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牆在清乾隆第二次大修複以來的二百年裏,有過光緒年間的水患,發生過連綿的戰事。1911年辛亥革命,新軍協統張鳳翔攻占西安,清兵龜縮抵抗,北城樓火藥庫中彈燃燒。1926年春,北洋軍閥吳佩浮的走狗劉鎮華,率“鎮嵩軍”十二萬人馬由河南入陝,攻打控製西安城的不足三萬人的李虎丞、楊虎城國民軍,四十萬人被圍孤城達八個月之久,馮玉祥奉命援陝,解了西安之圍。這次戰事,南城門失去了箭樓。抗日戰爭時期,為市民防空疏散方便,在城牆上挖了上千個洞穴,開通了幾處新城門。中山門、玉祥門、勿幕門,成了上個世紀曆史事件的見證。胡宗南修造城防工事,使城牆遭受了一場劫難。
解放後,大躍進刮起拆城風,文化革命有過搶占風,成百上千的垛牆、敵台、墩樓、角樓和城磚被拆。據統計,拆毀的城磚共約270萬塊,接起來可以鋪一條長1225公裏的單磚路麵,從西安鋪到北京還有餘。之後,不少居民在城牆根建房挖窯,造成牆體坍塌。四門甕城被一些單位和居民占用,地基下沉,牆麵裂縫,城樓簷柱脫榫走動。城河淤塞不通,一遇陰雨,城河水漫溢,平時則成了滋生蚊蠅的臭水溝和汙染源。這種情形,嚴重損害了古城的風貌,給人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和困難。西安城牆已經到了非維修不可的地步。
曆史學家和城市規劃專家認為,沿古城垣建設的環城公園,是保護古城和建設現代化城市相結合的一次嚐試,一個曆史的壯舉。一些美國古城保護專家讚賞地說,讓曆史古城為現代生活服務,給古城賦予新的生命力,保護與開發相結合,是世界公認的先進規劃思想。
工程伊始,西安數十萬群眾義務勞動興建環城公園的消息,一時間成了全國的新聞熱點。建設城市,美化環境,不單純依靠國家出錢,而采取了國家投資和城市人民自己動手相結合的方針,人民城市人民建,大家動手為自己謀福利,建設和管理好城市。一些曾經參加過解放西安戰鬥的老人,以義務修城河為榮。一些小學生也寫來小紙片,表達對古城未來的向往。有的學者獻計獻策,有的離退休工人捐款表示心意。當然,反對修城牆、嘲諷義務勞動、因拆遷罵大街的人有之,則是另一碼事。工期間妥善安置了拆遷戶,也強行拆除了個別“釘子戶”。
1984年7月9日,環城建設首戰告捷,環城公園南半部喜迎遊客。城牆巍然挺立,園中花木蔥蘢,碧綠的城河水上小船兒漂遊。城河已拓寬加深,砌築了護坡,修建了碼頭、踏步和攔水壩、閘及橋涵。修葺夯補了南半城的城牆,修複了一些海墁、垛口、登城馬道和城洞,恢複了城牆的完整。環城公園的雛形,已經初步形成。
之後近二十年間,環城建設者們馬不停蹄,人不下鞍,連番奮戰,使古城牆風景區的一係列設施得以完善化。百年來被破壞的牆體得到全麵修複,城河得到了整治,改造了環城林,打通了環北路。經過整修後的城牆立體公園,成為目前我國以城廓為主體,以園林水榭作環抱,規模最大、恢複保存最完整且曆史悠久的一個市內環城旅遊風景區。
古城牆又活了,微笑了。為此,多少人日夜操勞,嘔心瀝血,才使古城重現出曆史的景觀,煥發出年輕的容顏。文化遺產得以保護,又挖掘了新的旅遊資源,古城生態環境改善了。人們奔走相告,到我們的後花園去,那裏依城傍河,眼界開闊,空氣新鮮,鳥語花香。晨練的老人,玩耍的孩童,散步的情侶,把這裏當成了他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遊人絡繹不絕,把這裏看成一片鬧市中難覓的淨土。到夜晚,霓虹燈勾勒出的城牆輪廓,更讓遊人心曠神怡。
古城牆風景區的美麗屬於誰?西安是誰的西安?當然是屬於我們西安人自己的,但又不僅僅如此,它是屬於中國乃至世界的。隨著大規模的城牆維修和城河治理工程的基本完工,環城建設的決策者已經把工作重心逐步轉向管理和綜合開發。以建帶管,外古內新,古為今用,開發利用,向城牆要效益,以大都市的意識和觀念,科學院地合理地開發著環城區域這一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
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理念的探討上,當下要緊的是抓住機遇,先行一步,讓“經營”切實到位,在實踐中謀求大的拓展,趕上壯闊的世界潮流。
