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附錄(2)(1 / 3)

馬雲:所有人都認為商人唯利是圖,其實我們可以像藝術家、建築師一樣對社會有貢獻,我覺得我們這一代的商人,或者我們下一代,80後、90後,一定會在社會上贏得尊重。至於怎麼做,他們一定會比我們做得更好,一代一定勝過一代的。所以我們這一代的人已經很榮幸地說可以做很多事情,所以接下去是否按照馬雲的思想並不重要,如果那時候幾十萬名員工認為這是我們的年代,我們有我們自己的想法,那我覺得沒有必要一定要按照他們爺爺們的說法來做。

主持人:我想問最後一個問題,作為阿裏巴巴的創始人,也被人稱作為IT產業的教父,你創造了阿裏巴巴的六大價值觀:客戶第一、團隊合作、擁抱變化、誠信、敬業、激情,我想問這是怎樣逐步梳理出來的,又怎樣成為一係列龐大的檢測標準的?

馬雲:在2002年,我有個朋友叫傑克,在GE工作了很多年。前幾天我碰上他,我跟他說:傑克,很多人說中國不適合談論價值觀,we prove it(我們證明了)。很多人說互聯網不適合談論價值觀,we prove it(我們證明了)。人一定離不開價值觀和文化的管理,我們公司就是走這條路的。傑克聽了很激動,他問那我們到哪裏去找這些價值觀來,我說一定會有,我們18個阿裏巴巴的創始人當初為此開了一年的會,坐在一起討論,為什麼我們之間會那麼團結那麼激情,大家把這些原因寫下來。一開始我們寫了二十幾條,然後合並同類項變成了9條,最後整理下來形成了最終的六大價值觀,再加上我們領導力的三條“眼光、胸懷、超越伯樂”,形成了屬於我們的“九陽真經”,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完善下來的。

主持人:謝謝。我們現在開始提問時間。一個人請清晰地提一個問題,謝謝配合。

提問者一:馬雲和他的主要團隊碰到問題分歧的時候,決定的方式是怎樣的?誰說了算?阿裏巴巴是文化說了算,還是製度起決定作用?

馬雲:我們公司已經開始執行運營層、指揮層和決策層,決策和指揮權、運營權是完全不一樣的,決策是不能帶有情感的,我做決策的時候不會帶有情感,但運營層應該是有情感的,因為你們和員工是相處在一起的,到後來我們是使命感、價值觀說了算。我希望文化誕生的是領導人,製度培養的是職業經理人,我兩個都需要,但隻有文化誕生的領導人,才是我最喜歡的。製度很需要,但隻有誕生於文化上的製度,才是以人為本的製度。我希望即使是製度,也是企業文化。

提問者二:前段時間《南方周末》刊登了一篇文章,叫《實業之死》,是說國內尤其是創業板開了以後,越來越多的人都去創業了,做融資、私募,賺到了很多的錢。看來靠資本賺錢似乎很容易,所以很多人放棄了,不願意做他們原先的產業了,投身PE了,全民PE了。想就這個話題聽聽您的看法。

馬雲:我鼓勵大家創業,人是要一種體驗的,但做創業很累,要有這個準備,你隻能把創業過程的痛苦當做快樂。但今天有個現象是我不太喜歡的,就是賺錢賺到了似乎就是成功了,有人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但我確實做企業的時候沒有想到過要賺大錢,我覺得做一個企業是要對社會有所貢獻。最近有一條新聞是說我買了華誼的股票,和做PE的道理一樣,我為什麼投資華誼,就是我覺得經濟的高速成長,假如沒有文化的支撐,那就是暴發戶,文化就是價值體係。文化和商業之間不結合,文化沒用。所以呢我覺得中國需要文化產業的發展,投資華誼是投資,假如你投資一家公司不能退出了,那是捐款,嗬嗬。請問大家創業板是什麼?創業板就是讓投資者有退出機製,然後大家才會不斷地去投、去推,如果說創業板你進去不能套現了,不能拿錢了,這個創業板就是死的。你做PE也要有這個想法,你這樣去思考的話,你就會做得很坦然、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