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陽光下的精彩--奧運缶進場公開競價交易案例(1 / 3)

2009年3月8日至3月18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接受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委托,對2008年第29屆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用缶進行拍賣,這是國家大型集會資產首次進入中國產權市場進行公開處置。在國際金融危機造成資本市場低迷的背景下,北京產權交易所充分擴大信息宣傳渠道、創新性地采用傳統現場拍賣與網絡競價相結合的方式,成功複製了企業國有產權進場交易製度的經驗,實現了奧運缶的保值增值。成本價隻有4,800元(起拍價約1,200元)的奧運缶通過進入產權市場交易,實現成交均價7.88萬元,溢價率6,500%,為“三公資產”陽光交易提供了經典示範。

2008年8月8日,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上值得特殊記憶的一天,具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奧林匹克運動與五千多年傳承的中華文化在這一天實現了完美融合,兩者交相輝映!8月8日晚8時整,舉世矚目的北京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國家體育場(鳥巢)隆重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9萬多名觀眾來到了開幕式現場,全球共計44億觀眾在電視機前觀看了這場氣勢恢宏的藝術盛宴。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2008名身披銀灰色長袍的演員“擊缶而歌”,在雄渾低沉、動人心魄的鼓聲中,千人齊頌的歌聲仿佛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呐喊在曆史長廊中回響。舞台上2008尊依照青銅冰鑒缶仿製而成的奧運缶大放異彩,受到海內外各界的廣泛關注。

奧運會結束之後,為繼續傳承奧運精神,保存奧運文化遺產,同時也希望盡可能最大化地收回投資,北京奧組委決定將奧運資產拿到中國產權市場上進行交易,並選擇北京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作為奧運資產處置平台。其中,奧運缶作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重要道具,既具有聚焦社會關注的強大明星效應,又作為“三公資產”,對公共資源的處置具有示範效應,奧運缶的處置將中國產權市場發現價格和發現投資者的“兩個發現”功能放到了聚光燈下。

為什麼選擇產權市場?

曆屆奧運會結束之後的奧運資產處置問題一直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早在北京奧運會開幕之前,北京奧組委便對奧運資產的處置進行了考慮和討論。對於鳥巢、水立方這類奧運場館,可以充分借鑒往屆奧運會經驗,在後奧運會時期,麵向廣大民眾經營開放,融為城市基礎設施的一部分。而對於奧運缶和竹簡這類奧運資產,奧組委內部形成了兩派意見:“送派”和“賣派”。“送派”的意見是將部分奧運資產(如奧運缶)作為禮物送給相關方,這般處置盡管會在經濟方麵承擔一些損失,卻能夠規避資產處置過程中潛在的各種風險,避免處置不當給北京奧運會造成負麵影響;“賣派”又稱“市場派”,建議通過市場手段推動作為公共資產的奧運資產進入市場進行處置,這既符合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競技精神,也有利於實現公共資產的保值增值。

經過討論,北京奧組委達成一個共識:作為“三公資產”,奧運資產無論最終選擇是“送”是“賣”,核心問題都將是防範奧運資產處置過程中出現違法違紀現象造成公有資產流失,這是關係到北京奧運會能否完美收官的重要一環。如此一來,是否存在一個平台能夠保證奧運資產在公開、公平、公正的環境中陽光交易、充分競爭,成為北京奧組委選擇“送”還是“賣”的決定性因素。

北京奧運會結束後,成立於2001年12月13日的北京奧組委北京奧組委成立於2001年12月13日,它承擔著北京奧運會和北京殘奧會各項籌辦任務的組織工作。北京奧組委的執行機構為執委會,執委會由主席、第一副主席、執行主席、執行副主席和執委組成。北京奧組委下設秘書行政部、總體策劃部、國際聯絡部、體育部、新聞宣傳部、工程和環境部、市場開發部、技術部、法律事務部、運動會服務部、監察審計部、人事部、財務部、文化活動部、安保部、媒體運行部、場館運行部、物流部、殘奧會部、交通部、火炬接力中心、注冊中心等22個部門。隨著北京奧運會籌備工作的全麵展開,北京奧組委逐步擴大它的編製,2008年增加至30多個部門。將依法解散,在奧組委長達7年的運轉期間內使用過的大部分資產也將被一並處置,待處置資產多達數十萬件之巨,大到汽車、家具、空調機組等,小至被單、毛巾、紙杯等,既有奧運缶這類為公眾所熟知的“明星”,也有開幕式演員曾使用過的尚未清洗的演出服,洋洋大觀,五花八門。麵對如此龐雜繁複的奧運資產,以及隱藏其中的諸多令人頭疼的法律風險等,北京奧組委感覺到如此複雜的“工程”,並不是一家或者幾家拍賣機構能夠承擔得了的,需要一個能夠麵向全球市場,規範化、市場化、專業化程度高、資源整合能力強的平台來完成這一曆史性任務。經過多方調研,中國產權市場進入北京奧組委的視線中。

