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好爸爸要讓孩子盡情...(1 / 3)

家長給孩子玩耍、看電視、讀課外書的時間,給孩子快樂的童年,是一條適合任何家庭和孩子的教育理念。家長要做的是賦予玩耍“教育”的使命,引領孩子在感受玩耍的快樂的同時,更使得孩子在精神上、身體上、能力上等各方麵都得到提高,得到鍛煉。而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因為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不可能采用同一種模式,然而孩子的快樂是可以複製的。

玩耍是小學生主要任務之一

看到這個小標題,一些小學生家長可能要說,小學生的主要任務應該是學習呀,怎麼可能是玩耍呢?

長久以來,我們的家長把“家庭教育”定義為“智力開發”和“文化學習”,一提教育孩子,張口閉口談的都是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給孩子報什麼樣的特長班,等等。而玩與“教育”似乎不搭界,並且在大部分人眼裏,學習就要爭分奪秒,玩是浪費時間,是會影響學習的。基於這樣的思想,一些小學生家長們就把“玩耍”剔除出了孩子的日程表,因為他們認為,玩和學習是對立的。

其實,玩和學習是統一的,有益的玩就是學習,而科學的學習就是玩;玩可以促進學習,而遊戲化的學習可以讓學習變得輕鬆愉悅;而且玩耍還可以強身健體。雖說玩耍是一種娛樂性質的活動,但是它具備強大的教育功能。

首先,它教會孩子認知。孩子從誕生那一天起,就開始在玩耍中認識和感知世界,並在玩耍中學會語言交流,懂得人際交往。可以說,玩耍是孩子理解人生的開始。

其次,它教會孩子做事。比如,很多遊戲需要和他人配合才能獲勝,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會懂得合作的重要性,會學會如何和別人合作;但凡遊戲都有規則,不遵守規則遊戲就無法順利進行下去,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養成了遵守規則的習慣,日後生活中就有了遵守社會規則的意識;等等。

再者,遊戲能提高孩子的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模仿能力、創造能力、思維能力,甚至還可以開發智力,促進大腦發育,提高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協調能力等。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玩是最開心的事情;而對於父母來說,玩也是最佳的教子方式。孩子通過遊戲可以學到多少知識,增長多少能力,真是無法用數字來計算。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尤其是處於小學階段的孩子,玩耍既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孩子們的綜合素質。作為孩子的爸爸,就是要在此期間,引導並陪伴孩子玩耍,以期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

我就是利用玩耍來培養女兒如下素質的:

1玩出獨立能力

每個孩子長大後都要獨立地麵對社會,他們能否形成獨立的人格品質,是他們能否在未來競爭十分激烈的社會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問題。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讓他們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敢於獨立地解決各種問題的個性品質。

因此,從女兒牙牙學語的時候,我就注重培養她的自立意識。尤其是上了小學後,孩子能夠自己做一些事情了,我就放手讓她獨立去做,以培養她的自理能力。當然,做這些事情都是以玩的形式來進行的。比如,讓孩子獨自把風箏放飛到天空中,在玩風箏的過程中,孩子就會感受到獨自做成一件事情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一起去劃船時,鼓勵孩子獨自揮槳,靠自己的力量讓船前行,孩子會因為自己的勞動給大家帶來快樂而開心,從而更積極地要求一個人堅持到底;玩具壞了,盡量讓孩子自己動手修複,玩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了,也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在感受新奇和快樂的同時,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立意識會悄然增強。孩子自豪,父母省心,可謂一舉兩得。

2玩出健康心理

健康的心理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有多重要,已經無須贅言。隻是很多家長感到茫然,到底應該如何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又如何讓孩子在快樂中健康成長?最簡單易行的方式,就是把孩子帶到各種遊戲中。

我經常和依依玩競技遊戲,而各種遊戲皆有成敗之分,失敗的結局可以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依依玩棋牌遊戲時,我很少“手下留情”,依依自是輸得多贏得少,很多時候依依連輸幾次後,眼睛裏淚光閃爍,但我決不“手軟”。剛開始,她會煩躁地推開棋盤或者把紙牌一甩,撅著嘴不高興地說:“不玩了,再也不玩了。”我開導她:“要有輸得起的氣度,要有勇於挑戰的精神。連輸牌都逃避,那麼以後遇到更大的失敗,還不就被打趴下了?”依依在我的鼓勵下,漸漸地能夠坦然麵對失敗,再輸牌就很少氣餒和放棄,而是嚷著:“再來!”

