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員工感恩誓詞(3)(2 / 3)

員工若做到全力以赴,那麼,員工就會得到一切,你就會追求到一個大圓滿生!真實的生命不在別處,從來不在別處,它就在此時此刻,就在於把握每一個當下,在於讓每一個當下創造價值!

生活在現在。不要老是惦念明天的事,也不要總是懊悔昨天發生的事,把你的精神集中在今天要幹什麼上。一生隻為一瞬,一瞬決定一生。

生活在這裏。對於遠方發生的事,我們無能為力。杞人憂天,於事毫無幫助。所以記住,你現在就生活在此處此地,而不是遙遠的其他地方。

生活在實際中。你也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單位,當你遇到領導或同事的時候,你向他們打招呼,可他們沒反應,連笑一笑都沒有。如果你因此而聯想下去,心裏嘀咕,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對待自己?這個是不是對自己有意見?是輕視自己嗎?其實,也許你沒有料到,你向他打招呼,而他可能心事重重,情緒不好,沒有留意你向他打招呼罷了。很多心理上的障礙,往往是沒有實際根據的“想當然”造成的。

生活在感受裏。現代社會要求們多去思考,而少去感受。員工整天所想的,就是怎樣做好工作,怎樣考出好成績,怎樣搞好和領導與同事的關係等。因而容易忽視或者沒有心思去觀賞美景,聆聽悅耳的音樂。但是,現在人們過分地強調邏輯思維,直覺思維往往被人們忽略了。可怕的後果是人們將變成一台失去情感的機器。

生活在別處是十分危險的,是不可能成功的。華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後說:“我知道這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絕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隻想著走鋼索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

曆代有許多誤導的大師,馮友蘭錯了,錢穆錯了,無數的宗教、哲學大師都錯了,他們認為人生隻有兩條實現之路,一條是向前、向外追求,滿足各種各樣的欲望,這種向前的追求,總會步步抓空;還有一種是向內的追求,即內省的反思的追求,總認為隻有走上內省之路,就能實現人生。前者的人生是加法人生,後者的人生是減法人生。所謂的學者們、大師們都認為前者從步步抓空,無休無止,豈不知,後者也是步步抓空,無休無止。無論是向外,還是向內,都是沒有盡頭的。

顯然,這兩個觀點都是錯誤的。他們的錯誤在於:他們認為意識引導了行為改變,人生改變。他們過分的誇大了意識的主導作用。實際上恰恰相反,是行為在引導意識,行為越投入,意識改變越快。他們的境界還隻是“有我之境”。

他們的根本錯誤在於,本末倒置、黑白顛倒,試想全世界都為了覺悟而去靜修,都去閉門思過,都去內省,都去參禪,那還要什麼手機、公路、房舍、糧食、城市、結婚、生產、勞動、創造?在修的過程中,肚皮餓怎麼解決,裸體冷麼解決,老母得病怎麼解決?許多吃飽喝足了的大師,都在倡導人生的最終追求是一個“靜”、“安靜”、“空”、“覺悟”“靜心”、“靜觀”、“冥想”等等。這一切全是誤導,或者是別有用心。那些口中在說靜的人,他們心中其實對曆史上的大人物羨慕不已,地球上前1000個曆史名人又有哪個人生是靜的?純粹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