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好爸爸要讓孩子盡情...(2 / 3)

而每到周末,隻要天氣晴朗,我就會帶上依依去近郊遊玩。或者步行,或者騎上自行車,在萬物複蘇鮮花盛開的春季,和她一塊上山采野花,編織美麗的花環;在烈日炎炎的夏季,我帶她去海邊聽海鷗高歌,套上救生圈到海裏暢遊,或者赤著腳丫在沙灘上徜徉,撿拾貝殼,抓小螃蟹……我還帶她到河裏摸魚蝦,盡情在溪水裏嬉戲;在秋高氣爽落葉繽紛的季節,和她一起到豐收的果園裏欣賞枝頭累累碩果,和當地農民一起收割莊稼,感受豐收的喜悅;而在雪花飛舞銀裝素裹的冬季,我帶她去開闊地帶堆雪人,在雪地上打滾、奔跑……一年四季都有玩不完的遊戲,都有無盡的快樂。

除了上山下海,我還帶依依去公園、動物園……在我們生活過的所有城市,幾乎所有的公園、動植物園都留下了依依的笑聲。

大自然是那樣的神奇和美麗,它蘊含了無窮無盡的知識,可以說世界上再沒有比大自然更好的老師了。周末,帶上孩子去盡情地親近自然、擁抱自然。在孩子投身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的過程中,孩子的觀察力會越來越敏銳,想象力會越來越豐富,對大自然的認識、對各種生物的了解也會越來越細致,而且對美的欣賞能力也會越來越高。

同時,這些行為也會給孩子的人生留下許多美好的記憶,這可是一筆難以衡量的財富。依依在《玩過小學》一書裏,用歡快的筆調描寫了漁翁一日、摘蘋果、坐在電動車上去郊遊等的感受,字裏行間無不流淌著依依的快樂,這些快樂記憶會陪伴孩子一生。

周末的時間,我就這樣帶依依做近距離的遊玩,而假期是旅遊的最佳時機,我是無論如何不會浪費掉的。我一直信奉“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為了讓依依知道外麵的世界有多廣闊、多奇妙,在別的孩子為上補習班奔忙的時候,我帶著她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遺容,去大連遊覽老虎灘,去西安看兵馬俑,去青島、杭州、哈爾濱、長春、濟南……或者去鄉下奶奶家,到農村的遼闊天地裏盡情玩耍。十多年來,我帶依依遊曆了吉林、黑龍江、遼寧、山東、江蘇、浙江、湖南、廣東、陝西、北京、天津等10餘個省、市、自治區的60多個城鎮和鄉村。在快樂的遊玩中,孩子學到了太多課本無法給予的知識。

因為“見多識廣”,孩子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談資豐富,在寫作文的時候內容充實,而且更重要的是,孩子看問題的思路也越來越開闊了。所以,好爸爸該給孩子一個輕鬆快樂的假期,同時給孩子一個學習更多知識的天地。

讓孩子多玩網絡益智遊戲

現在,談及網絡遊戲,很多小學生的家長都聞言色變:可不敢讓孩子玩那玩意!仿佛網絡遊戲是毒品,孩子一沾上就從此墮落和毀滅了。為了不讓孩子玩網絡遊戲,家長要麼不買電腦,要麼買了電腦不連接網絡,再要麼連接了網絡堅決不讓孩子動一下電腦。

我的一個朋友,因為工作關係,家裏的電腦必須上網,可是又擔心上中學的兒子上網成癮,想來想去,隻能在深夜裏等兒子睡著了以後才連接網絡。用完了,再把上網用的調製解調器卸下藏起來。日日如此,把自己搞成了“地下工作者”。

我在網上也曾看到過一個當教師的家長的發言:“一定要嚴格控製他的上網時間,上網時要監督;電腦最好不要放在孩子的臥室裏,而應該放在大人的臥室裏,放在其他有鎖的房子裏也行,但鑰匙一定要在大人手中;一定不能讓孩子玩網絡遊戲,太容易上癮了!”

