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像建造溝圳,引水灌溉,豐收是必然的事。有人說,要讓孩子有魚吃,就得教他怎麼用釣竿,而不是釣魚給他吃,我覺得這的確是妙招。我非常重視孩子的閱讀興趣,所以在他們還是幼童時,就每天念一兩段兒童讀物給他們聽。溫馨的故事,能啟迪孩子友愛和同理心;科學的知識和報導,帶給他們好奇與遐想;寓言故事,趣味中蘊含深邃的啟發;曆史人物和事跡,給孩子帶來憧憬。從父母念書給孩子聽,到孩子主動閱讀;從大人買讀物,到帶孩子上書店選購書本。孩子閱讀漸漸廣泛,知識增加,文字表達漸有進步,從而能思考、討論和判斷。聆聽他們天真的童語和想象,為人父母者既安慰又喜悅,因為他們也帶給我們不少新知。透過孩童的眼睛和思考,純真敏銳的看這個世界,無論是自然科學或曆史故事,常令我們耳目一新,快樂無比。童年的閱讀習慣一旦培養起來,往後就能主動閱讀,主動學習。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要注意以下幾點:
1、找好書念給孩子聽。對兒童而言,好書就是立意正確,適合他們的程度,無論是科學、童話、遊記、曆史故事等等,都值得念。念給孩子聽,才能引發他對閱讀的興趣。
2、要念得自然,並共同欣賞內容,切忌拿它來考試。閱讀要著重在欣賞,這才能引發興趣和討論,打開他天真好奇的求知性情。請注意!如果你念完之後就"考試",要看看他記得多少,孩子反而會因為懼怕挫敗,而產生逃避行為。許多孩子不再喜歡閱讀,實肇因於此。
3、主動聆聽。孩子主動閱讀時,自然會念給你分享。這時你要聆聽,詢問你不清楚的地方,表示你對它的興趣,這就是最好的鼓勵。不過,每天你還是要繼續念書給孩子聽,最好是在睡覺前念一段有趣、溫馨、記實的好文章。這能使孩子閱讀興趣更濃,增進其語文表達能力,並建立親子的親密關係。
4、帶孩子到書店挑選讀物要有耐性。
要有充裕的時間讓孩子翻閱,並和他討論、決定買哪些書。父母挑選,避免孩子看到暴力、色情或觀念混淆的書籍。購書時也可以把漫畫書列入采購範圍,不過數量不宜太多,更要注意品質。讀書習慣需要透過氣氛和身教來培養,父母有興致閱讀,孩子自然會閱讀。親子之間分享閱讀的樂趣,比催促孩子閱讀要有效果。另外為了保證資訊常新,家裏需要一份合乎孩子閱讀的報紙或雜誌。將學習技巧自然輕鬆的融入家常中。兒童應該盡早學會有效學習的方法。隻要有適當的技巧,兒童可以改善其學習能力,對於未來的心智發展,有關鍵性的影響。有效幫助兒童學習的技巧如下:
1、在閱讀時要先看全景,再讀細節。
2、要重視慢讀和細讀。
3、透過辨別、分類和思考的步驟,構成理解和係統觀念。
4、學會記憶的技巧。
兒童在閱讀時,容易立刻埋首其中,讀了起來,這樣很像書蟲在蛀書,效果並不好。應該先瀏覽一遍或略讀小標題及插圖等,然後再進行細讀,這能增加了解和記憶。粗看一遍,再行細讀,是閱讀的第一個技巧。有些孩子,學期一開始,領到新書後,即刻從頭瀏覽一遍;每讀一課,乃至背書,都采取先粗看再細嚼慢咽的方式,他們的成績表現都比較傑出。父母應該指導孩子把課文或文章讀出來,默讀或朗誦均可。要讀得細,看得清楚,邊讀邊想:了解它、欣賞它。如有疑難,立刻重讀和思索,直到了解為止。這時孩子閱讀的專注和興趣,自然可以表現出來。所以,你要選擇兒童能看得懂的讀物,超過孩子能理解的東西,隻能死記一些,不能造成領會和活用。觀察事物,閱讀文章和資料,或學習課程中的各個單元,皆要透過孩子的腦力自行辨別、分類和歸納。父母要跟孩子討論,透過你的歸納能力,協助孩子建立歸納的習慣。例如讀一篇文章或課文,父母宜先示範,說出它的條理、主要的觀念和內容,再和孩子討論和補充。慢慢的,孩子也學會自行歸納、思考和理解的方法。有些父母親,把教導子女閱讀和觀察的技巧,安排成閑話家常,在自然輕鬆的狀況下進行,孩子從而得到的啟發,並感覺受用,這是令人激賞的方法。幫助兒童記憶,可以用重複提醒的方式,加強他記憶庫中的資料。我們發現記憶活用的觀念,有助於孩子記憶更多東西。腦子裏空空的孩子,類化能力比較差、記憶能力也比較差。最常用來加強記憶的方法包括:有趣的聯想、熟記關鍵詞和透過圖像加深記憶。幫助孩子學會有效學習,等於教給他釣魚的技巧,他終身有魚吃,就會像滾雪球一樣,發展出更多屬於自己的學習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