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自信讓孩子的路越走越長(1)(1 / 3)

自信會讓孩子遇風則巍然不受影響;逢雨則能凜然不受侵犯。自信就是鋪路的磚石,擁有它,孩子的人生路隻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長。

嗬護孩子脆弱的信心

大家都說梓晨是一個“問題孩子”。在學校裏不僅學習成績差,而且學習態度非常不認真。上課不聽講,還擾亂課堂秩序;下課淘氣,與同學打架,搞惡作劇嚇唬女同學。放學後梓晨從不主動做作業,不是看電視就是玩玩具,經常把家裏弄得“一片狼藉”。

梓晨的媽媽是一名婦產科醫生,平時工作很忙,隻要一有時間就去學校和老師交流孩子的問題。可梓晨卻始終是這副樣子,恨鐵不成鋼之餘,梓晨媽媽總是嚴厲地管教他。批評教育不見效,有時甚至是打罵並用,可是孩子仍然是不知道上進,反而是變本加厲,愈演愈烈。

梓晨的行為使媽媽心力交瘁,有時曾打過讓他放任自流的念頭。後來,市教育局的教育專家組織了一次“教子研討會”,梓晨媽媽特意買了票去參加。在會上,梓晨媽媽詳細地說明了自己孩子的情況,並向專家求助。專家了解情況後就把梓晨當做案例來給與會的家長們講解。他們說:“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可每位家長,就不見得是合格的家長。就拿梓晨的情況來說吧,他不過是一個9歲的小孩。為什麼孩子在上小學以前包括幼兒園時期不是現在這種狀況呢?從上小學起,梓晨媽媽因為忙於工作,就很少與孩子溝通,甚至從沒誇獎、表揚過孩子。這是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非常不利於梓晨健康心理的發展。

同時,梓晨媽媽還經常批評甚至是打罵孩子,這也是導致梓晨現在情況的主要原因。”梓晨媽媽羞愧地站起來說:“我也不想整天和孩子像仇人似地,見麵就是‘苦大仇深’的樣子。有哪個母親不想和孩子親近?可是一看到他不求上進的樣子我就生氣。我就是想誇他,他也得有值得我誇獎的地方啊!”專家說:“這就是你做媽媽失誤的地方,你始終站在同一個角度去看待你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取之處,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而且這些閃光點都是隨著你的不斷發現不斷讚揚來增加的。

如梓晨從他上小學開始你就忙著自己的工作,孩子這麼小就能自立、照顧自己,難道這不值得你表揚嗎?你一味地批評甚至是打罵孩子,令孩子失去了自信心,導致他在心裏給自己的定位就低了許多,也就成了現在樣子。你越是告訴他怎樣做,他就越是故意去反著做。聽你的介紹,我們認為梓晨是一個很聰明、有主見的孩子,我們相信隻要你教育方法得當,你的孩子一定能迷途知返。你可以試著多給孩子一些發自內心的肯定,真心地找出他的每個優點,去幫助他、鼓勵他,每天笑對孩子。這將是梓晨樂於看到並且願意接受的。”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值得肯定的一麵,隻是許多家長缺少發現、培養優點的方法,從而就陷入了一味地否定孩子的誤區。家長不能像梓晨的媽媽那樣,一味地去否定孩子。鼓勵、肯定才是值得做的。

每個孩子都不想在被否定中成長,梓晨也是一樣。因為他們的心靈是脆弱的,他們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每一句鼓勵的話,都會使孩子信心加倍;每句粗暴的嗬斥,都足以使他們的自信受到極大傷害。輕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對他們的能力表示懷疑,是很可怕的。“傻、笨”在孩子心中是最為嚴厲的判決,會無情地把他們變成一個家庭和學校的“另類”。當這些心靈受傷的孩子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同時,他們的心理世界也會變得一片漆黑。相反,作為父母,如果能從另外的角度,多給孩子一些肯定,孩子也會用“優秀”來回報我們。

播下種子,打造精彩未來

通常,得到正確肯定的孩子往往會充滿自信心。父母應常以口頭表揚或者肢體語言(如鼓掌、拍肩、摸頭,親吻等)來鼓勵孩子,讓他們在心裏產生一種榮譽感、責任心,從而更加努力向上。激勵孩子的努力,莫過於給予一個適時強而有力的肯定。那麼,什麼時候該給孩子肯定呢?在生活中,當孩子做出哪些事和哪些行為時,是值得父母給予肯定的呢?