產權市場作為非標準化、非連續權益交易和融資的平台,誕生於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大浪潮中,與國有企業改革息息相關,具有極強的中國特色,一舉開創了全球產權交易“有形市場”的先河。1988年全國第一家企業產權轉讓市場出現在武漢,名稱為“武漢市企業兼並市場事務所”,嚐試法人股轉讓的市場交易。隨後,樂山、保定、成都、鄭州等地隨後紛紛效仿建起產權交易所。

到20世紀90年代末,國家確立了“抓大放小”的國有企業改革原則,國有企業改革進入產權製度改革階段,這是真正開啟產權市場發展的原動力。當改革大幕徐徐拉開時,企業國有資產的存量達到數十萬億元之巨,如何使這筆國家所有的巨資合理、合法、高效地流轉起來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在改革過程中,某些地方政府在思路上曾出現過偏差,采用的方法也五花八門,國有資產流失和交易過程中的腐敗個案時有發生,發展一個規範化、市場化的統一市場成為曆史的必然趨勢,產權市場由此進入了改革設計者的視線中。

2003年3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務院國資委)成立,同年12月31日,國務院國資委和財政部聯合頒布了《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令第3號,以下簡稱3號令)確立了企業國有產權進場交易製度,產權市場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新時期。

股票市場作為發行和交易標準化企業股權的場所,隻能為極少數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從2011年數據來看,我國在A、B股上市的公司共計2,342家,而當年我國在工商部門注冊的企業多達1,253萬戶,上市公司所占比例不到0.02%。進一步講,上述企業中99%為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創造了80%左右的城鎮就業崗位,作為中國經濟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卻無法通過股票市場實現融資,資金鏈緊繃,處境艱難。而產權市場發展至今,交易品種涵蓋企業產(股)權、金融資產、技術產權、知識產權、環境權益、實物資產、涉訴資產、文化產權等多種產品,占全國企業總數99%的中小企業都可以通過產權市場實現融資。

經過多年發展,作為信息化時代的新型資本市場,中國產權市場實現了企業國有產權交易製度、操作規則、信息發布、交易係統和交易監測五統一。2011年2月15日,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成立,協會的成立為產權交易行業進一步提高自律水平創造了條件,對規範和統一市場起到引領作用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是由國內從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業務的產權交易機構組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團組織,業務主管單位是國務院國資委,首批機構會員有66家。。中國產權市場的規範化和創新性更是引起了全球資本市場的青睞,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合作在上海成立南南全球技術產權交易所,為全球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技術合作提供服務。

除企業產權交易外,產權市場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等三公資產和涉訴資產、罰沒資產交易中業已形成了比較成熟的體係,取得了良好交易效果和社會效應,這都是北京奧組委最終選擇市場化處置奧運資產的關鍵因素。經過慎重考慮,北京奧組委最終選擇北交所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奧運資產公開處置的唯一平台。2008年6月25日,北京奧組委與北交所簽訂了《北京奧組委資產處置服務合同》,並隨後在北交所網站上披露了第一批奧運資產的處置信息,奧運資產正式進入了進場處置程序。

賽場下的“奧運明星”--奧運缶

2008年8月8日~24日,地球上跑得最快、跳得最遠、力氣最大的運動員齊聚北京,在奧運賽場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為期16天的比賽日裏,幾乎每天都有新的世界紀錄誕生,牙買加飛人博爾特在鳥巢以9秒69打破了男子短跑100米世界紀錄,僅僅4天之後,博爾特又在同一場地以19秒30打破了200米的世界紀錄;美國遊泳選手菲爾普斯在8月10日~18日的8天裏獲得了8枚金牌,7次打破世界紀錄……體育明星們在賽場上的精彩表現讓全世界觀眾如癡如醉,第29屆北京奧運會群星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