而好多集體遊戲可以讓孩子學會合作和寬容,懂得競爭的重要性,合作更是獲得勝利的保證。同時,遊戲中的快樂可以讓孩子心裏充滿陽光,快樂的情緒對孩子形成樂觀豁達的性格很有益處……

孩提時代的心路曆程是一個人一生的心理底色,如果擁有了快樂的童年,就等於買了一份終生的精神保險。就像很多來找我做心理谘詢的成年人一樣,他們大多數心理出現問題不是最近的事,而常常要追溯到童年少年找到病源,童年裏一些不快樂的情緒體驗,常常悄無聲息地潛伏在心底,成年後稍微受到一點刺激,就會引發各種心理疾患。所以,給小學生玩耍的權利,並讓孩子在玩耍中獲得快樂,這對於孩子的心理發育意義非凡。

3玩出堅強意誌

未來社會的競爭是激烈而殘酷的,如果孩子沒有堅強的意誌品質,沒有較好的生活能力,那麼將來他們很難從事一些競爭性很強的職業,也很難堅強麵對人生風雨。所以我們應該注意讓孩子從小就接受一些意誌品質方麵的訓練,使他們能夠養成敢於和困難做鬥爭,並敢於克服困難的意誌品質。我時常帶依依去爬山,徒步遠行,或者進行一些較量意誌的遊戲。不知不覺中,孩子的韌勁、不服輸、能吃苦的勁頭越來越足了。

依依8歲生日那天,我帶她去動物園玩。觀賞了所有動物後,走向大門口時,我們發現前麵有一座山。麵對動物園主道路的一麵,被人修了棧道,一級級台階直通山頂。我問依依要不要上去看看,依依抬頭看了看山頂,堅定地說:“上!”

我響應依依的決定,朝棧道走去。突然,依依衝我喊:“爸爸,我們走另一條路好不好?”“另一條路?哪裏有啊?”“那!”我順著依依手指的方向一看,在距離棧道不遠的地方,有一條上山的羊腸小道。說是小道,其實是幾乎沒有成形的路麵,隻是被少數的人踩踏後,沒有生出野草,露著的黃土形成了一條小路,通到山頂大約有100米。從下往上看,整條路陡峭、蜿蜒,間或有石塊和磚頭突兀在路中間,路兩邊滿是枯萎的雜草和荊棘。

我有些擔心,這樣的路怎麼走啊?依依能行嗎?“還是走棧道吧,這路不好走。”我勸依依放棄冒險的念頭。“走棧道有什麼意思啊?走別人都走的路最沒勁了,不好走才更有意思呢!”依依說著自己的理由,於是同意了依依的提議。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跋涉,當我們終於和那些通過棧道爬上山頂的遊客一起站在山頂的時候,我和依依的臉上身上全是土,依依的雙手還被劃出了幾道口子,兩根手指隱隱作痛,仔細一看竟紮進了兩根刺。但她沒有表現出一點疼痛的表情,站在最高點,臉上洋溢著勝利的微笑!

這件事充分展示了依依的不畏艱險的意誌,而此後在生活中,孩子更是無時不表現出這種“走另一條路”的堅毅。

相對依依而言,大多數孩子還是願意走平坦順暢的道路,這也是人避苦趨樂的本性使然。孩子自小就嬌生慣養,不能吃苦不願吃苦,使孩子不願意選擇“另一條路”。即便孩子有意挑戰自我,這時很多家長往往也會阻止孩子冒險,一是怕孩子吃苦,二是擔心孩子的安全。家長的這種心理也可以理解,但您是否想過“走另一條路”給孩子所帶來的收獲呢?

