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骨肉相殘,趙姬不韋終反目(2 / 2)

趙姬雖然生性放蕩,但是對於自己的兩個孩子來說,還是一位好母親。尤其是次子成嶠,天真爛漫,溫馴可人,雖然因性格懦弱難以成其大氣,但是對趙姬來說卻是一個貼心的好兒子,此番被樊於期所誘而反,眼看就要失去性命,皆因呂不韋派遣他出兵而起。如果呂不韋不曾派他出征伐趙,那麼他也不會有今日之厄運,而且趙姬越想越覺得整件事根本就是呂不韋的一個陰謀,一個17歲的孩子,又無權謀,怎能擔當帶兵打仗的重任?主持秦國朝政十餘年的呂不韋怎麼可能做下如此糊塗之事?思來想去,趙姬漸漸地把所有喪子的悲痛都轉化成了一股怨憤之氣,而其怨憤的對象,就是呂不韋,以及他的兒子嬴政!正是這兩個當今世上最親的人殺掉了她的兒子,她恨他們!

呂不韋得知成嶠已死,便知道自己定然會招來太後的怨恨,但是事已至此,沒有回頭路可走,他唯一能做的,便是盡能力去安慰趙姬,幫助趙姬解決她的問題,權作對她的補償。

而嬴政,他本性殘暴,完全不把放蕩的母親放在眼裏,甚至還有一些鄙視她,所以無論趙姬怎麼求他,他都絲毫不會心軟,寧肯殺盡天下人,也不能放過任何一個膽敢背叛者!所以嬴政不但令大將王翦將成嶠梟首示眾,還令人將成嶠反軍全部斬殺,整個屯留的百姓都被遷往別處,屯留成了一座空城。成嶠聽聞嬴政號令,痛哭流涕,自縊身亡,盡管如此,王翦還是遵從嬴政的號令,砍掉了成嶠的頭顱,掛在城門上整整一月方止。這一年,秦始皇嬴政恰好20歲。

依古人之禮,二十弱冠,嬴政到及冠之時便可執掌王權,太後趙姬和呂不韋就應該返政於王,奈何此時趙姬正經曆喪子之痛,根本沒有心思為嬴政行冠禮。而呂不韋則為嬴政的專橫殘暴憂心不已,他擔心嬴政過早將權力抓入手中便會不受控製,所以也故作忘記行冠禮一事。就這樣,嬴政20歲時雖然已經做了一些帝王之事,但是終究還是沒有名正言順地把王權從趙姬和呂不韋的手中奪回,秦國已經分成了呂不韋、趙姬和嬴政三股勢力,三者的權力分配之爭也為後來嫪毐舉兵謀反埋下了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