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掌握選擇競爭重點的方法(1 / 1)

企業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和所提供產品、生產運作組織方式等自身條件的特點,可將競爭重點放在不同方麵。

成本。成本一直是個十分重要的競爭力要素,甚至在有些行業,總存在一部分市場需求以低價格作為購物的首選標準,在具有這類特征的市場上要取得競爭優勢,企業必須以盡可能低的成本製造產品。但是,並不是企業這樣做了就能獲利,就能成功。因為,直接以成本為基礎定價銷售的行業,一般都是家用消費品製造業。由於這種商品市場需求量大,許多企業在潛在的巨額利潤誘惑下,盲目進入並擴大生產能力,形成供大於求的局麵。在這樣的情況下,競爭的結果是非常殘酷的,失敗率很高。最後隻有少數幾家大企業能左右市場,由他們確定一個市場價格。在我國發生的家電行業價格大戰,最能說明這個現象。

質量。質量對於企業的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質量可以分為產品質量與生產過程質量,質量是對於消費者的一個相對概念。設計產品質量時,質量標準取決於該產品麵對的消費者。顯然,設計一輛兒童雙輪自行車與設計一輛高級賽車的質量標準是大不一樣的。因此,確定產品的質量標準隻能參照用戶的需求。過度提高產品質量標準,超出用戶需求的檔次和範圍是很大的浪費。反之,質量標準低於用戶需求,則會失去顧客。生產過程的質量就是指運用全麵質量管理的手段保證產品質量。生產過程的質量無論對哪種市場都是重要的,不管是童車市場還是賽車市場,不同的顧客需要的都是沒有缺陷的自行車。

交貨速度。交貨速度是參與市場競爭的又一個重要參數。交貨迅速無論對於供應方還是購買者都是有利的。交貨快意味著組織生產快、生產周期短,這對於減少庫存和流動資金十分重要,也為加快資金周轉創造了條件。企業良好的交貨信譽還可以使企業適當提高產品價格。

製造柔性。從戰略眼光看,製造柔性是企業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產品的能力。柔性也是衡量企業從製造舊產品的生產線快速轉換到新產品生產線的能力。消費個性化、需求多樣化是當今社會生活的特征,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才能與這一特征相匹配。因此增強製造柔性已成為企業重要的競爭手段。

通常認為企業難以在四個方麵同時努力。因此需求判斷哪個因素對提高競爭力是重要的,集中企業的主要資源重點突破。此外,還認為在四個目標之間存在衝突,如果要提高供貨速度,就難以提高製造柔性,而低成本戰略也往往與高柔性、快速交貨的要求相矛盾。這樣就產生了多目標平衡問題。當然,最好是在四個目標上都得到提高。

與傳統的運作管理思想相比,運作戰略提出了兩個重要觀點。

其一,強調了對企業競爭力的保障,通過對四個目標優先級別的決策,實現生產係統的競爭優勢,或成本優勢,或質量優勢,或交貨優勢,或性能優勢,也可能是綜合優勢。而傳統方法一般以成本和效率為中心,強調係統的高產出和規模經濟。

其二,運作戰略強調係統要素在係統結構框架下的協調性,而傳統方法由於過分強調效率和新技術的運用,往往使係統要素組合失調,不能得到係統的最高效率。

總之,運作戰略認為生產係統是企業的競爭之本,隻有具備了生產係統的競爭優勢才能贏得產品的優勢,才會有企業的優勢,因此運作戰略理論是以競爭及其優勢的獲取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