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粵商代表,代代皆有才人出(4)(1 / 3)

(二)收購華人置業,一戰成名

初戰告捷,劉鑾雄豪氣頓生。隨即盯上了華人置業。華人置業由兩大世家馮平山和李冠春1922年創立,是香港老牌資深企業,1968年上市,公司投資優質物業和證券,主要資產是位於中區的華人行。70年代中,華人置業以1.3億港元價格,將華人行售予李嘉誠,又收購另一家上市公司中華娛樂約五成股權,變為華人置業的附屬公司,中華娛樂擁有中區皇後大道中的娛樂行大廈。華人置業一直由馮、李兩大家族共同執掌,馮秉芬出任華人置業主席,李福樹則出任中華娛樂主席,彼此相安無事。但大鱷也有他的弱點,華人置業受人尊敬,也令人遠離,股票很少有人關注,交易很少,價格低迷。

1986年,突然傳出馮、李兩大家族後人不和的消息,上市公司也出現令人費解事件,在中華娛樂股東周年大會上,馮秉芬獲選兼任該公司主席,李福樹隻留任董事;3月21日在華人置業股東周年大會上,新一屆董事局突然出現重大變動,李福樹、李福慶,李福兆三兄弟為首的李氏家族成員全部被擠出局,取而代之的是董事局主席馮秉芬引入的家族成員,包括馮慶鏘、馮慶照,還有被譽為企業醫生的韋理。

這個韋理很了得,60年代就在英資公司任高管,最著名的是1975年獲彙豐邀請加入和記洋行董事局,大刀闊斧精簡人手,結束虧損業務,兩年內令和記洋行起死回生,又把和記洋行同黃埔船塢合並為和記黃埔,後來賣給長實李嘉誠。他深諳企業財務安排和組織策略,戰績卓著。

原來是李家先出問題,李福兆與家族成員出現不和,李福兆一怒之下聯合好友孔憲紹將所持華人置業股票賣給了韋理,韋理於是聯絡馮秉芬合組司馬高公司,以持有接近35%股權的大股東身份,迫使李氏家族成員出局。

李氏後人慌作一團,不想祖業毀於一旦,於是聯和新鴻基公司主席馮永祥合組巴仙拿公司,在3月23日提出以每股16港元現金全麵收購華人置業的建議,當時李家已擁有華人置業28.5%股權,還有其他持有2.8%股份的股東支持,他們的話事權接近31.3%股權。雙方持股量旗鼓相當,一度對峙。顯然,兩大家族的鬥爭毫無策略可言。

他們沒有想到,華人置業股價突然飆升到每股19.8元,再次打亂雙方陣腳,顯示還有第三者介入收購。

劉鑾雄就是那個得利的漁翁,也在扮演黃雀在後的角色。愛美高1986年4月11日宣布介入收購戰,提出以每股16.5元全麵收購華人置業。兩大家族毫無章法迎戰,隻有被動應戰,完全被牽著鼻子走。

1986年4月19日愛美高再次宣布將收購價提高到每股18港元,此時,重利之下,對手陣腳大亂,愛美高已取得李氏家族所持華人置業股份,馮秉芬胞弟也出讓其所持股份,這樣,劉鑾雄所持股份的總數已超過四成。

馮秉芬無力再籌資反擊,眼看大勢已去,隻好將所持華人置業股份賣給韋理。愛美高與韋理達成協定,共掌華人置業,韋理出任華置董事局主席,劉鑾雄以大股東身份出任董事總經理,劉鑾雄收購成功,“愛美高”入主“華人置業”。馮氏和李氏兩大家族先後被拚出局,將華人置業拱手相讓。

這一戰,完全奠定了劉鑾雄在江湖上的大鱷地位,也真正樹立了80年代“股壇狙擊手”的大號,劉氏從此坐擁至今已經84年曆史的華人置業,開始他在香港資本市場一往無前的征程,而華人置業在劉鑾雄馳騁資本市場的龐大格局中,始終是旗艦,也是重型航母,這是劉的代表作,也是劉最偏愛的成就。

之後,馮家陷入財務危機中,1986年9月康年銀行被港府接管,因為該銀行向馮氏集團的貸款已高達1.6億港元,馮家財務危機曝光,接著馮氏出售東亞銀行股份套現。之後,馮家宣布債務重組,在淺水灣的豪宅國堡也由債權銀行委托經紀出售套現。一家聲名顯赫的老牌華資財團自此退出江湖。

大浪淘沙,一代又一代江湖好漢退去,新一代江湖好手又出來,濤聲依舊,資本市場跌宕起伏的故事,有意思的人和事不斷湧現,讓旁觀者看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