把電腦放到家長臥室、放到有鎖的房間裏、把網線拔了之類的事情是一些擔心孩子上網成癮的家長的通行做法,而這些做法其實是愚蠢至極的,絕對不可以做。這樣做不但起不到好作用反而會越來越糟糕,因為你的控製會讓孩子感覺更空虛,那他就會不惜一切代價去排解這種空虛,尋找機會上網、玩遊戲,那時,網吧將是他的首選。而網吧的環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害。

孩子上網勢不可當,這是社會發展之必然,逆潮流而上,隻能自取失敗,所以我們要坦然接受孩子上網,並且要積極鼓勵和引導孩子上網。家長們要清楚一點:玩遊戲不是孩子上網的唯一內容,孩子還可以通過網絡了解世界,學到更多的知識。

1網絡成癮錯不在孩子

分析孩子上網成癮的原因後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在絕大部分家庭裏,學習是孩子唯一的任務,家長對孩子學習上的期望過高,造成孩子心理壓力過大。而且一味地學習,使得生活單調,尤其娛樂活動很少。而網絡遊戲可以使孩子暫時忘記壓力,並改變單調生活方式,給孩子帶來刺激感,這很容易使孩子對網絡遊戲產生依賴。第二,父母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更不注重和孩子進行精神方麵的溝通。加之現在的孩子大多存在“夥伴危機”,既不能依戀父母又沒有友情相伴,孩子內心長時間被孤獨感占據著。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接觸網絡遊戲,孩子自認為找到了精神寄托,就很容易成癮。第三,由於父母教育方式不科學,造成親子關係緊張,或者家庭成員之間關係不和諧,孩子為逃避父母的管製和家庭緊張、冷漠或者壓抑的氣氛,而沉浸於網絡遊戲中。

隻要稍加留意這三點原因,就會明白:孩子上網成癮,不是孩子的錯,也不是網絡的錯,而是父母的錯。

如果父母能夠拿出時間來陪孩子,並且在給予孩子物質滿足的同時,更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多和孩子交流溝通,和孩子做朋友;如果父母能夠給孩子玩的權利,不限製孩子適當的遊戲行為,多給孩子創造玩的條件和空間,而不是眼睛隻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嘴巴裏隻會說“要好好學習”的話;如果父母能給孩子創造與人交流的機會,增加孩子和同齡夥伴交往的時間,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人交往;如果父母能有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教育能力,並對網絡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就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改善親子關係。

那麼,到時候再去問問孩子們,他們會那麼容易對網絡遊戲上癮嗎?

2女兒教我玩網絡遊戲

我女兒對網絡遊戲的態度足可以證明:引導得當,電腦便會成為益智玩具。既給孩子帶來快樂,又可以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

依依從3歲多的時候就開始接觸網絡遊戲,從簡單的“推車子”到稍微複雜一點的“老爺爺過河”,再到複雜得連我和妻子都“研究”不明白的“超級瑪麗”等等,孩子從學會控製鼠標,到可以敏捷地通過操縱鍵盤來控製遊戲中的人物,從簡單的摸索到有方向感的判斷和豐富的想象……依依逐漸成為網絡遊戲的高手。

孩子上小學後,每周我都會安排一段時間,把電腦讓給依依使用。在這個時間段,依依可以自由使用電腦,上網玩遊戲、發電子郵件、製作電子賀卡等,在網上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規定的時間到了,依依便會很自覺地從電腦旁走開。

有時,我和妻子會和依依一起玩遊戲。有一段時間,那個“懶懶貓”的遊戲幾乎成了我們晚飯後消遣的主要娛樂活動。三個人輪流上場,一個人玩,另兩個人就當觀眾。一輪遊戲結束後,看誰的分數最高,誰就是三人中的冠軍。

而隻要發現有好的網絡遊戲,我就會毫不吝嗇地推薦給依依。依依則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鼓搗明白遊戲的規則,然後成為自由馳騁於遊戲世界的騎士。

就這樣我既放手讓孩子接近網絡遊戲,又開心於做她的遊戲夥伴。因為讓依依開心的事情不僅僅隻有網絡遊戲,也因為我和妻子更多地給依依灌輸:“網絡除了遊戲,還有更多有價值的作用”,還因為我們家的精神生活豐富多彩,更因為依依每天過得很輕鬆,既不孤獨也不壓抑更沒有學習壓力。