在安全得以保證的情況下,“走另一條路”孩子會欣賞到不同的風景,會使他們的視野更開闊。更重要的是,通過艱辛的付出,他們會更堅強、更自信,而這可是花多少錢也買不來的。

4玩出創造力

有很多遊戲,是需要一定技能技巧和豐富想象力的。所以,在遊戲中,孩子運用知識技能和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鍛煉,而且會激發孩子無限創造力、創新力。比如,依依酷愛做手工遊戲,這不僅鍛煉了她的動手能力,而且在製作過程中,依依會不斷有新奇的想法和創意,使得手裏的小手工獨具魅力。她做的好多小手工在小夥伴當中深受歡迎,很多孩子愛不釋手,自己卻做不出來,於是幹脆向依依索要。

依依的手工作品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架紙飛機:雙翼伸展,機頭高昂,看上去很神氣。更主要的是它的身後背著一個“降落傘”,使整架飛機看上去是那麼與眾不同。依依舉起飛機使勁朝上一擲,隻見飛機在空中劃了一個弧線,身上的“降落傘”打開了,飛機緩緩降落,平穩地落在前方地麵上。

用普通的紙折出飛機,是一種創造;而在飛機上吊降落傘,延長飛機降落的時間,則是一種更智慧的創舉。這樣的“玩”比在課堂上坐著背定理記公式要有意義得多。

可以說,依依的“自理能力強、自立意識強、心理素質強”的“三強”就是在玩中培育出來的。我放手讓依依去玩,讓依依在玩耍中越玩越智慧,越玩越自信,越玩越優秀……

賦予玩耍各種“使命”

我如此強調小學期間孩子玩耍的重要性,強調讓孩子玩耍的必要性,並不是就此讚同讓孩子無限度地玩,隨意地玩。如果這樣,那玩僅僅隻是玩了。我們要做的是賦予玩耍“教育”的使命,引領孩子在感受玩耍的快樂的同時,更使得孩子在精神上、身體上、能力上等各方麵都得到提高,得到鍛煉。

那麼,如何才能避免“隻是玩而不培養能力”呢?這需要我們做父母的用一點心。在孩子快樂地玩耍的時候,稍加引導,那麼任意一種遊戲都可以為我們所用,成為教育的一種手段。在此僅舉幾例。

1棋牌遊戲益智敏思

說起下棋打撲克,我們腦子裏首先會想到怎樣的場麵?夏日悶熱的夜裏,昏黃的路燈下,一群老爺子們光著膀子,搖著蒲扇,叼著煙卷,圍坐成一圈,吆三喝四地甩著紙牌,或者兩個人對弈,邊上是一群“觀棋紛語”的圍觀者……

似乎棋牌遊戲隻能和這樣的場麵嫁接在一起。如果換作一群孩子如此圍坐在一起,會立刻引來一片喝止聲。在父母的眼裏,下棋打撲克尤其是後者要麼和賭博聯係在一起,要麼和無所事事、消磨時間聯係在一起,而孩子第一不能和賭博沾邊,第二不應該無所事事,所以下棋打牌就和孩子沒有一點關係了。甚至有的家長認為,讓孩子玩撲克等於“不學好”,而下象棋又不能掙錢,換不來飯吃。所以,棋牌遊戲怎會和“教育”有關聯呢?

可是我想說,第一,玩撲克和賭博是不是有聯係,要看撲克是不是用來做賭具,玩的過程中是不是帶賭注。若說賭博,任何事物都可以用來做賭具。拿兩支鉛筆,猜哪隻手裏的鉛筆長,猜對贏錢,猜錯掏錢,那鉛筆就是賭具,是不是從此就不讓孩子用鉛筆了?所以不能單對撲克抱有偏見。第二,孩子怎麼就不可以無所事事呢?成人工作累了還要消遣,打麻將下象棋,或者跳舞聽歌郊遊,孩子學習累了就不可以“無所事事”一會兒,孩子就不需要有消遣?

更何況棋牌遊戲除了消遣,本身還具有益智功能呢。

先說下棋。這是一種集娛樂性、體育性、益智性於一體的文體活動,首先,對孩子智力的開發、促進和提高起著重要作用。古人雲:“煉智宜彈棋”,無論是五子棋、跳棋、象棋、圍棋,還是軍旗,麵對棋盤、棋子,都要為如何布局,如何動子開動腦筋。如何走棋沒有危險,才能製勝,需要一定的判斷力和決策力。長此用腦,自然思維活躍,推理判斷等能力也會不斷提高。其次,對弈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觀棋謀棋需要靜心無躁,有益於提高孩子克製浮躁性情的能力,增強自律性,培養專心做事的習慣。再者,為孩子提供抗挫折能力的訓練機會。對弈如兩軍對壘,對陣總有輸贏,接受失敗可以增強抗挫折能力,從而生出“身經百戰”不懼失敗的豪氣。還有,下棋需要有統觀全局的意識,不能隻局限於眼前的幾顆棋子或要走的幾步棋,所以對於鍛煉孩子的大局意識很有幫助。

