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望明(2 / 2)

正道聯盟,蜀山終鎮得魔劍於妖塔之間之事傳遍天下。一時之間,慕名而來蜀山者,多不勝數。蜀山得如此活水之源,也是蒸蒸日上,又達鼎盛,成了正道必不可缺的旗幟。反觀魔教,百年來倒是收斂了不少。“正道全力施為,魔道安分守己,望明揚名天下,天下安定百年,這些與我常碧何幹?一襲白衣,一柄鐵劍,一卷仙訣,我這掃塔弟子又能再奢求何物?如今也隻能依靠這一把掃帚立足仙山了。想我十二歲時與邙修慕名來此,本想著一心修仙悟道,學得一身本領,日後也好除惡揚善,怎想才入仙境就被差於此地掃塔。掃塔,掃塔,一掃便是三年之久。邙修倒好,被收於衍邢長老門下,日日修煉,如今我倆可相差甚遠了。”望明仙山有三宮兩峰,一峰便是適才入穀的南峰,另一峰,就是萬鋒窟所在的北峰。南北兩峰之間,則是羲和,未央,望明三處天宮。

此刻,北峰一座塔下,梧桐瑟瑟,枯葉隨風而落。一白衣少年自哀自歎。原本是想來望明仙山學一身本領的,如今確是在這兒掃塔,想來也著實可歎。白衣少年似乎是越想越惱,所幸將手中掃帚朝身旁一丟,翻身一躍,落在塔旁梧桐樹梢上。從懷中摸出一張殘頁,誦讀起來。

“致虛極,守靜篤。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讀至此處,少年便停了下來,若有所思。

“常碧師弟如此勤奮令師兄汗顏,可是此句有疑?‘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出自《千箴感應篇》中,譯為,如果有人動了惡念,有為天理做了惡事。不過依我之見,常碧師弟日後定不會做什麼有違天理之事,倒也無需將這句箴言放在心上。”

人未到,聲先至。話入人耳,一陣清風才將一人送至梧桐樹下。梧桐舒適那個被喚作常碧的少年見狀,連忙躍下樹來,躬身道:“滄濟師兄。”常碧身前之人,青衫加身,麵貌清秀,略顯病態,眼中卻閃爍著犀利如鋒的光芒。令人生畏。

“常碧師弟雖在此處掃塔卻如此用功修道,令師兄我汗顏之至啊!”這青衫青年也是謙遜之人,與人交談,使人如沐春風。“大師兄誇獎了,我來蜀山修煉方為初衷,又怎會遺忘?適才那句不是有疑,而是仙書殘破啊。隻是這望明塔附近魔氣太重,今日大師兄前來,不隻是誇獎常碧吧。”

滄濟笑道:“師尊召你回羲和宮。”

“哦?”常碧聞言一驚,自己在此掃塔,還會有出頭之日?“善胤宮主與師尊立了約,三日後彙泉澗處二宮小比。屆時兩宮弟子必要到場參比助威,自是少不了你的。

“我天資平常,修為滯留不前,參戰自然是妄談,不過,助威還是行的。”常碧苦笑道。現如今《犁天鑒》方煉至三重,諸位師兄五重已成,又怎會有他用武之地。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次小比,旨在提新。正要選拔兩峰三代弟子間嶄頭露角之人,你正是要參加的。”滄濟知其心中有怨,解釋道。

“哦?不知邙修是否參加此次比試?”

“邙修在此之列,十五六歲的年齡,九劫《湮鋒卷》已過四劫。實屬奇才!”滄濟讚道。

聞言常碧不免心中一驚,過四劫豈不是踏至五重?自己果真與其現已天差地遠了。

“想當年是我接引你二人到此,那時你們兩人在我眼中不過是兩個楞頭青,如今倒也成長如斯了。

說完,滄濟自袍袖中拿出一卷仙訣遞於常碧。此乃《星辰步》,與人敵對作戰,不敵便退。不過也可將這視作遊戰身法,與敵遊鬥。這可作你此次小比的底牌。”

常碧忙道:“不妥,不妥,借外力而勝人,不符合武德。”話雖如此,常碧手卻伸了出去,拿了《星辰步》。常碧一入蜀山便在此掃塔,武技,功法全無,又怎不奢求。如今滄濟送他一卷,不收那就顯得虛偽,矯情了。

“來我望明仙山,便是我望明弟子,隻要你是我羲和宮弟子,便是我滄濟兄弟!”滄濟拍拍常碧左肩,笑道。

叮囑之後,滄濟召出佩劍。在空中勾勒道道仙符,口中念道:“朗朗乾坤,浩浩闊土,平沙無垠,石破天驚!”平沙劍身疾漲,待其劍身漲至五指餘寬才止。“常碧師弟師兄我載你一程。”

常碧聞言微微笑道:“師兄先行。”說完也是騰空而起,仙訣一引,召得佩劍出鞘。斷喝一聲:“行!”兩指寬的劍身,常碧穩立其上,直視滄濟。

“我倒是小瞧你了,三年之久,進步不小。早知如此又何必浪費力氣,將平沙劍放大。”滄濟喜道。

“常碧雖不是天資超凡之輩,但絕非庸人,這隻是禦劍小成罷了。諸位師兄所修習的高深劍訣都有所成就,常碧若是連這些最基本的都做不好豈不是弱了我羲和天宮的名頭。”

“常碧師弟無需自謙,既然如此,你我二人還是早些前去,宮中弟子此時都在羲和大殿,就差我們了!”兩人相視大笑一聲,疾飛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