網絡遊戲對於依依來說,隻是普通遊戲中的一種。學會了玩網絡遊戲,隻是為她增加了一種玩法而已。更重要的是,通過玩網絡遊戲,依依和網絡的距離越來越近,她越來越多地懂得如何利用網絡,如何成為網絡的主人。

網絡的確是把雙刃劍,如果一味地沉迷於網絡遊戲、交網友,或者瀏覽不健康網頁,那它就有害;如果利用它瀏覽新聞、查閱資料、收發郵件,適當地玩玩遊戲、交幾個網友,它就是有益的。就如菜刀,在廚房它是為我所用的廚房用具;如果用它砍人,那它就是凶器了。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家長都過分誇大孩子的網絡行為,隻要孩子上網時間稍長就將之定義為網癮。其實不然,界定網絡成癮有如下幾個標準:

首先,出於非工作學習目的每天上網5小時以上,這是網絡成癮的一個時間標準,如果為了工作或者學習每天在網上逗留8個小時,這樣也不能算是網絡成癮。其次,隻有上網狀態持續比較長的時間,才能構成網絡成癮的標準。比方說,假期裏一些孩子連續上了兩個月的網,即使每天兩三個小時,但是開學之後他能夠把心收回來、走出來,這就不能算是網絡成癮。第三,社會功能即學習、工作和交往的能力因長期上網而受損。

有的孩子由於長期沉迷於網絡,而導致對學業對前途感到悲觀、自我評價過低、情緒低落、做事情沒有興趣、愉快感下降、與人交流過少,甚至害怕與人交往,這就可能是網絡成癮。但有的孩子是因為想逃避現實中一些事情,而一時投入虛擬的網絡世界中,這就不一定是“網癮”了。因此,家長應區別對待,真正了解孩子沉迷網絡的原因。

即使真的有“網癮”,也不要以粗暴方式完全製止他們上網,那樣容易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而是應該通過交流盡量與孩子達成共識,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安排一定的時間上網,一般一天不超過2小時,以一小時為宜,周六日和假期可適當增加一小時。要讓孩子知道,網絡隻是學習和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一種輔助工具,過度的上網不僅會影響學習,對身體發育也是有害的。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網絡信息時代,不會使用電腦、利用網絡的人,將成為新時代的文盲。所以,“計算機掃盲”不妨從玩網絡遊戲開始。它可以激發孩子對計算機的喜愛之情,可以消除孩子對計算機和網絡的陌生感,由此走上運用網絡的學習之路。

要教會孩子科學地看電視

家長看到這個小標題,也會有疑問:電視誰不會看,3歲的孩子都會自己打開看,這還用教嗎?

說教自然有“教”的道理,當然如果沒有“科學”二字,也就無所謂教了。

在我的童年裏,是沒有電視的。直到快20歲了,我才看上電視。所以,我覺得現在的孩子很幸福,可以從出生那天起就欣賞電視節目。可孩子漸漸長大,上了學,一些家長開始禁止孩子看電視。

為什麼不讓孩子看電視?理由多著呢:看電視多耽誤學習啊;有些電視節目對孩子的負麵影響很大;擔心孩子“追星”荒廢學業;孩子長時間看電視會使視力下降……

麵對諸多問題,家長首先把電視定位為引起禍端的“罪魁禍首”,因此簡單地對孩子看電視進行控製。我卻認為,問題的產生不是電視的錯。我們不但不該讓孩子遠離電視,相反,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應該更加“親近”電視。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電視是我們接收信息的主要平台。除了通過電視掌握信息以外,電視還可以作為一種娛樂消遣手段,使孩子們在輕鬆愉悅的情緒狀態下觀察社會,擴展視野,獲取知識。也就是說,電視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途徑。更重要的是,孩子們需要娛樂。

基於此,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充分發揮電視的教育功能,而非因為有問題出現,就簡單粗暴地禁止孩子看電視。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隻是一味地禁止,不僅徒勞無功,而且會產生更多的負麵影響。因此,從依依能夠看電視那天起,我就堅持一個理念:多看電視。我可不想為依依堵上這條好的學習途徑。