(1)當孩子以全神貫注的精神去專心做某一件事時,不管能否成功,家長都應該給予嘉許與肯定。

(2)當孩子願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心愛的食物及一段難忘經曆時,父母都應該在語言和行為上給予他一個肯定的讚美。

(3)從小教育孩子應有的禮貌和負責任的態度。當孩子遇到親鄰、師長能主動問安道好、扶助弱小時,這就足以證明孩子已具有良好的禮貌和善良的愛心,這時父母要適時給予肯定的鼓勵。好的禮儀受人喜愛,也能促使孩子形成一種良好的人際關係。

(4)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好奇心永遠會跟隨著他。當他對父母詢問“為什麼”時,對孩子所表現出的探討問題、追根究底的精神,家長不但不應該抹滅,更應該給予支持和肯定。

(5)孩子人格發展中,情緒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當孩子願意把心裏的喜怒哀樂和父母分享時,父母除了做一個稱職的傾聽者外,還不要忘了給予孩子肯定。

(6)當孩子懂得和別人互助合作完成一項任務時,表示他在人際關係處理上已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和技巧,這時應給予嘉許和肯定。

寄語孩子

孩子你要知道,自信才是成功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沒自信心就等於沒骨頭,全身都是軟的。成功即使在你眼前也會失去。所以,在任何時候你都要堅定信心,敢於說“我能行”。

責備隻能換來自卑

鈺軒生在一個小康家庭,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爸爸是大學教授,媽媽是高校在讀研究生。因為鈺軒是個獨生子,所以爸爸媽媽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身上,希望他們的兒子和他們一樣能有知識、有成就,甚至能超越他們。於是,在鈺軒很小的時候開始,爸爸媽媽就為他製訂了一個發展計劃。

當鈺軒剛咿呀學語時,父母就教他讀英文;到鈺軒三、四歲時,他每天的時間都被父母安排得滿滿的,如早上起床需要練發聲、上午讀書,下午去學跳舞,晚上練鋼琴。鈺軒的爸媽希望他能成為一個各方麵都優秀的人才,所以對他的要求非常嚴格。

鈺軒不管是在幼兒園裏還是進了小學之後,他的每一項學業或是才藝表現得都非常出色。老師和同學們都非常喜歡他。然而即便他在學業、品德、體能等方麵,樣樣是出類拔萃,但是仍舊無法讓他的父母滿意,因為父母給鈺軒定的標準是永遠做第一名。

每當鈺軒拿著自己認為還滿意的成績單高高興興地回家時,得到的總是父母嚴厲地訓斥:“這題怎麼會答錯呢?這麼簡單的題目你都不會做!”父母的反應使鈺軒傷心地低下了頭。

在小學五年級時,鈺軒參加了學校的朗誦比賽,獲得第一名。比賽結束後,他欣喜地跑向爸爸媽媽,沒想到麵對的卻是兩個冰冷的麵孔:“你看人家獲優等獎的那個小朋友,表情多自然,聲音多甜美,比你好多了。你呀,真讓我們太失望了。”鈺軒聽著聽著,忍不住流下了委屈的淚水。

在這種家庭教育方式影響下,鈺軒慢慢地變了。漸漸地,他仿佛換了一個人。本來聰明、活潑、開朗、調皮、可愛的他,現在卻變得喜歡一個人獨處,很害羞,總是膽怯,也不愛與小朋友們一起玩;上課從來不主動地回答問題。即使老師讓他回答,他也總是表現得扭扭捏捏,老是說:“我不知道!我不行!”鈺軒再也不是以前那個活潑可愛、充滿自信的孩子了。