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修正心態感悟幸福(3 / 3)

太多時候,我們會被世上的名利、金錢、物質所迷惑,隻想通通將其占為己有,於是心中就充滿了苦惱、矛盾、憂愁,其實隻要你能試著放棄一些欲望,你就能活得更灑脫、快樂。

5對失敗不要過多憂慮

人生的光榮不在永不失敗,而在於屢倒屢起。

——拿破侖

一些企業高層領導終日憂心忡忡,擔心事業遭遇失敗,其中一些人更在遭遇挫折後,一蹶不振,對自己失去信心。失敗真的那麼難以麵對嗎?

失敗不外乎主客觀兩個原因。有的失敗是由於我們自身知識水平和能力所限。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你自身的加倍努力,再做衝擊。上官雲珠是我國著名的電影演員。她原本是一家照相館的女職員,因為長得漂亮,國華公司聘請她擔綱一部影片的重要角色,還把她的彩照登上畫報,準備捧紅她。不料她第一天拍戲就砸了鍋,站在鏡頭前她渾身發抖,緊張得一句台詞也說不出。導演耐心地連試了三次,她都發抖,隻得作罷。第一次明星夢破滅,上官雲珠不甘心失敗,又托人介紹到藝華公司,爭取到一個角色。當正式在水銀燈下拍攝時,她那個臨場緊張發抖的毛病又犯了,第二次又失敗了。麵對兩次失敗,上官雲珠沒有放棄夢想,而是認真分析出這是由於自己缺乏表演基本功,心虛膽怯造成的。於是她進入業餘劇團,在舞台演出中磨練基本功,積累經驗,準備東山再起,並到上海戲劇學校、新華公司演員培訓班學習。1941年,上官雲珠參加《玫瑰飄零》影片的拍攝,一舉成名。

英國詩人波普說:“並非每一個災難都是禍。早臨的逆境常是幸福。經過克服的困難,不僅給了我們教訓,並且對我們未來的奮鬥有所激勵。”美國作家愛默生說:“每一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都帶著同樣或較大的有利的種子。”如果上官雲珠沒有經受失敗,“順利”地第一次拍攝就通過了,而其實她的演員基本功很差,那麼,她就可能隻能做一個曇花一現的“明星”,不會有後來真正的輝煌了。

如果失敗是客觀條件暫時不具備造成的。那麼,需要耐心等待時機的成熟,既不能輕易放棄目標又不能莽撞行事。也有主客觀條件都不成熟造成了失敗,這就需要從兩方麵總結教訓,以利再戰。

在劉邦和項羽的楚漢之爭中,劉邦在軍事上一直處於劣勢,他直接指揮的幾次大戰幾乎都失敗了,而且敗得相當慘。他身負重傷12處,有好幾次差點兒做了俘虜。但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他都不氣餒。公元前202年,劉邦終於有實力與項羽在垓下大決戰。項羽兵疲糧盡,麵對自己心愛的美人和駿馬,悲痛欲絕,然後率八百騎突圍而出。項羽雖衝出了重圍,卻忍受不了失敗的恥辱,感到無顏見江東父老,最後拔劍於烏江自刎。

劉邦和項羽在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都是封建王權的爭奪者。但曆史最終把勝利給了劉邦而不是項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劉邦正確地對待了失敗,真正是“屢敗屢戰”,不以失敗為恥,也不因失敗而畏縮不前。而項羽在其軍事生涯中,幾乎是所向披靡,也許正是因為缺少了失敗的磨練,所以垓下一敗,項羽便很難經受住打擊。當時接應他的烏江亭長把船劃向岸邊,對項羽說:“江東雖小,麵積也有方圓幾百裏,照樣可以稱王,請大王火速過江。”項羽卻被這場慘敗搞得心灰意冷,又羞又惱,放棄了卷土重來的可能。

看《霸王別姬》,你可能會為項羽的“末路英雄氣概”而喝彩,但從成功學的角度來講,項羽不過是一個被失敗打敗了的怯懦者。普希金說:“大石攔路,勇者視為前進的階梯,弱者視為前進之障礙。”在項羽勇敢的外表下,有的隻是一顆經不起挫折的脆弱的心。