還是那句話:電視隻是工具,如何用,關鍵在人。引導得法,電視就是學習知識開闊視野的窗口;否則才會淪為“隱形殺手”。

既然看電視是學習的途徑,能夠給孩子們帶來豐富的知識、經驗,帶來快樂和見識,那麼就讓我們把電視還給孩子。當然,重在引導。支持孩子看電視,不是完全放手讓孩子隨意、自由地看。

我在放手讓依依看電視之前,是先教會了她如何看電視。

怎麼幫助孩子建立起看電視的正確觀念呢?首先,幫助孩子確定看電視的時間表。先和孩子一起看電視報,根據她喜歡的節目所在的時間段,統籌安排她看電視的時間。然後形成表格,掛在她的書桌前。讓孩子自覺遵守時間表,時間一長就養成了按時看電視的習慣,這樣可以避免無節製地看電視,而且可以增強目的性。當然這個時間表是靈活的,隻要總時間量不改變,具體時間段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定。比如,某段時間少兒頻道在中午播放依依喜歡的節目,那麼時間表上看電視的時間就挪到中午;如果晚上有依依想看的節目,那麼規定看電視的時間就挪到晚上。而且,看電視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在做完作業之後。如果放學以後就有好看的電視節目,我會讓依依先看電視。她開心地欣賞完電視節目,自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養成習慣後,依依很自覺,什麼時候看電視、什麼時候看書、什麼時候玩耍,她都安排得井井有條,很少需要我們督促。

其次,培養孩子對科學有益的電視節目的興趣。小孩子喜歡看動畫片,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不能單純讓孩子陷入動畫片的世界中。除了動畫片,還有好多節目可以供孩子選擇,比如動物世界、科技探索等。隻要引導得當,孩子也會對這些節目產生興趣。依依在小學期間對各種電視節目都興趣盎然,除了看上述節目,還跟我一起看軍事天地,另外,體育頻道的花樣滑冰、跳水等節目也是依依喜歡的。不過,每個人看電視的興趣不同,平時要注意尊重孩子的興趣,不能將自己的興趣強加給孩子。更不能認為孩子隻喜歡看娛樂性的節目,就是不好的興趣,就橫加幹涉。畢竟,讓孩子看電視,其根本目的是讓孩子開心快樂,學習、增長知識是建立在開心基礎上的。孩子看電視的時候內心委屈、沒有興趣,節目的知識性再強也白搭。

再者,提高孩子的判斷能力。一是教會孩子選擇節目的能力,使其懂得哪些適合自己看,哪些不適合。電視台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電視節目,但我們不可能都看。這就需要我們做出選擇,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電視節目看。大多時候我會和依依一起看電視報,將適合她或者她喜歡的節目圈出來,然後列入時間表中。二是在收看節目的過程中,學會批判地吸收,判斷哪些信息對自己有用,哪些內容是糟粕。

如此,孩子懂得如何科學地看電視了,我們自是可以放心讓孩子與電視親近了。不過,放手之後不等於“大撒把”,悄無聲息的關注是必需的。

無論是網絡還是電視,成癮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孩子的課餘活動太單一,所以家長要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增加孩子對外界事物的興趣,從而分散孩子對電視或網絡的單一興趣。鼓勵孩子多進行課外活動,孩子在參加課外活動的同時,能很好地鍛煉人際交往能力,學會如何與周圍人相處,提高情商。家長也可以為孩子填報一些培養興趣和氣質的輔導班。

還有就是要控製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孩子在小學期間,尤其是低年級時,家長要盡可能多地陪孩子看電視,這樣既可以約束孩子,為孩子養成好的習慣,也可以融洽親子關係。

要經常和孩子交流,了解他最近在看什麼節目,對該節目有怎樣的評價和看法;要及時地提出自己的建議,尤其當孩子的一些看法有失偏頗的時候,要和孩子坦誠交流,用柔和的態度矯正孩子的不當觀點和看法;要時常抽出時間查看孩子要看的電視節目播出時間表,引導孩子有目的地收看,而不是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搜索、選台上;每隔一段時間,要和孩子一起收看他感興趣的節目,這既能培養親子感情,又可以隨時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像教會孩子怎樣過馬路和怎樣係好安全帶,就可以避免汽車危險一樣,教會孩子怎樣選擇電視節目和如何欣賞電視節目,就可以避免電視帶來的痛,而充分發揮電視的教育功能了。