古城牆的看門人說,城牆是環城公園的靈魂和最具特色的主體,而南城門隨著仿古迎賓入城式的譽滿全球,成了西安的亮點和品牌中的精品。但在市場化的經營平台上,它的項目顯然還比較單一,不夠豐富多采,尚處於開發初級階段的培育期,有潛在的經營空間。看來,他們不會沾沾自喜,尋找另一把“金鑰匙”的焦慮和希望,每天都在圍繞著他們。
當今西安堪稱旅遊大都市,旅遊被推到了主導產業的顯赫位置,已經由內斂的古樸開始向外向型轉化,敞開了麵向世界的大門。但與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相比,西安似乎屬於“貧窮的貴族”。遊客來到西安,大多出入於文物場館,來去匆匆,逗留短暫,多少有點令人缺憾。如何使“靜”的文物“活”起來,增加遊人的觀賞性參與性,開發新的旅遊資源,增強吸引力,無疑是西安旅遊的必然選擇。
1984年以來,城牆上先後舉辦過多次大型燈展、越野賽事、焰火晚會和遊樂活動,接待了多國政要和賓客,舉辦登城賞月、雞尾酒會、文藝表演活動。接待遊客上千萬,海外人士有上百萬之眾。這是功不可沒的。但在炎熱的夏日,能去城牆上“勝似閑庭信步”的遊客畢竟不多,它的“空中花園”的妙景尚在人們豐富的想像之中。古來的軍事開闊地帶已是林木蓊鬱,除人們休閑外還缺少更有意味的遊樂功能,市場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護城河的水麵時而清澈豐滿,時而汙穢漂浮,使早已投入遊船設施的業主一籌未展。業主回憶起幾年前放船下水的情景時,還會激動不已。遊船蕩漾在清亮的水麵上,城河倒映著巍峨的古牆和南城門樓,遠天是絢爛的晚霞,小鬆鼠在河邊竄,水鳥兒在水邊飛。此情此景讓一位城建委的老看門人落淚了,這是多年的心願啊,終於夢想成真了。遊船的業主是受到老看門人的感染才更為感動的。城河水源的根本性整治,也為期不遠了。這可是古都的血脈啊!
據專家見解,古城牆在保護和開發中麵臨新的抉擇。它的軍事防禦功能已基本喪失,又處在現代城市中心地帶,要突出其擁有曆史文化內涵,又得注重現在所處的時空座標。以古育今,返樸歸真,內外交流,生態景觀以及娛樂功能,應該是它所關注的焦點所在。周邊或遠或近的旅遊景觀,有形而無形地烘托並豐富了處於中心樞紐位置的古城牆的旅遊資源,古都以至三秦大地之外的自然人文景觀,應該是從這裏幅射開來的。
從係統規劃設計看,四城樓分別常設城市規劃、書法藝術、古代錢幣和兵器、西安事變史跡等展覽。環城風景區的景觀意境構成係列,分別有東西方文化、周秦漢唐、絲綢之路、西部龍頭、防禦體係、民俗、八景等主題公園,從而形成風景區域內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感知景象的複合,使其得以持續性發展。
而南門的仿古入城式,已經打出了西安旅遊的精品品牌。它再現了千年古都喜迎嘉賓獨特而隆重的禮遇,使貴賓們親自領略到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文化風采,被譽為“中華迎賓第一式”。南門位於西安現代城市中軸線上,是迎賓入城的門戶,取代了唐朝朱雀門的位置,顯示出無以倫比的優勢。這是一種禮儀,也是一種有遊戲趣味的形式,使遊客由單純的選擇性看景進升到全身心投入,融入了人們的智力投資,可以縱橫馳騁於藝術想像的空間,其意味無窮無盡。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自1989年9月以來,已為國內外重要賓客舉辦不同規格的仿古入城式百餘場,深受賓客讚譽。它找到了旅遊資源與市場結合的最佳契合點,填補了國內旅遊的一個空白。而用“經營城市”、“經營古城牆”的新理念對應仿古入城式,它的可開發的潛在空間在哪裏?
我們走向環城係列化主題公園,是要從示範性的“入城式”進入其間的。
享受過南門仿古入城式的遊客,對那般置身神話境界似的感受是終生難忘的。其極度的愉悅感,說不清是源自輝煌曆史的舊夢,還是出自這詩情畫意的現實。“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城牆是天然的布景,古戰場就是新生活的舞台,仿古入城式的嚐試和實踐,已經為拓展新的參與性旅遊走出了一條希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