所以我們就該知道,失敗並沒有什麼可怕的,實際上世上沒有永遠的成功者,惟有從失敗中爬起來,才有戰勝失敗、獲得成功的可能。真正的智者從來就不懼怕失敗,而是善於在煩惱中找尋智慧,從憂患中激發出生存的力量,他們不會讓失敗的憂慮動搖自己的信心。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失敗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失敗不僅能成為走向成功的強大動力,能增強人的信心,而且還能教會人重新估計自己的目標,改進進攻的方式。在生活中,我們一旦經曆了失敗,應當迅速從憤怒和沮喪中清醒過來,把這次失敗視為一次學習經驗的機會,通過失敗來重新估計自己。

著名籃球運動員邁克爾·喬丹說:“我從來不去預料結果,因為每當你考慮結果,你總會想到一個糟糕的結局。無論我陷入何種處境,我都會想,自己一定能成功——而不去想如果失敗了會怎樣。有些人一想到會有一個糟糕的結局,便會憂慮得渾身發冷,也許他們是害怕麵子上下不來,或者遭人奚落。我認為,如果我想在一生中有所成就,就必須積極進取。我必須主動出擊,我相信,畏畏縮縮是成不了什麼大器的。”

看來可怕的並不是失敗本身,而是這種失敗的心態。如果你仍在因失敗而憂慮的話,那麼不妨試試下麵這個方法,它可以幫你解除這種憂慮:

你常常向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可能遇到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麼?這種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你必須接受這個結果的話,就準備接受它,最後鎮定地想辦法改善最壞的情況。

曾有一個企業家工作不順利,所以他非常焦慮,但是一段時間後,他問自己:“最壞又能怎麼樣?我會死嗎?當然不會,至多也就是負債累累,公司倒閉而已,我還可以活著,還有機會東山再起。”於是他的憂慮減輕了,他以輕鬆的心態工作,半年後他的公司扭虧為盈了。

因此,設想自己處在最糟糕的境地又能怎麼樣,你會發現,一切不過如此而已。

能成就大事的人,都善長分解憂慮、放鬆心情,他們也有豁達的心胸和開朗的性格,即使遭遇巨大的失敗,他們也會笑著站起來說:“這沒什麼大不了的,我還可以重頭再來!”

6你所擁有的就是最好的生活

有一隻久居河邊的青蛙,對自己的走路方式極為不滿,四條腿用力,一蹦一跳的,難看死了。看那些人,兩腿直立行走,又高級又瀟灑,要能像人那樣走路該有多幸福啊!

青蛙於是不停地到河邊寺廟中去拜佛許願,盼望有朝一日能像人一樣走路。一年又一年,青蛙的誠意終於打動了神靈,青蛙實現了它的宏偉願望。

青蛙驕傲地站了起來,邁開兩條長腿(原先的後腿),大步流星地走了起來,可是它莫明其妙地離河邊越來越遠,怎麼也走不回水邊去,因此也無法再捕捉到食物,青蛙饑渴難當,終於死掉了。

原來,青蛙站起來走路後,它的眼睛卻隻能望見後麵,腿往前走,眼往後看,這樣的怪物自然無法生存。

生活中也有很多這類青蛙式的人物,總覺得自己的一切不夠好,其實每個人都有最適合自己的生活,不要總認為別人比你更富有或者更幸福,否則就是在自尋煩惱。

美國梭羅博物館曾在互聯網上搞了一次測試,題目是:你認為亨利·梭羅的一生很糟糕嗎?共有467432人參加了測試,結果是這樣的:923%的人點擊了“否”,56%的人點擊了“是”,21%的人點擊了“不清楚”。

這一結果大大出乎主辦者的預料。大家都知道,梭羅畢業於哈佛大學,他沒有像他的同學那樣,去經商發財或走向政界成為明星,而是選擇了去瓦爾登湖。他在那兒搭起小木屋,開荒種地,寫作看書,過著原始而簡樸的生活。他在世44年,沒有女人愛他,沒有出版商賞識他,直到他得肺病死去。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世界上竟有那麼多人認為他的生活並不糟糕。難道這些點擊者的生活還不如當時的梭羅嗎?顯然不是,因為從點擊者選擇的國籍來看,他們大多來自西歐及北美。這些地方的窮人,也遠比當時的梭羅富裕,那麼,是什麼使他們羨慕起梭羅呢?

