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2 / 2)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與孩子之間如果能有平等、坦誠地交流與互動,會讓孩子有更多的家庭歸屬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也會讓孩子從中學到如何在家庭之外更合理的待人接物。因此良好的交流氛圍對孩子來講至關重要,必將深刻影響孩子與他人、與社會的融合程度及應對態度。

來自某中小學生網的一項調查顯示:25.96%的父母會在孩子犯錯時嚴厲批評而非講道理,另有8%的父母會打罵孩子;四成以上的孩子在對某件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時會受到父母的冷遇,其中17.48%的父母會說:“小孩子別亂說,你不懂,”13.59%的父母隻是聽著,不做任何回應,6.8%的父母還沒等孩子說完就會打斷孩子說:“別說了,我知道。”4.85%的父母忙於自己的事情不理會孩子;45.08%的孩子感覺父母平時很嘮叨。

當孩子與父母的看法不一致的時候,父母沒有耐心聽取孩子的意見;當孩子犯了錯誤,父母隻是粗暴地責罵;當孩子的成績有所下滑的時候,父母對孩子冷嘲熱諷……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再給父母說出自己的心裏話了,雙方就不能很好地溝通了,更談不上建立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了。

三、善於創造和諧相處的家庭關係

團結、平等、和諧的家庭關係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發展。家庭關係不正常,成員間互相指責、埋怨、爭鬥,孩子就會感受到冷淡、冷酷,產生敵對情緒,他們的心靈深處就會留下痛苦的傷痕,甚至會影響到學習成績。

如果父母不注意家庭中人際關係的建設,不注意情感投入,夫妻爭吵甚至動手,孩子就會在爭鬥的環境中形成野蠻的行為。為了給孩子的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環境,家庭成員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同時,父母對孩子要民主,主動傾聽他的意見、平等協商。

一個留級的孩子說:“我沒法不留級,我在家沒法學習。爸爸媽媽整天吵架,不是砸玻璃就是摔東西,有時媽媽幾天不回家,爸爸就拿我撒氣。有時我看到爸爸坐在牆角抽煙,一抽就是幾個鍾頭,我心裏也煩極了,哪有心思學習呀。”

很明顯,這樣的家庭關係就不可能培養出有教養的文明人。

另外,家庭中不能沒有歌聲和笑聲。要讓孩子的生活充實,家庭中必須有健康的精神生活。人們需要物質生活,同時也需要精神生活;需要學習、工作,也需要遊戲、休息;需要嚴肅,也需要活潑、幽默。家庭氣氛過於沉悶,不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有些父母擔心與孩子嬉笑打鬧有失“父母威嚴”。其實這種想法是多餘的,與孩子在一起歡樂地遊戲,有助於調節兩代人的感情,孩子和你親近了,會更聽你的話。如果你總繃著臉,孩子反而會敬而遠之。

總之,要使家庭充滿歡樂情趣,才能使孩子、父母的情緒得到調節,體會到天倫之樂,提高家庭的凝聚力,從而形成綜合的家庭教育力量,推動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