再說紙牌。無疑也能開發孩子的智力,如何根據“時局”的不斷變化調整自己的策略、招式,如何利用好有用的牌,又如何變劣勢為優勢……每出一張牌都要進行複雜的思考和推算。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賦予撲克牌“數學教具”的功能。通過遊戲,孩子從認識數字到進行簡單的加減運算,輕鬆快樂中就完成了數學的啟蒙教育。

棋牌遊戲有如此多的好處,我自然不會讓它們遠離女兒的世界,孩子就是在這樣的快樂玩耍中健康成長的。

依依上小學後,我還和她一起創設了紙牌的新玩法。黃宏在小品中,用名片當撲克牌玩。而我和依依用帶圖的卡片當撲克牌,一個人先拿出一張卡片,根據卡片上畫麵內容編一個故事情節,另一個人隨即也拿出一張卡片,也要說出一個情節,但是要求必須是前一個人說的故事情節的延續。如此往複接龍,一個長長的故事就誕生了。依依玩得不亦樂乎,編出來的故事情節自然就越來越精彩,越來越充滿懸念。

2做手工心靈手巧

常常聽到有家長指責正在做手工的孩子“瞎忙活什麼?有那時間看看書,多做兩道題!”每當這時,我總為這樣的家長感到遺憾,因為他不僅驅走了孩子此時縈繞於心的快樂,而且毀掉了孩子進行動手能力、創造力、想象力訓練的機會。

現行學校教育實行的是手腦分離、隻重分數不重能力的應試教育,而一個人具備怎樣的創造力、動手能力以及想象力,決定著他具備怎樣的綜合能力。一個隻會做卷子背課文的學生,隻是“書呆子”,不會成為一個創造型的人才。為了彌補學校教育的漏缺,實現腦手身結合,最好的選擇就是鼓勵孩子多做手工。因為,通過手工操作完成作品的過程,需要孩子觀察、判斷、決策、審美、操作等多方麵的共同配合來完成自己喜愛的作品,如此孩子的創造力、動手能力以及想象力都會得到充分的訓練和提高。

依依是個小手工癡迷者,從折紙到捏橡皮泥、做立體畫……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手工她都不拒絕。在她臥室的一個角落裏堆放著兩個大紙箱子,裏麵裝滿了她的“作品”,而牆上掛著的千紙鶴,門上粘著的五彩星星,電腦、電視機上擺著的“不倒翁”娃娃,更是依依傾注熱情和智慧的心愛之作。

依依讀小學的時候,每天都要拿出一定的時間擺弄那些小東西,我不僅從不阻止她,認為她忙活那些東西是浪費時間,而且盡量為她創造條件,孩子需要什麼資料、工具,我總是不遺餘力地支持她,做好她的“後勤部長”。有時候我還會和她一起動手做,做她的助手的同時,也分享她的快樂。而對於孩子的作品,我是第一個欣賞的人,也是給予她最多鼓勵和讚賞的人。她媽媽也總是把她的作品陳列在家裏最醒目的位置,以此表示對她作品的喜愛。

孩子醉心於手工的世界,更願意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對我們、對朋友的愛。每當我和妻子的生日,依依總要提前忙碌幾天,做出精製的賀卡,折出漂亮的花或者星星,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我們。依依9歲那年,她媽媽生日,她竟然用手鐲和廢布料做出了一個漂亮的毛巾環,掛在衛生間裏,將毛巾掛在上麵,取用的時候方便極了。我驚異於依依的創意,誇她的禮物既有紀念意義,又有實用價值。依依得意地笑著,舉起小手晃著:“我有一雙巧手啊!”我想告訴她,她更有一顆聰慧的心!