孩子的童年不能沒有動畫片

我小時候,電視還沒有走進尋常百姓家,自然無緣和動畫片親近了。妻子則比我幸運,談起自己兒時看過的動畫片,她如數家珍:《猴子撈月》、《濟公》、《哪吒鬧海》、《大鬧天宮》、《米老鼠和唐老鴨》、《咪咪流浪記》、《花仙子》、《變形金剛》、《黑貓警長》、《聰明的一休》、《鐵臂阿童木》、《白雪公主》……裏麵任何一個角色都深烙在她的心裏。而且和她的同齡人談及這些,大家總是有很多共同語言。

可見,動畫片在孩子的童年裏,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沒有動畫片的童年,該是怎樣的蒼白啊!

動畫片之所以如此受孩子的歡迎,我想:第一,動畫片中的人物形象造型奇特誇張,和現實人物截然不同,可以使孩子產生新奇感,並產生了解的興趣。而且動畫片畫麵大多色彩鮮豔,場麵熱鬧,符合孩子的審美情趣。孩子看起來好玩、刺激,自然願意觀看。第二,動畫片的故事內容大多以神話、幽默故事、虛擬人物、童話故事等為主,這些內容在孩子看來既神秘又有趣,會極大地激發孩子觀看的興趣。概括起來也就一句話:動畫片以符合兒童生理、心理特點的藝術形式,給孩子們帶來了無限快樂。

但一些家長卻排斥動畫片,這是因為:第一,有些動畫片的內容有問題,孩子看了容易產生負麵作用;第二,動畫片的情節大多簡單,主題也不深刻,孩子看多了難免受到影響,也變得頭腦簡單,想問題顯得幼稚可笑,傻嗬嗬的;第三,孩子善於模仿,看過動畫片後喜歡模仿片中的人物,常常會做出一些不可思議的舉動,讓成年人啼笑皆非。

這些問題的確存在,家長的擔心也不無道理。可是,我們不能因為璧玉上有一點瑕疵就丟棄整塊玉。動畫片的內容需要我們家長幫助選擇,收看的過程中更需要我們加以引導,我們不能完全把孩子和動畫片隔離開,也不能完全放手把孩子推給動畫片。如果你想到動畫片對孩子的成長不無裨益,相信你就不會如此武斷地將動畫片和孩子的童年隔離開了。

動畫片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給孩子製造了快樂。我們做父母的,哪有不希望孩子快樂的?既然動畫片能夠讓孩子快樂,我們為什麼要剝奪孩子的所愛呢?

常看動畫片,不僅是讓孩子快樂,更是有助於培養孩子積極的人生態度。動畫片的主人公大多積極向上,具備人類最美好的品質。這有利於淨化孩子的心靈,同時培養孩子不向困難低頭的樂觀情緒。還有,動畫片能夠激發孩子的想象力。那些奇妙的幻想內容,現實生活中見不到的奇異場景,對開發孩子的想象力大有幫助。

另外,孩子可以從中學到很多自然科學知識、社會常識、人際交往的一些基本禮貌等。這些都是於無形中灌輸到孩子頭腦中的,在快樂中習得,既輕鬆又避免了枯燥,可謂一舉兩得。

即便家長不奢望動畫片帶給孩子其他更多的東西,但隻要能夠讓孩子快樂,那就讓孩子去欣賞動畫片,甚至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欣賞,並且分享他們的快樂!

本著這個原則,我充分鼓勵依依遨遊於動畫世界,而非強奪所愛。在不到3歲的時候,依依迷上了《貓和老鼠》,常常被其中幽默的對話和滑稽的畫麵逗得前仰後合。為了更好地滿足她對這部動畫片的酷愛,我去買了全套《貓和老鼠》的碟片,隻要有時間就放給依依看。

後來,依依看的動畫片越來越多,堅持得最久的一部是《西遊記》。一百多集,依依一集不落地看完,後來別的頻道重播時,依依還忍不住重複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