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在山中轉悠了不知多久,海蘭珠忍不住問道:“到底要找怎樣的風水啊?”她不大信這些東西,而且她認為許一城也不會相信。他說要依風水尋墓穴,總覺得挺古怪的。
許一城盯著羅盤:“嗬嗬,你有所不知。乾陵這個地方,可不同別的帝王陵寢。若不知其中奧妙,隻會深陷迷陣之中。”
海蘭珠見他說得鄭重其事,想起他說過乾陵的風水陰陽顛倒,忙問他到底有什麼奧妙。許一城腳下不停,一邊朝前繼續探索著,一邊娓娓道來,聲音回蕩在這深山幽林之間:“這得從乾陵的修建說起來了。唐高宗李治一直有一個夙願,就是死後能葬在長安。為了在長安附近找到一塊合適的吉壤,李治派了兩位風水大師,一位是他的舅父長孫無忌,一位是太史令李淳風。”
“寫《推背圖》的那個李淳風?”
“對,就是他。長孫無忌和李淳風兩人各自選擇了一個方向,從長安城出發,遍訪三秦。長孫無忌先找到一塊風水寶地,在龍眼處埋下一枚銅錢。緊接著,李淳風也找到一塊寶地,在龍眼處釘下一枚釘子。兩人一先一後回到朝廷,李治有點為難,就讓武則天挑。武則天決定親自去看看,結果發現兩人不約而同,選的都是梁山。而且在龍眼之處,李淳風釘下的釘子,正好穿過長孫無忌的銅錢中心。
“武則天很高興,回來告訴李治,梁山東隔烏水與九嵕山相望,西有漆水與婁敬山、歧山相連,確實是一個聚風涵水的絕佳龍脈之地。本來這事已經定了,可朝中有一個人站出來,對李治說萬萬不可。這人是誰呢?他是李淳風的老師袁天罡。當初唐太宗為了預知大唐國運,請袁天罡、李淳風兩人卜算。李淳風年少氣盛,一口氣向後算了兩千多年,袁天罡趕緊推了他的背一下,說你天機泄露太多,快去休息吧,李淳風這才停手。這本書因此得名,叫作《推背圖》。從《推背圖》以後,袁天罡對李淳風格外留心,知道自己這位學生不懂謙折之道,早晚會惹下大禍。
“退朝以後,袁天罡單獨麵見李治,說梁山不可為帝陵。李治很奇怪,問他為什麼。袁天罡說他曾為高祖李淵選擇陵址,也曾經探訪過梁山。他開始也覺得是一塊吉壤,可再細細一推究,發覺梁山風水有異。一是梁山的龍脈走向與高祖、太宗的帝陵相隔,有中斷之兆,反而盤結於周朝龍脈之末,此有改朝換代之憂;二是梁山北峰為頭,南邊雙峰為雙乳,呈現婦人之相,此陵利女子不利男子;三是烏、漆二水在山前合抱,水勢低流,看似合乎風水之術,但正午時分站在合抱之處,這裏恰好被雙峰的影子所遮擋,旺陰而不旺陽。總之,袁天罡說如果選擇這裏入葬,陰陽顛倒,恐怕李唐的帝統會被一個和周朝有關的女子中斷。
“李治聽了袁天罡的話,有些為難,因為這片地方是武則天選的,不好更改。他為人懦弱,最終還是決定梁山為帝陵,然後把宮裏所有名字帶‘周’字的女人都趕了出去,以為從此高枕無憂。後來李治死後,武則天將其安葬於梁山,沒過幾年,她謀奪皇位稱帝,國號果然就是一個‘周’字。”
海蘭珠聽得瞠目結舌,說原來乾陵背後還有這麼多故事。許一城撥開前方樹枝,把孔明燈稍微牽低一點,繼續道:“袁天罡說梁山是一個陰陽顛倒之局,利女主。武則天在修建梁山乾陵時,就暗藏機心,刻意安插親信,要把這個風水效力發揮到最大。所以這乾陵的風水,處處都和其他帝陵反著來的,主陰不主陽。墓門的設置,自然也有特別的講究。如果按照普通的風水理論去找墓門,不可能找得到。”
“那郭震劍上那幅地圖……”
“那條劍紋,必須得反著看才行。日本人如果不了解乾陵的秘密,按劍紋去找,嘿嘿,那是南轅北轍,待一年他們也找不到。”
海蘭珠這才明白為何許一城不走正道,原來是要踏入這個反風水局。她忽然很好奇:“這些事情,你怎麼會知道得這麼清楚?”許一城停下腳步,回過頭來,臉上露出一個難以形容的奇妙神情:“說出來你也許不信。我們許家先祖,跟武則天有很深的淵源。”
“哈?你別告訴我,你是武則天後人啊?”
“那倒沒有。我許家祖上叫許衡,是武則天的明堂侍衛,負責看管一尊玉佛至寶。後來明堂遭遇大火,那尊玉佛居然丟了。許衡被革職,他發誓要追回玉佛,以不負聖恩。許衡為了尋訪玉佛,苦學玉器鑒別,後來竟然成了一代大家。他的子孫和弟子演變到後世,逐漸形成了五脈。”
海蘭珠不知今晚第幾次目瞪口呆了,五脈的淵源,居然可以追溯到這麼遠。
許一城道:“不過這些都是傳說,未必是真的。五脈傳承至今,丟失了很多記錄。祖上的故事尚有許多空白,我正在設法補全,希望能有機會把那段曆史完全還原。”
海蘭珠還想問,忽然許一城一抬手,說等一下。他們兩個朝前看去,發現眼前出現一個荒坡。荒坡的坡度頗緩,兩側被傾斜的山體石壁擠壓,就好像是一座山壁被荒坡從中硬生生劈開一樣。坡上長著薄薄一層青草,附近沒有任何高大的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