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劍中機關(4)(1 / 2)

聽到是這麼一個簡單的要求,沈默頓時鬆了一口氣。他戴上老花鏡,緩緩念出來:“言中……飄淪……雖複沉……無……用。”

“您有印象嗎?”許一城滿懷期待地問。

沈默閉上眼睛,低頭回想片刻,突然拐杖一頓:“哦,原來是這個。”

“哪個?”

沈默昂起頭來,長聲吟道:

君不見——

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

良工鍛煉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

龍泉顏色如霜雪,良工谘嗟歎奇絕。

琉璃玉匣吐蓮花,錯鏤金環映明月。

正逢天下無風塵,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綠龜鱗。

非直結交遊俠子,亦曾親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飄淪古獄邊。

雖複沉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衝天。

沈默吟得抑揚頓挫,意氣風發,拐杖隨之頻頻點地。這詩在詠劍詩中算是絕品,辭藻華麗,氣魄如劍鋒出鞘,豪氣驚人。尤其是結尾四句,感慨自己雖未逢知遇,如寶劍般沉淪埋沒,心中雄心卻依然不改。

信箋上那幾個字,原始出處果然是最後四句。

許一城問這是誰的作品。沈默捋髯道:“我再念一首給你聽好了,淒涼寶劍篇,寄泊欲窮年……”

“李商隱的《風雨》?”這首太著名了,許一城自然知道。

沈默道:“《風雨》首句裏提到的‘寶劍篇’,正是這一首。”然後他把這《古劍篇》的來曆娓娓道來。

原來初唐時有一位將領叫郭震,字元振,是太原陽曲人。郭震文武全才,隻是仕途際遇坎坷。他有一次得幸被武則天召見,揮毫寫下此詩,命名為《古劍篇》,抒發自己壯誌未伸的情懷。武則天讀到此詩,大為激賞,當即命令抄寫數十本,分別贈送給學士李嶠、閻朝隱等人。而郭震也因為此詩而曝得大名,從此平步青雲,曆任涼州都督、安西大都護等職,遮護西域,立下大功,成為一代名將。後來他調回中樞,在唐玄宗奪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開元年間,郭震不知為何得罪了玄宗,險些被殺,後流放外地,抑鬱而死。

沈默道:“張說曾經評價郭震這個人的文風‘有逸氣,為世所重’。一個逸字,代表了他豪壯奔逸的風格。如果我記得不錯,《全唐詩》裏收了十多首他的詩呢,不過你們這些年輕人現在哪有心靜下來看,不知道也不奇怪……”

沈默絮絮叨叨地說著,可惜他後麵說的話許一城壓根沒聽進去。許一城此時兩眼發直,整個人變得有些傻傻的,仿佛突然被什麼東西魘住了似的。他連招呼也不打,木然離開,口中喃喃說錯了,錯了……走到位於院子角落裏最偏的一桌,一屁股坐下。

沈默覺得有些奇怪,不過也沒多想。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順利把新一任族長選出了,其他都可以放一放。許一城這麼退開,讓沈默反而鬆了一口氣。

很快,正屋裏一座瑞士自鳴鍾鐺鐺地發出聲音。藥慎行走到沈默身邊,問是否可以開席,沈默點點頭。於是司儀招呼,賓客們紛紛落座,壽典開始。

五脈的壽典跟尋常人家沒什麼不同。先是把五脈祖先的神主牌位請在神案之上,沈默親手點上香燭,燃放一掛紅衣鞭炮,然後率領五脈幾位家主拜祭。祭祀既了,沈默坐回到五德椅上,晚輩依次磕頭祝賀,賓客進獻賀禮。

等到這一套流程結束,所有人落座。司儀高聲喊道:“請神爐。”五脈人和其他賓客紛紛露出興奮神色,飯菜也不吃了,都抻著脖子朝神案那邊看。很快兩個五脈弟子從後頭轉出來,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個大木匣子。匣子是檀木製成,四角皆鑲嵌著蓮花銀邊,正中一把雙鶴交頸銅鎖。木匣子擱在沈默麵前,兩人退下。

沈默離開椅子,從懷裏掏出一把鑰匙,顫巍巍地把鎖打開,從匣子裏拿出一具香爐。爐子一拿出來,周圍賓客不由得發出一陣驚歎。

這香爐通體銅製,光澤幽邃,冥冥中透著一絲玄妙,一望便知是上古青銅。爐蓋是一座尖頂山峰形狀,其上鏤成蒲葉花紋,與爐身相接。爐身之上雕有海上仙山圖紋與飛禽走獸等物,再往下的爐座鑄成一條虯龍的樣子,龍軀蜿蜒,身帶祥雲,龍首昂揚向上,卻被一個須發皆長的力士推開。這力士一手製龍,一手托起爐蓋山峰,似有霸王舉鼎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