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對“醫跑跑”的辯證思考(1 / 2)

上海寶鋼醫院8月24日晚9時45分左右突發火災,朱先生當時正在手術室接受截肢手術,正在手術室的6名醫護人員自顧逃生,卻留下了病人,病人正處於全身麻醉過程中,由於煙熏窒息致死。事發後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網上稱6名逃生的醫護人員為“醫跑跑”,給予了道德上的無情鞭韃。其實,道德良知嚴重缺失在某些人身上並不鮮見的今天,我們也不妨拷問一下內心靈魂,那時那景,自己會不會是“醫跑跑”?且不論“醫跑跑”是非對錯,但也應從事件中有所警示和發現。

救死扶傷和個人安危孰輕重?——職業道德不可跑。寶鋼醫院事件之所以讓媒體和民眾憤慨,是作為救死扶傷的醫生,竟然棄病人生死於不顧自顧逃生,嚴重背離醫德和良知。人們所不恥的不僅僅是醫德淪喪,更擔憂的是現實社會道德底線的崩潰。正如媒體所言,“如果白衣天使都淪為魔鬼,那麼整個社會隻會與良知絕緣。”我們知道,“泰坦尼克號”沉沒後,生存下來的幾乎是老人、小孩子或婦女,而青壯年幾乎全部沉入海底。被譽為“最美白衣天使”的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醫生丁欣,跪在滾燙的柏油路麵上,對嘴中還在冒血的車禍傷員進行人工呼吸,這一幕被路麵監控記錄了下來。救死扶傷、尊老護弱曆來是道德良俗,武文斌縱身一躍,紀曉飛的勇鬥歹徒,徐洪剛的血染車廂……都詮釋了舍個人安危,行見義勇為的道德風範。

我們不提倡無謂的犧牲,但在關係人民利益的生死關頭,個人安危應置之度外,挺身而出是公民的職業道德所在。無論我們是何種身份,如果職業道德隨物欲橫流之風飄逝而蕩然無存,或係於維護一己私利的狹隘空間,這個民族的前景是令人憂慮的。“醫跑跑”事件也許會啟示我們,職業道德是彰顯人生追求的價值底蘊,往往在經受各種考驗中更加高潔;職業道德是支撐愛崗敬業的政治脊梁,往往在克服艱難困苦中更為可貴;職業道德是詮釋博愛奉獻的精神名片,往往在身體力行實踐中更為閃耀。

集體智慧和自由主義孰可貴?——組織觀念不可跑。“醫跑跑”事件還讓我們思考這樣一些問題,為什麼當事的6名醫護人員不能齊心協力地把病人轉移而是四散逃命?為什麼沒發現主治醫生臨危處置的擔當之舉而是疲於自保?為什麼看不到其他醫護人員挺身而出積極救護而是溜之大吉?不難看出組織觀念的缺失,集體力量的渙散,雖然無意指責事件中6名醫護人員就是自由散漫的代表,但至少是不能有效團結形成合力的。

在這6名醫護人員當中包括醫生、護士、麻醉師,至少是當時組成的一個醫療班子,主治醫生理所當然應成核心。6名活生生的專業的醫護人員麵對全身麻醉同樣麵臨安危的車禍病人,如果無所作為是令人震驚的,在最掌握病情、最熟悉醫院通道、最了解病床結構等等的情況下,也最有理由最有智慧最有能力救治術中病人,這恐怕也是難辭其咎的一個原因所在。可以說,每個人都身處集體之內、組織之中,行政架構、黨委支部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基礎,作為社會一分子,更應有很強的集體意識和組織觀念,才能保持凝聚力執行力,否則就會成為一盤散沙。需要指出的是,隨著東西方思想文化日益交融,意識形態之爭更為突出尖銳,主張人權、強調個性成為不少人的價值選擇,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呈現泛濫趨勢,職場中“信老鄉不信領導,信關係不信組織”之風在不少人當中有根深蒂固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