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是說,東晉時,始興太守徐道覆是盧循的妹夫,二人曾密謀起事,為建造船隻,雇人在南康山伐木。為了以防事情外泄,說自己是木材商,並告訴當地的百姓:本想將木材運到京城,但財力不夠,隻好在本州賤價出售。當地百姓覺得有利可圖,於是爭相搶購,屯放家中。幾次交易後,造船所需的船板已經足夠。等到起事的時候,徐道覆照當初買木材的訂單到各民家回購,於是十天之內就造了好所需的船隻。如果他們大張旗鼓在明處進行,很可能會被人發現自己的意圖,使起事夭折。
第三,信,誠之者。對於有些事情要借助別人力量完成的,就可坦誠相交,用真誠和信義來感化。劉備桃園三結義就是明例。
第四,蔽,匿之者。對於有些問題,不宜公開,就連參與其事的某些人也不宜透漏出去,這是就要用隱瞞手段去解決問題。對己方隱蔽的、大家沒有看到的小事情,不擴散,小事化了。對對方的弱點或把柄,即使知道了也裝著不知道,不要暴露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明朝時,一位禦史得罪了一個屬員,該屬員懷恨在心,偷了他的大印,他懷疑是這位屬員幹的,但苦無證據,不敢張揚。後來一位朋友給他出招,製造了一場火災,眾人救火時,禦史乘機就把空印盒交給所懷疑的那位屬員保管,其他人都去救火,救完火回來看時,發現印盒中已有大印了。
第五,度以往事。平常容易出現的問題,就用以往的經驗,按照既定的方略、既定的方案去作決斷。對常識性的事,就以一般的常識原則來決策。
作決策的七大原則
第一,借鑒曆史上發生過的同樣的事情,鑒古知今。曆史為什麼總是驚人的相似,相似的地方其實就隱藏著規律。曆史上發生過同樣的事情就要參考同樣的方法。
第二,如果一件事情能讓企業、領導聲名遠揚,那麼立刻就作決定。
第三,如果一件事情不需要花費太大的力氣、不需要花費太多的錢就能成功,那麼就立刻拍板作決定。
第四,雖然花費很多,但萬不得已必須要這樣做,不做不行,那麼就立刻作決定。
第五,如果一件事情能夠為公司消除隱患,那麼就立刻作決定。
在2011年4月份的一天,公司王總給我打電話說:“蘭老師,我發現公司的員工都在外麵做業務,在外麵跑著挺不安全的,你看能不能給公司的員工買份保險。”我說:“這樣的事情不用問我,給員工買保險消除隱患,你就應該自己作決定,馬上要他們的身份證,體檢買保險。”
第六,為大眾謀求幸福的事情,比如給公司員工作培訓,既可以提高他們的賺錢能力,又能使人感到很幸福,就可以立刻作決定。
第七,如果一件事事關重大,那麼公司領導就要慎重對待,多方征求意見,甚至是基層員工的意見,深思熟慮後再作決定。
領導成功管理的九大方略
作為一個領導者,你應該遵循下麵的九大方略,這九點都是曆經千錘百煉總結出來的智慧成果,“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是管理的要領和訣竅。
方略一,領導風範與職業操守。
“主位術”說到君主要有淡泊寧靜的心態和成竹在胸的王者風範,鬼穀子用四個字來證明:安、徐、正、靜。
所謂“安”,即安詳。安詳與寬容結伴,與慈愛為伍。一個人能以寧靜的心境,從容地看天空雲卷雲舒,看地上花開花落,看世間人聚人散,這便是一種安詳的修養了。
安詳顯示的是一種成熟。在經曆了風雨和坎坷之後,為人處世有了萬事隨緣的感悟,不再如少年那般張狂,也不像青年浮躁,言談文雅有序,舉止從容不迫。能靜下心來,客觀地總結自己的成敗榮辱,是非得失。唯有成熟的人生,才能沉靜安詳、高潔大氣。
卻說孔明自令馬謖等守街亭去後,猶豫不定。忽報王平使人送圖本至。孔明喚入,左右呈上圖本。孔明就文幾上拆開視之,拍案大驚曰:“馬謖無知,坑陷吾軍矣!”左右問曰:“丞相何故失驚?”孔明曰:“吾觀此圖本,失卻要路,占山為寨。倘魏兵大至,四麵圍合,斷汲水道路,不須二日,軍自亂矣。若街亭有失,吾等安歸?”長史楊儀進曰:“某雖不才,願替馬幼常回。”孔明將安營之法,一一分付與楊儀。正待要行,忽報馬到來,說:“街亭、列柳城,盡皆失了!”孔明跌足長歎曰:“大事去矣!此吾之過也!”急喚關興、張苞吩咐曰:“汝二人各引三千精兵,投武功山小路而行。如遇魏兵,不可大擊,隻鼓噪呐喊,為疑兵驚之。彼當自走,亦不可追。待軍退盡,便投陽平關去。”又令張冀先引軍去修理劍閣,以備歸路。又密傳號令,教大軍暗暗收拾行裝,以備起程。又令馬岱、薑維斷後,先伏於山穀中,待諸軍退盡,方始收兵。又差心腹人,分路報與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吏軍民,皆入漢中。又遣心腹人到冀縣搬取薑維老母,送入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