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為人之道(2)(3 / 3)

周恩來民主精神還有一個特征:平等待人。民主與平等,是同義詞;沒有平等待人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平等思想是多層次的:人人平等,上下平等;人人平等容易,上下平等難,難在封建意識和思想在作怪。周恩來說,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是"要以平等的態度對人,要以普通勞動者的態度對己"。周恩來正是這樣一個人。抗日統一戰線因周恩來的民主精神和平等思想而得以維持和發展。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因周恩來善於以平等精神與各黨派民主協商,在黨的周圍團結了越來越多的朋友,為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奠定了基礎。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他為鞏固和發展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嘔心瀝血,同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做到了互相諒解,互相支持,患難相濟,親密合作,肝膽相照。他正確貫徹了黨的"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式,充分發揮了各民主黨派"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的職妮,把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權民主建設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周恩來的民主思想,始終閃爍著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民主是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和本質屬性。社會主義思想從一開始就同民主相連。爭取民主,建設民主,是馬克思、恩格斯規定的爭取社會主義的必然進程和奮鬥目標。列寧在強調民主對社會主義的意義時指出:"不實現民主,社會主義就不能實現";"勝利了的社會主義,如果不實現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勝利"。因而可以說:沒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民主與社會主義是密不可分的。

民主是一種科學。科學的研究,需要民主;學術研究不但需要民主,而且需要自由;沒有民主與自由,科學便不能進步,學校便不能繁榮。民主與科學,已經提倡一個多世紀了;隻有社會主義的中國,民主與科學才能變成現實。然而要有充分的民主和高度發達的科學,還需要人們像周恩來那種鍥而不舍的追求精神,才能完成實現。周恩來的民主與科學精神已經、並且仍將發揮其獨特的魅力。

十一、跟周恩來學助人

助人,莫過於危難之時。中外曆史上,一切傑出人物無不深諳其中的奧妙。

1971年10月23日,粉碎林彪反黨集團後,毛澤東把周恩來請到自己的辦公室,進行了徹夜長談。

議題之一,就是由誰接替林彪主持軍委工作,毛澤東征求周恩來的意見。周恩來胸有成竹地說:"劍英同誌合適。他本來就是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但是林彪想搞他的一統天下,想把自己的心腹安插進去,竭力地排斥劍英同誌,使他無法進行工作。"

提議葉劍英主持軍委工作,這不是周恩來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在長期患難與共的並肩戰鬥中,在曆次重大的曆史考驗中,對親密戰友的深深了解:

——1927年,在蔣介石對共產黨人"寧可枉殺一千,不使一人漏網"的嚴重白色恐怖之下,葉劍英卻勇敢地投入了黨的懷抱。在南昌起義準備過程中,汪精衛來到廬山,秘密策劃以第二方麵軍總指揮張發奎的名義,通知賀龍、葉挺上廬山開會,同時以三個軍的兵力圍攻賀、葉部隊,企圖一舉撲滅軍隊中燃起的革命火焰。葉劍英得知這一陰謀後,連夜找到葉挺,報告了汪精衛等人的密謀,協商對策,為南昌起義立了頭功。

——在艱難的長征途中,張國燾不聽從中央的多次耐心說服,拒絕北上,一意孤行,竟然背著中央,電令陳昌浩率右路軍南下,並提出"徹底開展黨內鬥爭",企圖分裂和危害中央。

葉劍英看到電令後,非常震驚,帶著電令急忙跑向黨中央駐地,把它交給了毛澤東,從而粉碎了張國燾危害中央的陰謀。建政以後,毛澤東多次提到此事,並讚揚葉劍英是"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有一次,毛澤東摸著自己的腦袋,對人風趣地說:"葉劍英同誌在關鍵的時候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沒有他,就沒有這個了。他救了黨、救了紅軍,救了我們這些人。"

在"文化大革命"的瘋狂年代裏,麵對林彪、"四人幫"的淫威,葉劍英大義凜然,同這夥民族敗類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在一次會議上,葉劍英對江青一夥禍國殃民的罪惡行徑怒不可遏,當麵痛斥江青,盛怒之下,向桌子猛擊一掌,竟然將右手掌骨震裂,造成第五掌骨遠端骨折。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不把軍權交給這樣的人,還能交給誰呢?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黨中央在上海一家店鋪設立了一個秘密聯絡點。坐鎮的"老板"是黨中央的一位會計——職業革命者熊瑾玎。為了協助"老板"工作,1928年,黨組織又從武漢調來一位剛滿二十歲的姑娘朱端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