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走規範化之路(1)(2 / 3)

術攻關和產品研究的部門,實際上其中大部分研究部門是從事市場研究的。它們不僅研究調查本企業產品的市場情況,而且對相關產品的市場信息也作廣泛的分析,以便從中總結和提煉出對總經理有用的信息,更好地辨識本企業的發展方向,實行科學的目標管理。

目標任務分解的程序化。前述豐田傳票卡就是一種任務分解的程序化,美國企業目標任務的分解也很先進。最有名的便是所謂矩陣式管理法。在傳統的企業組織機構中,一般都按照不同的職能,如生產、財務、銷售、工程等環節來設置部門,這稱之為“一維式組織”。它具有專業分工和加強縱向聯係的優點,但橫向聯係關係不強,往往容易助長本位主義,造成人力和時間在單位阻滯上的浪費。新的矩陣式管理改變了這種狀況。它按照目標任務,把管理部門分為兩種,一種是傳統的職能部門,另一種是為完成任務,由各職能部門派人聯合組成的專門小組。每一個小組由一個業務經理負責,全體向總經理負責。任務完成後,各小組人員返回原來的各個職能部門。在執行目標任務中,這種管理方式能把原有的垂直領導和橫向的協作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循環的矩陣反饋程序,從而能保證目標任務的按質、按量和按時完成。

以上可見,企業製度發展到現在;程序化已成為其主要特征之一,作為一名高級經理你應努力實現企業的程序化管理。

提倡作業管理在產品競爭日益升級的今天,眾多的企業把越來越多的力量集中到了產品的開發與銷售上,某種程度上對作業管理有所忽視。作業管理最早提出的是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的美國工程師泰羅。

F-W首倡科學管理運動,他將科學定量分析方法引入生產與作業管理中,他給管理下的定義是“確切了解你希望員工幹些什麼,然後設法使他們用最好、最節約的方法完成它”。為製定科學的作業程序標準,泰羅首創時間研究方法,並進一步將操作方法的研究運用到工具的設計和改進中去,以便提高總體效率,生產作業管理逐漸擺脫了經驗管理的束縛,開始成為一門科學,爾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從福特的流水線生產方式,到全麵質量管理體係,直至20世紀70年代的物料需求計劃及豐田的JIT零庫存管理,這一係列的發展曆程反映了企業對作業管理的創新與運用。

隨著現代生產方式的普及,老的作業管理方式已經不能適用,以至作業管理漸漸為人們所忽視,人們開始把眼光聚焦在具體的有形的產品上,作業管理的思想未被充分運用。但是,具體產品的較量最終還要集中到質量、成本、交貨期和新產品開發速度這四個方麵,而這四個方麵無不取決於生產與作業管理的方式與效率。

現代生產與作業管理的發展要求更廣義地定義生產與作業的概念。生產的定義,是以利用資源和工具創造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作業的定義,是指人們加工勞動對象或處理業務的操作活動。伴隨著20世界60年代興起的追求高市場份額和向世界市場大舉擴張的潮流,市場營銷和理財一度取代了製造業的主導地位。然而,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世界市場的飽和,隨著現代製造技術和現代生產與作業管理方式的不斷創新,製造業再度成為一種令人生畏的競爭武器,製造業複興了。與此相應,生產與作業管理也再度成為公司管理的關鍵領域。現代生產與作業管理的基本問題始終是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縮短交貨期。美國著名的質量管理權威朱蘭。

J.M說“質量就是適用性”,就是產品或服務滿足顧客要求的程度,它具體體現在性能、附加功能、可靠性、一致性、耐久性、維護性、美學性、感覺性。從生產與作業管理的角度看,產品質量的穩定主要取決於生產與作業過程的穩定。產品生產成本,按照功能分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

傳統的作業管理把降低成本的重點放在節約原材料上,其理由是原材料在單位產品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現代作業管理則把重點放在提高生產能力的利用率、精簡人員和壓縮庫存占用上。在現代市場競爭中,交貨期、質量和價格這三個因素是訂貨成本的決定因素。企業即使能夠以顧客希望的價格,但如果不能按顧客所希望的交貨期提供他們所希望的產品,那麼顧客就不會向企業訂這種產品。在許多情況下,交貨期是比價格更重要的決定條件,縮短交基本問題現代生產與作業管理的基本問題始終是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縮短交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