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逆商
1997年,美國著名作家、白宮知名商業顧問保羅·史托茲在各國科學家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順境要EQ,逆境需AQ的概念。對於使用頻繁的“情商”英文代名詞“EQ”,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但緊跟其後的“AQ”,很多人似乎就有些陌生和茫然了。
“AQ”,是英文“AdversityQuotient”開頭兩個字母的縮寫,寓意為“逆商”。它主要是用來表示挫折承受力的一種指標,反映的是一個人麵對逆境、挫折時的心理狀態和應變能力,是衡量某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忍受逆境、戰勝逆境的素質標準。
作為逆境商數的鼻祖,保羅·史托茲認為,在具有高IQ(智商)與EQ(情商)的情況下,AQ(逆商)對一個人的人格完善與事業成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它往往決定了一個人在深陷困境的情況下是否能夠用鍥而不舍的勇氣和毅力達成目標。
2010年2月,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刊出署名文章《美中產階級的絕望》,文章暴露出美國中產階級正在消失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房地產泡沬,借款緊縮,許多中產階級者生活越來越難過,在政府還來不及出手相助前,已有許多絕望的中產階級者瀕臨崩潰的爆炸點,很多人被裁員後,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頓。
而在印度,受金融危機影響,許多人不是破產就是失業。孟買一名經紀人失去工作後,在家中勒死了懷孕7個月的妻子後上吊自殺。這是印度在10天中因金融危機引發的第4次自殺事件。
在韓國,一名32歲的證券公司職員被發現在首都首爾一家旅館內上吊自殺,警方初步判斷死因與股市暴跌有關。同月24日,一名47歲男子在西南部城市光州的住所內上吊自殺,起因是他在股市中的投資損失慘重。
在香港,因金融海嘯席卷全球股市波動,香港多間商鋪難抵財困相繼結業,公司負責人麵對沉重營運壓力。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股市低迷不振,許多投資證劵專員開始轉行,並且大量的外資公司倒閉。
著名管理學家大衛曾經說過:“那些能夠幸存的物種,不是最強的,而是最能夠適應變化的!”的確,隨著科技時代的興起,世界每天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每天當我們起床翻開報紙,看到的可能都是最新的社會動態和時政發展,並且幾乎每天都有無數的競爭者被淘汰,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這個自己在這個社會中行走的艱難。
但我們要明白的是,麵對這種逆境,有的人選擇努力奮進,有的人卻選擇偃旗息鼓。盡管在後麵這類人中,可能有相當多的人擁有戰勝困難的能力,卻因始終都無法戰勝恐懼的心理,結果弄得最後一事無成。究其原因,無非取決於兩者在麵對困境時的態度,也就是說兩個人逆商高低的不同。
很多時候,逆商高的人在麵對困難的時候往往能夠表現出一種非凡的勇氣和毅力,他們會始終向著目標,克服重重艱險,因為他們堅信:“每一次失敗都將伴隨著一顆同等利益、獲得成功的種子”。但對於那些逆商較低的人來說,他們卻及容易在困難前畏畏縮縮,半途而廢,結果最終一敗塗地。所以說,在同樣的打擊麵前,AQ高的人產生的挫折感低,而AQ低的人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享譽全球的可口可樂公司,其總裁古滋·維塔被大家公認的一個高逆商的人。這位著名的古巴人40年前隨全家人匆匆逃離古巴,來到美國,身上隻帶了40美金和100張可口可樂的股票。而在40年後,他竟然能夠領導可口可樂公司,讓這家公司在他退休時股票增長了7倍,整個可口可樂價值增長了30倍!他在總結自己的成功曆程時講了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即使走到了絕境,隻要你有堅定的信念,抱著必勝的決心,你仍然還有成功的可能。”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也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一個沒有受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到激勵後,所發揮的作用相當於激勵前的3到4倍。也就是說你的激勵情緒越強,你的逆商情緒越高,那麼你打破阻礙通向成功的概率也就越高。
因此,我們要學會看到逆境中所隱藏的成功的種子。隻要我們能夠有勇氣、信心去戰勝內心的恐懼,直麵逆境,那麼我們就有可能會戰勝這種困境。
2.逆商,不是巨大的災難才能體現或者需要
美國的《成功》雜誌,幾乎每年都會報道當年最受人矚目的東山再起者和創業者,在這些成功者中,他們的經曆都有著同樣一個驚人的相似點,那就是他們在遇到強大的困難和逆境時,始終都能夠保持樂觀的態度,從不輕言放棄。
其實,生活中我們要麵對的逆境有很多,不光是來自工作、競爭,還有來自生活中的有關疾病、環境、心態等各個方麵,可以說,逆境無處不在。尤其是當我們遭遇了逆境,並且要在其麵前選擇時,這時每個人所隱藏的逆商便漸漸凸顯出來了。
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巴雷尼小時候,曾經因病成了殘疾,當時,他母親的心就像被刀絞一樣,但這個堅強的女人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認為,自己的孩子眼下最需要的就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於是,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誌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你能夠答應媽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