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矮人》:一部“安靜”的冒險書
劉緒源
雖然這也可以說是一個冒險故事,但事實上,它是一本安靜的書。
安靜不安靜,這也有個語境問題。從嘈雜的遊戲機房出來,你會覺得街上安靜多了;而早晨打開窗子,你又會覺得外麵噪聲煩人。同樣的道理,現在的兒童讀物,要麼往熱鬧、驚險、恐怖上靠,要麼另走一條熱鬧、好玩、爆笑的路子,總之都要“鬧”,要讓人輕鬆閱讀,要“抓人眼球”。幾本書看下來,耳邊一片熱鬧,心下所剩無幾。這樣的閱讀經驗,是培養不出對於書籍的愛好的,因為它和打牌、玩遊戲、看電視選秀節目等,沒有太大區別。在這樣的時候,忽然遇到這本《灰矮人》,你會覺得很另類,甚至會不習慣讀它,原因就是它不夠“鬧”,寫得不夠“急”,借用一句老話是:“急驚風碰到慢郎中。”
然而,讀書其實是一件安靜的事,是需要一點耐心的,在耐心中獲得樂趣,這樂趣又吸引你深化自己的閱讀。像這本《灰矮人》,作者寫得耐心,從容,將河邊的風光和三位矮人的性格、心情娓娓道來。你如靜得下來,慢慢品味,能夠感受到其中的趣味,你的心會和人物、情節一起波動,從而得到審美的享受;你如靜不下來,那就很難領略此中的樂趣了。
本書作者皮·皮,是一位英國作家,他長期生活在英國中南部,對河畔的森林和動物,充滿熱愛。這部長篇童話出版於1942年。1942年,我們知道,在英國,或者說,在全世界,這是個不平靜的年份,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開始。1939年9月,英、法就已對德宣戰;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英、美宣布支持蘇聯,反法西斯聯盟形成。英國成了希特勒的眼中釘,德軍對倫敦等城市的轟炸愈演愈烈。在這樣的時候,作者能堅守自己的兒童文學的信念,寫出這樣一部安靜的書來,仔細想想,不僅讓人感動,而且——至少在我——還感到了一種震撼。是的,並非在戰爭年代,隻能寫一種關於戰爭的書(這就像現在有人以為隻能出那些消費性很強的書一樣,這是不對的)。作者堅持寫他喜愛的英國鄉村風光,寫他心中呼之欲出的灰矮人哆嗦、禿子和噴嚏,寫他們的冒險故事,我以為,這體現了他的英國紳士風度,更體現了他心中的自信和輕蔑:戰爭終將過去,希特勒之流終究是過眼煙雲,而真正的兒童文學,卻是永恒的。果然,戰爭過去了,長篇童話《灰矮人》受到了一代代讀者的歡迎,並獲得英國卡內基兒童文學獎,到了半個多世紀後,它又將在中國重版了。我想,作者應該為他的自信而驕傲。
當然,在作品中,還是可以看到戰爭痕跡的。當三個灰矮人來到烏鴉林,在這裏遇到了傲慢無理的野雞,野雞把矮人的行蹤報告了巨人格羅姆,格羅姆手中有槍,他射殺了幫助過矮人的善良的水獺,還想殺死這世界上僅存的幾人灰矮人。烏鴉林實際上是個私人獵場,這裏的野雞們是富人豢養的,到了秋天,富人們就來這裏打獵,射殺這些野雞;所以野雞都很怕秋天到來,但又不敢脫離自己的主子,同時卻對林子裏的其他動物狐假虎威。最後,灰矮人在保護森林動物的潘神的庇護下,殺死了巨人格羅姆。從這樣的故事中,我們不難讀出這位充滿正義感的英國作家的內心情感。但它把自己憤怒藏得很深,他始終順著自己的審美節奏,進行著神聖的創作。
本來,灰矮人是英國民間傳說中地下礦藏和財寶的守護神,他們謹慎、仔細,卻不願離開熟悉的家園。在作品開始時,描寫灰矮人細數自己積攢下來的食物,發現還有一百六十串煙熏幹鯉魚,三十來個蘑菇幹,還有許許多多裝在蝸牛殼裏的陳酒等,就充滿了拳拳的情趣。當禿子和噴嚏造好小船準備外出時,蒼頭燕雀斯平克就大叫起來:“這種出人意料的新聞我已經好久沒有聽到過啦,我還以為你們灰矮人是從來不出門的呢!”然而他們下定決心要出去看看,哪怕冒極大的危險也要去。他們想找到前一年走失的兄弟雲莓,但正如其中一個灰矮人說的:"即使找不到雲莓,改變一下生活,對我們也有好處。我們已經好幾年不出去走動啦。人人都希望有時候能改變一下生活,我很想考察考察這條河,說不定還能找到愚人河的源頭呢。”其實,在世界兒童文學寶庫中,“出門”幾乎是個永恒的主題,兒童要成長,就要離開家庭和母親的懷抱,去獨自接觸新的環境,去滿足那天生的好奇心與冒險欲,這是人生的第一步。許多孩子在還未走出這一步時,正是通過閱讀,先從兒童文學中領略這種感受的。兒童文學史上會有那麼多“曆險記”,道理就在這裏。而這一本灰矮人的曆險故事,我以為,大概可以算是《魯濱孫漂流記》或《哈克貝利·芬曆險記》的童話版——至少,我從中讀出了不少相近的趣味。
今天的中國的小讀者們,如果滿腦子隻有快節奏的“熱鬧”、“驚險”、“爆笑”,那我倒想鄭重推薦他們也讀幾本這樣的書。這將是一種有益的調理。它會幫助你養成健朗、寬博的閱讀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