為了搞清原因,梭羅博物館在網上首先訪問了一位商人,商人回答說:“我從小就喜歡印象派大師們的繪畫,我的願望就是做一位畫家,可是為了掙錢,我卻成了畫商,現在我天天都有一種走錯路的感覺。梭羅不一樣,他喜愛大自然,就義無反顧地走向了大自然,他應該是幸福的。”

接著他們又訪問了一位作家,作家說:“我天生喜歡寫作,現在成了作家,我非常滿意;梭羅也是這樣,所以他的生活不會太糟糕。”

後來他們又訪問了其他一些人,比如銀行經理、飯店廚師以及牧師、學生和政府職員等,其中一個人是這樣留言的:“別說梭羅的生活,就是凡·高的生活,也比我現在的生活值得羨慕,因為他們沒有違背上帝的意旨,他們都活在自己該活的領域,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他們是自己真正的主宰。而我卻為了過上某種更富裕的生活,在煩躁和不情願中日複一日地忙碌。”

的確,一種生活,隻要適合自己,隻要有自己喜歡的內容,就是最好的生活,何必踏破鐵鞋去尋找那些離你十萬八千裏的、遙不可及的生活目標呢?

如果你認為隻有擁有很多很多的錢、有很大很大的名氣,你才能夠快樂的話,你怕是很難快樂起來了,因為暴富的機遇和條件實在難求,而人生中的巨獎如諾貝爾獎、奧斯卡獎我們大都得不到。反而人生中尋常的賞心樂事如一聲讚美,一個輕吻,親友圍坐,一席盛宴,明月當空,落日紅霞,都是我們可以享受到的。不要因為得不到人生的巨獎而煩惱,要享受人生中可愛的小事。這種小事多得很,人人都可以從中享受到快樂。

一個人無論高低貴賤、貧富美醜,最難能可貴的是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追求的是什麼,正確地做出自己的選擇,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而不為世俗的觀念所困惑。生活中,你應該清楚什麼東西適合你,你適合做什麼。如果你是一隻雞,你就從土裏刨食找樂趣,如果你總是羨慕蒼鷹在天空翱翔,就會連自己的那點樂趣也沒有了。

一個叫黃美廉的女子,從小就患了腦性麻痹症,四肢和身體都失去平衡感,手足會時常亂動,口中念叨著模糊不清的詞語,模樣十分怪異。在常人看來,像黃美廉這樣的人已經失去了語言表達能力和正常生活條件,更別談什麼前途與幸福了。但黃美廉硬是靠她頑強的意誌,考上了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並獲得了藝術博士學位。她靠手中的畫筆,還有很好的聽力,抒發著自己的情感。

在一次演講會上,一個中學生竟然這樣提問:“黃博士,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在場的人都責怪這個學生不敬,但黃美廉卻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寫下了這麼幾行字:“一、我可愛;二、我的腿很長很美;三、爸爸媽媽很愛我;四、我會畫畫,我會定稿;五、我有一隻可愛的貓;六……”最後,她以一句話作結論:“我隻看我所有的,忘記我所沒有的!”

這是一種多麼樂觀的人生態度啊!要想獲得幸福,就必須要接受和肯定自己,“接受”自己才能勇敢麵對現實;肯定自己才能盡力發揮自己的優勢。

相比黃美廉,大多高層領導實在幸福多了,有身份、有地位、有健康,那麼,對自己的生活你還有什麼不滿的呢?

現代人把幸福都量化為了名車、豪宅等物質的東西,而人的物質欲望是永遠也無法滿足的。其實要獲得幸福很簡單,你隻要認真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發出的聲音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