帶孩子到外麵的世界玩耍

在鋼筋水泥構築的都市裏,生活在鴿子籠一樣的居室裏,人們到室外活動的欲望越來越弱,孩子們的室外活動自然也越來越被忽視甚至受到限製。傍晚時分,一群孩子在空曠的操場上跳皮筋、扔沙包、捉迷藏,追逐打鬧的情景,現在越來越難以見到了。除了因為現在都市建築越來越星羅棋布,孩子們玩耍的空間被蠶食這一客觀因素外,孩子們被剝奪了室外活動權利的原因主要來自父母的思想。

首先,現在一家基本隻有一個孩子,父母“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摔了”,恨不得一天24小時守護在孩子左右。要孩子到外麵玩耍,萬一摔著或者遇到更大更可怕的意外怎麼辦?再說,出去玩多累啊,外頭有風有沙塵多髒啊……總之,讓孩子待在家裏最安全,最讓父母放心。

其次,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很大,放學回家有寫不完的作業,哪有時間出去玩?

再者,出去玩找誰啊?家家的孩子都關在屋子裏,自己家一個孩子在外麵,也沒意思,幹脆就不出門了。曾有朋友對我訴苦,說孩子想下樓去玩,卻苦於沒有夥伴。她就給孩子支招:給同學打電話啊,邀請他們出來一起玩。結果孩子打了十多個電話,竟然一個孩子也沒叫出來。不是他們的父母不同意,就是因為作業沒寫完。結果孩子隻能失望地取消了下樓玩的計劃,不住地歎息:“真沒勁!”

基於這幾點,孩子們即便有一點享受玩耍的時間,也隻是獨自在家裏玩玩具、看電視、玩遊戲機……

在家裏如此,到了學校,孩子們同樣沒有室外活動的自由。以前學校還經常組織春遊等活動,現在的學校大多都不搞了。為什麼?原因很簡單,一來組織一次活動要花費很多時間,學校舍不得;二來出於對孩子安全的考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讓孩子老實待在教室裏最省心。

結果,孩子們終日從家到學校,過著“籠子式”的生活。有人把現代的孩子稱為“溫室兒童”,而且越來越多的孩子被發現患上了自閉症,越來越多的孩子在本該天真爛漫的年紀發出“生活真無聊”的感歎……

但我堅持一個理念: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戶外活動不可缺少。所以,不僅要讓孩子快樂地玩,而且要從家裏玩到外麵更廣闊的世界去。

因為第一,室外活動可以增加孩子沐浴陽光、呼吸新鮮空氣的時間,有助於增強孩子的體格。經常在室外活動的孩子,往往身體結實,抵抗力強,不容易感冒,也很少患其他疾病。而那些終日被關在家裏,夏天怕中暑冬天怕凍著的孩子,越是被無微不至地照顧著,身體反而越嬌弱,仿佛溫室裏的花,經不起一點風雨。

第二,走出家門,孩子有更廣闊的空間放飛心靈,收獲快樂,身心都會得到充分的放鬆,有助於張揚孩子的個性,滿足孩子自由、好動和探究的天性,培養樂觀豁達的性格。

第三,到外麵的世界玩耍,可以有更多了解自然,了解社會的機會,對增長孩子的見識、開拓孩子的眼界大有裨益。

第四,室外活動可以結交更多的朋友,使孩子在和他人一起遊戲的過程中,不僅收獲友情,而且學會如何和他人相處,如何互諒互讓,如何遵守人際交往的一些規則,等等。

第五,到外麵的世界玩耍,可以提高孩子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孩子在逆境中求發展的毅力,以及增強不斷探求新知的學習欲望。

總之,當我們的家長一味地致力於孩子的智能發展的時候,我想說:別忘了帶孩子到外麵的世界裏盡情玩耍。尤其是處於小學階段的孩子,這對他們的身心發育都有積極意義。

依依上小學後,我對她室外活動的安排主要分三種方式:每日的戶外運動,每周的近郊遊玩,每年的遠足旅遊。

從可以把依依帶到外麵玩那一天起,我就堅持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帶依依出去玩。等到她可以獨自下樓玩耍了,戶外活動就成了她作息時間表上永遠不變的一項內容。上學後,為了保證依依玩耍的時間,我特意找到學校,為依依爭取到了“作業縮水”的特權。於是,每天放學後,她用最快的速度做完該做的作業,就下樓盡情玩耍。溜旱冰、打羽毛球、踢毽子、跳皮筋……無論冬夏,常常玩得滿頭大汗,興致勃勃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