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粵商代表,代代皆有才人出(5)(2 / 3)

特別是,他對家鄉建設和企業周邊環境建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如從1995年開始,他就給其生長所在地的豐岡、五一、河塱沙等三村男60、女55周歲以上的老人發放生活津貼,節日給三個村的老人、兒童發放慰問品至今;從1996年至今,對於所在地的裏水鎮所屬學校全部免費提供空調,有求必應;非典肆虐,誌高捐出68萬元以支持政府抗非典;投資600多萬元用於改善企業所在村的環境並讚助50萬元建敬老院;讚助廣東省懷集縣崗坪中學35萬用於修建教學大樓;在支持“十項民心工程”中,誌高又慷慨解囊捐款50萬元……據統計,李興浩用於公益事業的累計捐款達2000多萬元,並因此榮登胡潤版《2004中國大陸慈善家排行》第21位、2004福布斯中國大陸慈善榜第23位。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李興浩擔任誌高集團總裁,平時工作非常繁忙,但他還自告奮勇參與民主選舉,得以擔任豐岡村民小組組長,就是為了能夠通過自己的言行及資金讚助來提高村民的整體素質,改善村民生活,實現由給村民“輸血”轉變為給村民“造血”的目的。6年來,由於李興浩的不懈努力,豐岡村無論從環境改造還是村民的收入等各方麵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人均收入較任期前翻了三番,演繹了“大總裁”與“小村長”的傳奇故事。

(四)不遺餘力引進人才

李興浩認為,“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基於這種認識,誌高從1997年開始大量引進製冷博士、海外留學人員及高級製冷工程師。到目前為止,誌高擁有專門從事技術研究開發的工程師、本科以上的技術人員達1500餘人,公司除設有研發一部、研發二部、研發三部之外,還有專職的空調技術研究所、中日合資的智高電子研究所和科技電子公司等。在此基礎上,公司還專門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全國著名的高等學府聘請了50多位博士導師為“科技顧問團”,並與廣東工業大學聯合設立“誌高產學研基金”,與中國科學院廣東分院“南開誌高研究生院”,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合作開展遠程教育培訓。他們除了解決公司戰略發展的科技決策外,還承擔著利用大學的科技力量解決誌高的技術難題,相互合作,共同開發新產品,並為誌高科技隊伍輸送優秀的後備人才。

由誌高和科研隊伍自主研發的“語音空調”、“安全型壓敏電阻”等多項國家實用專利技術,為誌高贏得了“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和“CHC國家高新科技示範企業”等榮譽稱號。多年來,誌高空調在節能、健康、靜音技術等方麵屢有建樹,自主研發“365全節能技術”、“三重抗菌防護牆技術”、“管式高效等離子健康技術”、室內噪音僅23分貝的“超靜音技術”以及“中央空調管道機器人”等,這一項項研究均填補了國內空白。

(五)“勇敢”成為企業文化

誌高獨有的創業文化,深刻的貫徹了“勤奮、勇敢”的精神主旨。

李興浩例數了誌高有很多稱得上“勇敢”的例子,如在創業初就提出“學日本、趕日本、超日本”,當時招來很多人的嘲笑,說太大膽,但經過數年後,三菱公司的老總來到誌高,他為誌高題詞“空調學誌高”。而且,誌高的相關產品如“保鮮冷櫃”還可以返銷三菱,這充分說明誌高產品質量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度。在日常的管理中,誌高還有很多可以說得上“勇敢”的例子,如李興浩給公司20名管理精英發放“金卡”,一次最多可以支取100萬元;給退休幹部發放養老金,退休幹部可以得到10萬元到50萬元的獎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