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經營活絡,打破思維定勢(3)(2 / 3)

為了增強產品競爭能力,他們馬不停蹄地開發新產品,如宮廷式蚊帳、兒童印花蚊帳、空調蚊帳等,不同係列的蚊帳又有不同規格和型號,很好地適應了不同消費者的需要。

1991年7月,在廣州市紡織工業總公司的協調下,經營狀況不佳的廣州棉織廠被並入廣州蚊帳廠,組成荷花紡織裝飾實業公司。這一合並起到了優勢互補的作用。廣州蚊帳廠雖然有名優產品,經營有起色,但廠子老,設備舊,擠在鬧市旮旯裏,難以發展;而棉織廠雖然無拳頭產品,經營虧損,又要負擔上百退休工人,但擁有先進的進口織造設備和寬敞的廠房,發展潛力大。這種合理的兼並,使“荷花”公司的實力大大增強。兵強糧足的“荷花”公司在產品係列上再造優勢,他們以“荷花”名牌商標,生產寢飾係列產品,從蚊帳係列發展到床上成套用品,如高級多用套被、春秋被、床罩被套等。

世界上善於經營的企業,都十分重視利用各種大型的社會活動宣傳自己,促進產品的銷售。具有戰略頭腦的黃永新在“荷花”公司剛成立時就考慮著借助大型體育活動來提高企業的社會知名度。在1991年10月,“荷花”公司與廣東省體委簽訂協議,每年承擔廣東足協10多萬元的經費和部分獎金,廣東女足被命名為“廣東荷花女子足球隊”。

協議簽訂後不久,女子足球甲級聯賽就在廣東梅縣舉行,廣東荷花女子足球隊一路所向披靡,問鼎華夏巾幗,成為全國女子甲級隊聯賽冠軍。荷花女足譽滿神州,荷花公司和荷花係列產品也隨之名揚中華大地。

隨著強大的足球衝擊波,荷花係列產品很快占領了全國20多個省市的市場,並受到億萬消費者的一致好評。足球不僅極大地促進了產品銷售,而且使荷花公司的職工增強了自豪感、自覺性和進取心。一場“我是‘荷花’人,我與‘荷花’共存亡”的運動在全公司掀起,全廠上下,凝結成一股無堅不摧的力量,驅動著荷花公司這一列車在新世紀中飛奔。

市場經濟的變化無窮。眾多企業麵臨著“如何進入市場?怎樣占領市場?”等一係列的難題。這也是時刻牽繞在每一位經營者頭腦中必答的難題。尤其是市場疲軟、商品滯銷時期,經營者更期望能有妙策來引導企業走出低穀。而廣州蚊帳廠於困境中複生、興旺的事例告訴我們:隻要審時度勢,深人市場認真研究,采取積極的對策,創新進取,再困難的營銷環境也會一攻而破。

(二)高瞻遠矚謀略深遠

廣東商人堅信一切謀略,都必須順應時勢,合乎潮流。要具有高瞻遠矚的眼光,又需要有細致的分析,分析矛盾,尋找反差。把握了這些大趨勢,謀略運籌才有方向,才能主動。

變在人前,超前一步,不斷開發出市場需要的新產品,這是廣東企業能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處於領先位置的一個關鍵因素。

超前一步,要求具有極強的預測能力。這種預測能力,就是“高瞻遠矚”的經營謀略。它不需要企業預測十年之後的事情,隻要求預測到下一步的情況。所以超前一步,不管是對企業開發新產品,還是對企業轉產,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1989年初,和無數同鄉一樣,29歲的陶國光提著密碼箱踏上黃埔灘頭,他被封為廣東“太陽神”上海經營部經理,當時自我感覺並不太好。因為,當時上海人買滋補品,隻知道“人參蜂皇漿”,誰知道廣東的本土品牌“太陽神”。況且上海人具有根深蒂固的老大思想,對外地貨常持看不起態度。因此在上海如果一家家上門去找經銷商,不但不會見效,可能還會給人以“江湖騙子”的印象。於是開始幾天,陶國光並不急於一間一間叩開藥店經理室的大門,因為他知道,即使有l/10的經理能夠開恩,這“太陽神”也隻能被塞在貨架的角落裏。在商戰中,沒有規模與聲勢是無法產生經濟效益的。對“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的成功史很有研究的陶國光相信規模效益。

那麼如何更恰當、更見效地讓有些“固執”的上海人對“太陽神”認可呢?基於種種分析之後,他準備開始一家家跑商店,一塊塊看廣告牌;晚上,再找來一份份上海報刊琢磨,請來一批批上海醫藥界朋友聊天。終於,他發現了上海醫藥保健品行業的一個嚴重缺陷:信息控製不足!在已經納入市場經濟軌道的口服液市場,上海產品的廣告投入不會大於3%,盡管當時上海已經有“人參蜂皇漿”,但是上海報紙已經在批評“泥沙俱下的蜂皇漿大潮”了。這對於正在伺機進入上海市場的“太陽神”來說無疑是個絕佳的機會。陶國光發現:他和上海同行在營銷策略上所存在的傾斜線很有可能是成功的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