交際能力,具備能聽懂英文授課能力,報考前須仔細掂量這一切。
如:香港中文大學要求考生的高考英語成績“以150分為滿分計算,自費生的英語成績須達120分或以上;獎學金基礎班的成績要求較高,須達130分或以上”。
香港浸會大學要求外語成績達到110分或以上。
3.注意麵試方式
除了列入提前批錄取的2所高校(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外,大多數港校都會組織麵試,而且麵試安排在高考後。對於很多港校來說,高考成績雖然是很重要的標準,但最終決定錄取的,還是考生的綜合表現。其中,麵試環節至關重要。有學校表示,不參加國內的統招,是因為學校不想放棄麵試這個環節。因為學校需要的是除了能考高分外,還有表達、應變、統籌等各方麵能力的學生,這就需要通過麵試這個環節來考查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